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会议报道    领导讲话    典型交流    媒体声音    历年回顾
典型交流
江苏省粮食局—抓好收购,掌控粮源,夯实政府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
陕西省粮食局—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增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
浙江省粮食局—推进目标责任落实,确保浙江粮食安全
湖北省粮食局—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切实保障粮食有效供给
河北省粮食局—实施三年振兴工程,推进国有粮食企业科学发展
湖南省粮食局—依托粮油千亿产业工程,开创湖南油茶产业辉煌
辽宁省粮食局—狠抓粮食库存委托检查和质量监测,提升粮油安全保障水平
河南省粮食局—创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局—加强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夯实粮食产业发展基础
安徽省粮食局—以狠抓地方储备粮管理为基础,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
福建省粮食局—加强粮食产销协作,全力抓好粮油市场保供稳价
江西省粮食局—公开透明,阳光操作,积极创新政策性粮食交易机制
四川省粮食局—科学规划,项目引领,大力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体系建设
贵州省粮食局—大力实施“三项工程”,提升服务民生能力
河南省潢川县粮食局—依托“粮食银行”,助推企业发展
大力实施“三项工程” 提升服务民生能力


贵州省粮食局

  近年来,贵州省粮食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始终贴近民生需求,创新服务举措,大力实施农户科学储粮、粮食产业化和放心粮油“三项工程”建设,服务民生能力不断增强。截止目前,累计发放科学储粮丰产仓31.6万个,节约粮食2.3万吨,助农增收5900多万元;全省放心粮油服务网点已发展到1206个,覆盖1500个社区(乡镇)和3412所学校,受惠人口1500万人,企业增收3000多万元;2012年发展“订单粮食”374万亩,助农增收5.1亿元,取得了“百姓得实惠、政府得民心、企业得发展”的明显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构建平台,着力保障粮食民生需求

  新时期,党和国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以实施“三项工程”为平台,充分发挥粮食行业优势,在保障和改善粮食民生中彰显更大的责任担当。

  一是着力保障基本生活需求。“民以食为天”,“吃得饱”始终是第一民生需求。我们以实施“三项工程”为着力点,助力“保供稳价”,取得了明显成效。实施“三项工程”,全省推广农户科学储粮丰产仓31.6万个,使农户储粮损失率由8%降低到2%,节约粮食2.3万吨;发展“订单粮油”,每年以新增40多万亩的速度推进,目前发展订单已达到374万亩,促农增收5.1亿元,为掌握粮源奠定了基础;建成覆盖城乡的1206个“放心粮店”,为搞好订单收购、搞活经营、市场调控和应急供应提供了载体。2012年,我省因灾缺粮达493万吨,创历史新高,我们积极组织购销,粮食市场供需稳定、量足价稳,“三项工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省委省政府领导给予了高度肯定。

  二是着力促进健康生活需求。“食以安为先”,“吃得安全”是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实施“放心粮油”工程,以打造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的“放心粮油”产业链为目标,三年来全省已建成83个配送中心、1123个“放心粮店”,完成计划的60%,在9个市州和60多个县基本建成了以各级放心粮油配送中心为主导,以城乡“放心粮店”为网络的新型放心粮油服务体系。以质量安全为核心,构筑质量安全网,严格质量管理,把“放心粮油”产品配送到城乡百姓和学校师生餐桌,受到政府和百姓的赞扬。

  三是着力满足多样化生活需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粮油产品的特色化、营养化和多样化,提出了新要求。几年来我们重点推进锌硒米、红米、苡仁米、荞麦、芸豆、茶叶籽油、油茶籽油等特色粮油食品产业发展,涌现了由国家有关部门和协会授予的兴仁县“中国苡仁米之乡”、麻江县“中国锌硒米之乡”和丹寨县“中国硒米之乡”,涌现了24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和11个全国金奖大米、1个全国金奖杂粮品牌。有的特色粮油产品在全国已具有相当影响力,如兴仁县的苡仁米,目前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加工销售量11万吨,成为全国苡仁米初加工产品销售的主要集散地。

  二、行政推动,推进“三项工程”稳步发展

  新一轮机构改革后,基层粮食部门被整合,职能和力量明显削弱,只有强化组织领导,提高执行力,才能推动“三项工程”取得实效。

  一是加强领导。将“三项工程”建设列入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一把手”工程,从省到县层层建立了领导机构,强化行政推动。加强督促检查,班子成员划片联系帮扶指导,提高执行力。在“三项工程”推进过程中,我们实行目标管理,层层签订责任书,分解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建立3000万元规模的省级粮食流通专项资金,为工程提供资金支持。为全省68个已建放心粮油”配送中心的区县配备车辆,提升配送能力。创新活动载体,先后开展和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年、“项目建设年”、“服务水平提升年”、“质量提升年”活动,进行重点突破和推进。

  二是争取支持。2010年“放心粮油”工程建设铺开后,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我们会同省工商、质监等9家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放心粮油工程的意见》,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推动的工作机制。不少地方将“放心粮油”工程和农户科学储粮工程上升为政府工程,为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创造了条件。争取地方财政支持9958万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近4亿元用于“三项工程”建设。拓宽融资渠道,今年我们与贵州农村信用联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由省农村信用联社在今后五年提供200亿元以上的信贷资金,破除了资金瓶颈制约。

