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粮食局
地方储备粮是实施粮食宏观调控、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确保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手段。安徽作为粮食主产省,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地方粮食储备工作,始终强调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强力落实地方储备粮规模,持续改善承储企业仓储条件,不断完善储备粮调节体系,着力提升地方储备粮管理水平,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轮换科学,为保障和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一、多措并举,全力落实地方储备规模
针对少数粮产区市县政府对落实地方储备粮规模存在模糊认识,2008年新年伊始,省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即专题研究地方储备到位问题,强调地方粮食储备是落实 “米袋子”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核心内容,是应对粮食突发事件,保障本地粮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会上明确以省政府文件形式分解下达储备规模。为确保储备规模落实到位,决定从省粮食、财政、农发行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省政府督查组,对储备粮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两次以政府名义通报各地。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抢抓机遇,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力促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尽快落实到位。近年来,省粮食局持续开展“市县储备粮落实年”、“储备粮管理年”、“粮食质量效益年”等主题活动,建立规范的储备粮完成情况通报制度,并在每年全省粮食目标任务考核中,把市县储备粮完成情况列为“一票否决制”项目,没有完成储备任务的,取消当年评优资格。目前,我省地方储备粮和成品粮油应急储备任务已全部落实到位,为调控粮食市场、确保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加大投入,着力夯实储备粮管理基础
大力推进仓储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储备粮存储条件是着力夯实储备粮管理基础的有力武器。从2006年开始,我们通过实施“退城进郊”战略,累计完成投资75.9亿元,全省基本建成以仓储物流设施为主体的粮食产业园区73个,新建高大平房仓容400万吨,油罐20万吨,极大地改善了储备粮存储条件。其中省局投资2.4亿元兴建22万吨仓容、5万吨油灌的安徽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同时积极争取财政等部门支持,全省统筹安排仓储维修资金、建仓补助资金近3亿元,用于地方储备粮库的新(扩)建、道路、码头、铁路专用线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散粮装卸、烘干等设备的配置。2008年,省财政还安排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为所有省级储备粮承储库统一采购配备了输送机、扦样器等设备。目前,全省地方储备粮全部储存在高大平房仓内,单栋仓容不低于5000吨,油罐不低于2000吨。广泛使用粮情监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双低储藏”等科学保粮技术,省级储备粮粮情监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三大科学储粮指标达到100%。
三、科学规范,全面提升储备粮管理水平
我们注重在实践中探索完善管理模式,总结创新管理方法,逐步推进储备粮管理法治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一是明晰管理职责。坚持“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层级管理机制,赋予承储地市县粮食局协助管理省级储备粮的权利和义务,并拨付专项管理经费。二是健全规章制度。推进科学规范管理关键在于完善各项制度,我们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粮食出入库、轮换、粮情检查、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坚持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三是突出严把“三关”。即:严把承储资格关,达不到科学保粮条件的库点坚决不批准;严把入库质量验收关,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粮食坚决不入库,不符合验收要求限期整改,直至取消承储计划;严把日常检查关,定期进仓检查粮情坚决不懈怠。四是深入推进示范库创建活动。从2008年起,持续在全省开展以“建一流设施、创一流管理”为目标的规范化管理企业和省级储备粮管理示范库创建活动,注重强化省级储备库班子和队伍建设,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半军事化管理。全省评选出16个省级储备粮管理示范库,12家荣获“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称号。去年还开展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三年提升行动。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我省地方储备粮管理成效显著。多年来未发生一起储粮安全事故,也没有发生一起坏粮事故,而且正是储备粮存储质量良好,在轮换中每年给省财政带来上千万元的价差收入,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
四、完善功能,彰显储备粮调控作用
积极探索符合安徽实际的储备粮调控模式和轮换方式,发挥地方储备粮在稳定市场价格、保障市场供给、完善宏观调控中的“蓄水池”和“调节器”功能。一是发挥促进种粮农民增收功能。在粮食收购季节,特别是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没有启动时,我们积极探索通过地方储备粮轮入出台收购指导价的方式,发挥储备粮收购价格的市场标杆作用、带动作用,引导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其他各类市场主体入市收购。二是发挥储备粮保供稳价功能。2011年,我省粮油价格上涨较快,经省政府同意,我们对到期轮换的31万吨省级储备小麦和稻谷,按照“政府委托、市场运作、限定价格、均衡投放”的原则,由指定加工企业通过现有加工渠道和销售网络定时、定量、定价投放市场。在储备粮定向销售政策影响下,全省成品粮市场销售价格平稳趋降,宏观调控成效明显。三是发挥储备粮应急保障功能。完善地方储备粮应急响应机制,省里指定了157家、市县指定了846家省级储备粮应急加工和应急供应企业,地方储备粮应急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成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力保证。
做好地方储备粮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面提升我省地方储备粮管理水平,努力开创地方储备粮管理工作新局面,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