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专题首页    会议报道    领导讲话    典型交流    媒体声音    历年回顾
典型交流
江苏省粮食局—抓好收购,掌控粮源,夯实政府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
陕西省粮食局—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增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
浙江省粮食局—推进目标责任落实,确保浙江粮食安全
湖北省粮食局—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切实保障粮食有效供给
河北省粮食局—实施三年振兴工程,推进国有粮食企业科学发展
湖南省粮食局—依托粮油千亿产业工程,开创湖南油茶产业辉煌
辽宁省粮食局—狠抓粮食库存委托检查和质量监测,提升粮油安全保障水平
河南省粮食局—创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和粮油深加工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局—加强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夯实粮食产业发展基础
安徽省粮食局—以狠抓地方储备粮管理为基础,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
福建省粮食局—加强粮食产销协作,全力抓好粮油市场保供稳价
江西省粮食局—公开透明,阳光操作,积极创新政策性粮食交易机制
四川省粮食局—科学规划,项目引领,大力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体系建设
贵州省粮食局—大力实施“三项工程”,提升服务民生能力
河南省潢川县粮食局—依托“粮食银行”,助推企业发展
抓好收购 掌控粮源
夯实政府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


江苏省粮食局

  江苏省地处全国粮食产销过渡带,既是粮食主产区,又是粮食主销区,既是粮食生产大省,更是粮食流通加工大省和消费大省,做好粮食工作意义重要,责任重大。做好粮食收购工作,是粮食部门服务“三农”、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也是有效掌控粮源、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的必然要求,政府重视,农民期盼,社会关注。一直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工作,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2012年总产量674.5亿斤,保持全国第四,粮食购销、加工、消费总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在去年的夏粮收购工作中,我们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局有关要求,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在全国首先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取得了政府满意、农民满意、企业满意的积极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着力抓好形势研判,超前谋划收购工作

  掌握粮食生产和市场形势是做好收购工作的前提。每年两季收购前,我们都要积极开展粮食生产和市场情况调研,召开座谈会研讨国内外粮食形势,结合本省及周边省份实际拟订购销工作预案。2012年,尽管粮食市场形势比较复杂,但我们通过生产、供需、市场行为等综合分析,敏锐地预见到粮食供需形势的变化,以及夏粮收购前气候复杂多变,我省部分地区小麦受灾,对小麦质量造成一定影响,预计企业入市收购比较谨慎,粮食收购价格存在走弱的趋势,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的可能性较大。为此,我们提前做好启动预案的准备措施,赢得了时间,掌握了主动,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二、着力抓好组织发动,保障收购顺利进行

  多年来,我省高度重视粮食收购工作,专门成立粮食收购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同志分片负责,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形成抓好粮食收购工作合力。针对2012年夏粮收购初期小麦委托收储点偏少等实际问题,省政府领导率相关部门负责人专程赴国家粮食局、中储粮总公司,汇报我省粮食收购情况,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夏秋两季收购前,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充分认识做好收购工作的重要意义,超前做好仓容、器材、场地、人员和收购资金等准备工作。每年都要专门召开全省夏秋两季粮食收购工作会议,全面动员和部署粮食收购工作,分解细化各项目标任务,做到组织有序、任务明确、措施到位、责任落实,为粮食收购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坚强保障。

  三、着力抓好预案启动,维护农民切身利益

  2012年我省小麦收购开秤初始,大部地区小麦收购价格低于国家最低价,由于质量下降,市场形势不明,各类主体收购意愿不强。为满足农民售粮需求,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我局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并根据价格走势,严格按照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要求,与中储粮江苏分公司、省物价局等相关部门多次沟通会商,争取在我省及时启动预案。在国家粮食局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6月12日,中储粮总公司批准在我省除苏州市外的12个市、66个县(市、区)启动预案。当天我局即联合中储粮江苏分公司、省农发行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在全国首先启动小麦最低价收购执行预案,省政府徐鸣副省长专程到会部署。各地粮食部门按照会议要求,迅速抓好全面启动预案的落实工作。随着农民售粮进度加快,我局又多次协调相关部门增加托市收购库点,中储粮总公司先后在我省布设托市收购库点4个批次793个,对保证我省全面落实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推进夏粮收购工作的有序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着力抓好市场监管,创优粮食收购环境