  三是典型引路。搞好试点,选择思想认识到位、工作基础好、工作积极性高的贵阳、遵义、安顺等地开展试点,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加强帮扶引导,派出工作组深入一线调研指导,鼓励各地勇于探索、争先创优,走前列、作表率。注重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每年召开一次全省“三项工程”现场会,三年来,我们以省政府名义先后在贵阳市、黔西南州、威宁县进行现场观摩、总结经验、交流学习,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近年来,我们还结合三项工程的推进,开展“十佳”粮食企业、优秀企业家和示范放心粮店评选活动,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进行一次,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

  三、创新驱动,推进“三项工程”深入发展

  创新是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坚持创新驱动,扩大开发开放,整合资源要素,拓展市场空间,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三项工程”发展。

  一是整合资源。鼓励利用国有粮食企业仓房、厂房及购销、加工、军供企业的优势,组建7个“农户科学储粮丰产仓”加工厂和83个市、县“放心粮油”配送中心,实现了“配送”、“军供”等资源与加工、储备、购销等产业链条的整合融合。注重整合社会资源,利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广泛吸纳社会上善经营、讲诚信、有基础的民营店,组建730个加盟店,占“放心粮店”的65%。贵阳市开办“放心粮油”网店,遵义红花岗区利用贵州凤冠集团直销点,黔西南州利用加油站网点,建设“放心粮油”服务网点,推进工程建设,整合了市场资源。

  二是重点突破。学校粮油消费安全,关系我省400多万在校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也是粮食部门拓展市场的重点。为抢抓国家在我省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机遇,今年我们重点推进“放心粮油”进学校工作。省粮食局与省教育厅于今年2月份联合发文,对“放心粮油”进学校进行安排部署。各地积极主动,多方争取支持,取得明显进展。全省共有66个县开展了“放心粮油”进学校工作,为3412所大中小学供应了5万多吨的“放心粮油”,受到了教育部门领导和学校师生的高度赞扬,企业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双丰收。

  三是集聚发展。实行“退城进郊”,加快粮食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在9个市州政府所在地和50多个粮油主产县,建设粮食产业园区,加快贵州特色粮油产品转化实验区发展。目前,全省粮食产业项目达124个,概算总投资65.58亿元,今年累计到位资金15.37亿元,遵义市粮油食品加工集聚区已完成投资额30%,已有26家粮油龙头企业入驻;总投资32亿元的贵州西南现代粮食生态产业物流中心项目,已列为省级重点项目,实行“省市共建”,前期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四、品牌带动,推进“三项工程”长效发展

  当下,品牌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形式。我们按照行政推动、企业运作、共建共享的要求,着力打造民生品牌,不断提升“三项工程”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一是突出惠民。一方面,着力在价格上利民。目前,在全省发放31.6个“丰产仓”中,价格都比市场价低三分之一左右,有的只需100元,三年来农户共计得到实惠8163万元。“放心粮店”坚持按低于市价的原则定价,贵阳、遵义、安顺等地利用物价部门“价调基金”开展“平价供应”,价格低于市价的5%~10%;搞好全省城乡低保户588.5万人的粮食供应,贵阳市实行“低价供应”,价格低于市场价的20%,遵义实行免费供应,深受百姓拥护。几年来全省“放心粮店”累计让利于民8000多万元。另一方面,广泛开展配送服务,将“小粮仓”和“放心粮油”产品送货上门,着力在服务上便民。“放心粮店”积极推行“只要电话打进来,放心粮油送到家”承诺,不分昼夜和节假日,不分数量多少,不分楼层高低,都送粮上门,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买到放心粮油,满足了方便快捷的消费需求。

  二是强化质量。把质量安全作为“三项工程”的根本任务,省局先后下发10多个文件进行部署并提出要求,各建设单位和管理部门建章立制、强化管理,严把生产关、进货关、配送关和监管关,确保了粮油产品和农户储粮装具的质量安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实行放心粮油“专管员”制度,经过今年的大力整改,目前贵州“放心粮油”服务网络全部实现“五放心”承诺上墙,郑重向社会作出质量、数量、价格、服务、供给“五放心”承诺。各地积极探索,在“放心粮油”进学校中涌现了一些好经验和好作法,普遍实行“一批一检一登记一报告”制度,赫章县实行“放心粮油”进学校“专供标识”,思南县实行“专管员”制度,较好地保障了质量安全。贵定、赫章等县采取一次性桶装方式供应菜籽油,有效防范了地沟油进入学生餐桌。

  三是增强活力。引入连锁经营机制,创新流通业态,目前放心粮油网络在统一“贵州放心粮油工程”标识的基础上,在县域内基本实现了店名标识、采购配送、服务规范、质量承诺、经营方针的“五统一”。积极开展“厂店对接”和“校企对接”活动,促进了直销合作和产销衔接。桐梓、瓮安、凤冈等县既组织“放心粮油”和民生用品下乡,又组织粮油原料进城,搞活了双向经营。把粮食产业化、主食产业化与“放心粮油”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加工龙头企业大力生产苦荞米(面)、橡籽面、葛根面、薏仁面等营养、功能面条系列产品,向主食产业化延伸,为“放心粮店”提供了丰富的产品。黔西南州放心粮油网络生产饵块粑,钟山区生产“放心米粉”,贵阳市开办早餐车,遵义市生产“国粮酒”,转变了“收原粮卖原粮”的传统经营方式,实现了从经营原粮向经营成品粮、主食食品的延伸。注重文化建设,树立民生为本、质量为本、服务为本、诚信为本的理念,着力打造“崇德、奉献、创新、卓越”的贵州粮食部门核心价值观,为“三项工程”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