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完善粮食仓储设施
加快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仓储设施布局,加大仓房维修改造力度,加快烘干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推广科学储粮技术,改善农户储粮条件,减少粮食产后损失。
第一节 加强仓储设施建设
优化粮食仓储设施布局,推广应用粮库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仓房设施标准化、技术装备现代化。新建粮食储备仓容2000万吨,增加仓储能力。针对收纳、中转、储备等不同粮食仓储需求合理选用仓型,推广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装备。36个大中城市建设一批成品粮低温储备设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成渝等地区要优先满足成品粮储备应急保障需要。
第二节 推进仓房维修改造
全国维修改造仓容1亿吨以上。重点对仓房防潮防雨、保温隔热进行维修改造,配置必要的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等储粮设施和装卸输送设备,配置检化验仪器,推广低温储粮、气调储粮等绿色储粮新技术。
第三节 完善烘干设施
新建和改造一批粮食烘干设施,淘汰技术落后的烘干能力,使全国烘干能力保持在1.1亿吨以上,其中东北地区9100万吨以上,南方地区2000万吨以上。在东北地区改进烘干工艺和控制技术,节能减排,降低烘干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保证烘后品质。在南方地区推广经济适用的烘干设备。在农垦系统水稻产区推广低温烘干技术。
第四节 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
继续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为800万农户配置标准化储粮装具,项目地区的农户储粮损失率降低到2%以下。在粮食主产区开展种粮大户新型储粮设施建设试点,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小型钢板筒仓。
专栏2 农户科学储粮专项 |
农户科学储粮装具 |
配置标准化储粮装具800万套,其中主产区465万套,其他地区335万套。 |
种粮大户储粮设施 |
在主产区建设一批示范性小型钢板筒仓(单仓储粮100吨以上)及相应配套设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