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完善政策支持
改善和健全粮食调控机制,引导市场粮价保持在合理水平。完善粮食奖补政策,积极探索与粮食储备订单收购挂钩的补贴办法。健全完善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支持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
加强与铁路、交通等部门的协作,创新粮食物流机制,整合现有粮食物流资源,推进仓储、码头设施社会化和运输服务市场化。建立支持农户科学储粮的长效机制,争取将农户储粮装具及简易仪器设备等纳入农机具补贴范围。
积极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对粮食收购的保障作用,完善粮食收购资金信贷管理办法,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开展粮食购销业务,掌握粮源。积极利用企业上市、发行债券和商业银行贷款等多种形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落实和完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油加工企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有关税收政策。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支持重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争取政策支持,对国有粮食企业产业(物流)园区建设用地优先安排;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依法取得的资产转让收入和按规定处理企业使用的划拨土地收入,优先留给企业用于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安置职工;加强对国有粮食企业资产管理,对依法出售自有公房、建筑物的收入,优先用于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
第二节 加大投入力度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符合条件的重要粮食仓储、物流、应急保障等流通基础设施、市场体系建设、加工业升级改造、科技创新、技术引进、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等的投入,积极引导多渠道社会资金投向粮食流通领域,并建立稳定的长效机制,明显提升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科学发展能力。对粮食净流出省(自治区)和新疆、西藏以及青海、四川、云南、甘肃四省藏区等中央明确给予政策支持地区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适当倾斜。
第三节 深化改革创新
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制定和完善促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措施,采取多种形式,做好企业经营性挂账的消化处理工作。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国有粮食企业富余职工分流安置的资金缺口。理顺国债、世行贷款和地方政府等投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的产权关系。
完善地方各级粮食行政管理体系,落实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管理全社会粮食流通的职责,重点做好粮食行业管理和指导、市场准入、行政执法和监督检查、监测预警和应急供应、流通统计、新技术推广等工作。实行政企分开,切实转变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落实基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
第四节 严格市场准入
进一步完善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规范市场秩序。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强化安全、出品率、能耗、质量、环保、土地等指标的约束作用,制定和完善粮油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和落后产能界定标准,鼓励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先进产能。按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完善粮食收购、储存、物流、加工等领域的外商投资管理和并购安全审查机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第五节 强化科技支撑
强化粮食科技对现代粮食购销、仓储、物流、加工产业跨越发展的支撑作用,推进建立稳定的粮食行业科技创新资金支持机制,加强粮食科技国际合作交流,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普及。实施知识产权质押等鼓励创新的金融政策,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奖励制度,加强科研诚信建设。
大力加强粮食行业行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大力推进粮食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加强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竞争优势的行业人才队伍。
第六节 引导爱粮节粮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强化从收获、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消费全过程的节粮措施,减少粮食浪费和损耗,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抑制不合理的粮食需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广泛开展爱粮节粮等主题宣传活动,加强粮油食品营养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增强公众爱粮节粮和健康消费意识,大力倡导适度加工和科学用粮,引导合理膳食,促进健康消费。
第七节 强化粮食安全责任
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保障粮食安全分级责任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全面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强化地方保障区域粮食市场供应和稳定价格的责任,落实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机制,加强粮食应急加工、供应体系和网络建设,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加强粮食市场监管和监督检查,保证粮食质量安全,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
第八节 加强规划实施组织领导
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分工协作机制,发挥规划对粮食行业发展的指导性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规划实施的综合协调,国家粮食局具体负责规划的组织实施,精心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政策,扎实推进各项规划工作,并根据需要编制一批专项规划,细化落实本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
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在省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主动加强与省级发展改革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提高认识,密切配合,切实落实责任,根据本规划总体要求和本地实际,编制本地区的粮食行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细化落实具体任务,制定促进本地区粮食行业发展政策措施,形成强有力的协作机制,抓好本规划贯彻落实,确保本规划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