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铁佛粮站 蒲丽蓉 我叫蒲丽蓉,是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铁佛粮站麻石库点的一名粮食保管员,也是一名共产党员。非常荣幸有机会代表四川省的基层粮库保管员,向各位领导汇报工作,与各位同志交流思想。 参加工作23年来,我有幸参与并见证了粮食和储备事业的改革发展,以及粮食企业的转型升级;自己也从一名普通的粮食保管员逐步成长为行业模范标兵,荣获了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四川省爱粮节粮之星、通江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坚守,我这份巾帼不让须眉的信念之源,是老区红色革命精神的激励,是共产党人初心的引领,是守护大国粮仓使命的召唤。 守护大国粮仓贡献基层粮食人力量,必须爱岗敬业,以坚守诠释初心。1997年,我从通江县粮校毕业后,怀着对粮食事业的一腔热情,选择了到位于边远大巴山区深处的铁佛粮站担任粮食保管员。麻石库点处于偏远山区,9间仓房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仅有一条乡村公路横穿库区,没有围墙,出入车辆行人较多,管理难度很大,收粮卖粮、管护粮食、熏蒸作业、保安保洁、防火防盗等任务全都压在我一个人的身上。在这里,一个人常年要干着原来五六个人的工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知,越是面对艰难困苦,越要用实际行动展现不忘初心、爱岗敬业的高尚品格。无论风吹雨淋,还是严寒酷暑,我都坚持每天巡查粮情,填写工作日志和各项账册。我努力学习粮食储存保管业务知识,不断提高科学保粮技能水平,并将工作的体会和感悟、探索的有效方法和技术,总结出青瓦仓房传统保粮措施详细记录,毫无保留的向年轻同志传授,带动提升了所属粮站的爱粮护粮意识和科学管粮水平。 守护大国粮仓贡献基层粮食人力量,必须无私奉献,以担当践行使命。作为一个边远乡镇粮库,麻石库点吃水靠背挑,照明靠煤油灯,住的是土坯房、木瓦房,吃的菜就在粮站周围的空地上自己种。工作生活环境如此艰苦,但我始终没有退却,我坚信“粮食在任何时候都是天大的事情”。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一到雨季,我就像一个钟摆,在仓间不停往返,巡查粮情、处置险情,有时甚至一整夜守在粮仓里。记得一次突发暴雨导致仓房渗漏、粮食浸湿,我连夜人工抢装68袋近2吨粮食,连续几天翻晒后,又肩扛手提运回仓间,平整粮面,确保了所有粮食没有霉烂受损。那一刻,我发自内心地骄傲和自豪。为了给企业节约开支,我主动申请将库房值班宿舍的商业用电改为居民用电,并自付电费;亲手制作储粮用具,将企业奖励给个人的几千元奖金用于改善粮仓照明、添置仓门墙板等。我深知粮站就是我的家,没有这个“大家”,哪有自己的小家。 守护大国粮仓贡献基层粮食人力量,必须牢记宗旨,以真心为农服务。刚到麻石库点时,该库年久失修,没有储粮,老百姓卖粮要去十几公里外的粮站。为此,我积极建言献策,经过不懈努力,仓房经维修改造达到了收储粮食的条件。我立即走村入户,宣传国家粮食收购标准、收购价格等政策,真正推动解决当地“卖粮难”问题。看着百姓们拿到收粮款开心的笑容和仓房装得满满的稻谷,心里感觉异常踏实。我是农民的女儿,始终怀着对种粮农民的深厚感情,耐心传授粮食保管知识和保鲜方法,利用工闲时间义务帮助农户插秧苗、收粮食;热情接待卖粮群众,严格按规定验质检斤、对样收购、依质定价,不打“白条”,不损农民利益,当地群众亲切称呼我为“爱粮大姐”。麻石地处高寒地带,入冬后时有降雪,库点旁边的石梯是去往麻石小学的必经之路,学生们经常由于石梯积雪结冰摔伤。每到大雪季节,我就用200多条废弃麻袋铺在路面上,保证孩子们行走安全,于是这条路被称为寒冬里的“暖心路”,受到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多家媒体的广泛报道。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针对当地群众的“恐粮慌”,我在库区主办粮情专题板报,举办粮库开放日,展示充裕的粮食库存,稳定了群众消费预期。 守护大国粮仓贡献基层粮食人力量,必须拼搏实干,以业绩谱写新篇。麻石粮库年代久远,不便于全面实现现代化仓房改造,大部分作业仍需要采取传统方式。我刻苦钻研保粮技术,让传统管粮手段达到现代化仓房管粮效果,历年收储的33万多吨粮食均做到了账实相符、管理规范、质量优良,达到“四无粮仓”标准,赢得买粮客商好评。近年来,在国家局党组“两决定一意见”的指引下,粮食行业不断深化改革、转型发展,麻石库点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破烂失修到焕然一新,9间仓房全面整修,配备了机械化储粮设施,增加资产200多万元,国有资产得到保值增值;从无法收粮到常年敞开收购,累计收购粮食近5000吨,助农增收50余万元;从无一粒粮食储存到满仓5000吨粮食储备,精细化管理保证粮食品质,每年为企业增效30余万元;大巴山深处的麻石库点重新焕发并将继续焕发勃勃生机和活力! 新的荣誉,新的起点,我将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在推动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展现基层粮食人在新时代的新担当新作为! |
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