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第五章  发展现代粮油加工体系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安全营养、绿色环保的现代粮油加工体系。保持粮油加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以上,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引导粮油加工业集聚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加工基地或产业集群。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力度,明显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率。

第一节  调整产业结构

  有效利用粮油资源,提升加工技术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按照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等要求,加大系列化、多元化粮油产品开发力度,提高优、新、特产品的比重,强化质量安全,加强品牌建设。

  鼓励和引导大型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上下游联合协作,培育知名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支持中小型粮油加工企业强化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强化卫生、环保、安全、能耗等指标的约束作用,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压缩和疏导过剩产能。

第二节  优化区域布局

  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位,遵循产区为主、兼顾销区和适当考虑重要粮油物流节点的原则,实现粮油加工业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

  在长江中下游、东北等稻谷主产区,发展稻谷综合加工基地。在华北、华东、西北等小麦主产区,形成优质专用小麦粉、全麦粉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工基地。积极开发玉米食品,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企业的产能扩张和用粮增长。在东北、华北、中西部等杂粮及薯类主产区,建立一批加工基地,提高加工规模和技术水平,加快发展杂粮传统食品和方便食品。在江苏、湖北、湖南、河南等地形成一批粮油加工成套装备制造基地。

图2  稻谷加工业布局示意图

图3  小麦加工业布局示意图

  充分发挥东北非转基因大豆优势,提升当地大豆油加工产业带建设水平,引导整合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在长江中下游和西部油菜籽主产区,黄淮海花生主产区,黄河、长江流域和西部棉籽主产区,西部葵花籽主产区,结合淘汰落后产能,发展一批菜籽油、花生油、棉籽油、葵花籽油大型加工企业,鼓励建设一线多能、多油料品种加工项目;依托稻谷、玉米主产区大型粮油加工企业、加工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米糠油、玉米油等特色油脂加工;在长江中游及淮河以南地区,大力发展油茶籽油等木本植物油加工,增强食用植物油供给能力。严格控制大豆压榨及浸出项目,合理控制沿长江地区菜籽油加工产能规模,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

图4  食用植物油加工业布局示意图

第三节  加快升级改造

  加快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改造粮油加工企业,提升粮油加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实施粮油加工园区建设、技术改造、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主食品工业化示范、应急加工供应等工程。

依托现有资源,整合、新建或改扩建一批科技含量高、综合利用全、带动能力强的粮油加工园区。加大粮油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和关键设备自主化,提高节能降耗水平。加强企业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健全并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度,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完善加工标准体系,大力倡导适度加工和健康消费,合理控制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等产品加工精度。加快传统主食品工业化步伐。加大对大中城市及重点地区粮油应急加工、供应等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