  结合《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周年宣传活动,我们组织各地大力宣传国家粮食收购政策、企业经营规则,引导企业严格执行收购政策,自觉维护农民利益。走进“中国江苏”在线访谈,全方位解读粮食收购政策,与粮食企业、种粮农民、粮食经纪人进行在线交流。各地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广泛宣传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同时采取走进政风热线、公布投诉服务电话等方式,接受种粮农民咨询,解答农民提出的问题。督促收购主体严格规范收购程序,按要求在公共场所公示收购品种、价格、质量标准等信息,相关样品展示上柜,政策规定张贴上墙;坚持依质论价、优质优价,不克斤扣两,不压级压价,不拒收限收。省粮食局通过不打招呼、突出检查的方式,深入基层收购企业开展收购工作监督检查,规范粮食收购市场秩序,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各地在收购过程中始终做到理解政策无偏差,执行政策不走样,落实政策不缩水,保障了全省粮食收购市场的健康运行。

  五、着力抓好协调指导,引导企业积极收购

  加强收购工作调研,由局领导带队进行督导,掌握情况,听取意见,研究对策。去年夏粮收购期间,我局针对收购中出现的新情况,定期通过《江苏粮网》发布专题评论文章,指导各地理性收购,合理把握收购节奏和进度,受到了基层的一致好评。坚持政策性收购和自营收购“双轮驱动”,推动收购方式创新,大力推广订单收购,推进产业化发展,有效掌握粮源。指导各地特别是地方储备规模增加的市县,抓住粮食丰收、市场粮源较多的有利时机,积极采购储备粮源,确保新增地方储备规模落实到位,增强粮食市场调控能力。加强省内外粮食产销合作,鼓励销区在产区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开展合作经营,带动产区收购工作,充实销区粮食库存,保证粮食市场供应。帮助企业协调收购资金,联合农发行开展“百强诚信企业”争创活动,在贷款条件和政策上给予适当优惠和支持。探索多渠道融资方式,积极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和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共同出资,建立粮食共同担保基金,为地方国有粮食企业融资进行担保。协调省农发行建立省级储备粮油共同担保基金,有效提高了省储企业的融资能力,保证了省级储备粮及时轮入到位。

  六、着力抓好收购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减损

  以“百家农民满意粮食收购企业”创建活动为契机,在全省粮食行业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努力创新收购方式,拓展服务内容,细化服务措施,提升服务水平,确保农民余粮顺利出售。全省各地将创先争优活动与优化服务措施紧密结合,积极开展“三比三看”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调动了农民售粮积极性,加快了粮食入库进度。一是比宣传、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到位,看谁服务卖粮农民态度好,让农民卖“舒心粮”;二是比企业的粮食收购标准、价格公示好,让农民卖“放心粮”,看谁业务水平高、服务意识强、惠农政策执行好,让农民卖“称心粮”;三是比收购粮食多、粮食质量好,看哪个企业收购成本低、储粮安全工作扎实。针对部分地区小麦受灾较重、不完善粒超标的实际,指导受灾地区加大投入,购买除杂机械设备,通过机械除杂的方式降低不完善粒,确保入库粮食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民处理受灾小麦,最大限度降低不完善粒含量,通过提等升级减少农民损失;主动联系饲料、工业用粮企业,收购受灾小麦,让受灾的农民少受损。

  近几年来我省多措并举,全力抓好粮食收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保障了粮食供应安全。粮食收购数量稳步增长,全省2012年国有企业粮食收购310亿斤,同比增加8亿斤,其中收购最低收购价粮食106.2亿斤,国有粮食企业发挥了主渠道作用,掌控了粮源,充实了库存,增强了粮食宏观调控的基础,保证了粮食市场收购价格的基本稳定。二是促进了农民增收。2012年我省由于收购价格的提高以及收购量的增加,全省农民通过粮食出售累计增收12亿元,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三是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2012年全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明显好于上年。

  通过近几年的收购工作实践,我们在抓好粮食收购中不断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加强组织领导是保障。我省始终抓好粮食收购、服务农民增收作为粮食部门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常抓不懈,不断加大对收购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提高粮食收储能力,保证了收购工作顺利进行。(二)服务农民增收是目标。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不仅是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的要求,也是发展粮食生产、调动农民售粮积极性、抓好粮食收购、增加粮源的必由之路。(三)准确把握形势是基础。当今粮食市场形势瞬息万变,企业经营迫切需要准确的信息。我省近几年加快推进粮食信息化建设,完善粮食统计和价格监测体系,为准确把握粮食市场形势,指导企业制定合理收购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撑。(四)保证收购资金是前提。粮食收购资金不足是影响粮食收购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我省加大改革力度,不断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确保企业收购资金,满足农民售粮需要。(五)深化企业改革是关键。近几年我省不断加大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力度,通过集团化、规模化的导向,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经营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把三农问题摆到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对粮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下一步,我们继续秉承“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理念,以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以更加扎实的举措做好粮食收购工作,加大企业改革力度,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力,促进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为我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做出新贡献。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