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业步入转型期

以加工转化为引擎 以全产业链模式为路径

“‘十三五’是全面释放粮食产业经济活力的转型期……必须在切实抓好粮食收储、管住管好政府储备的同时,以粮食加工转化为引擎,以全产业链模式为路径,大力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加速实现粮食行业转型升级。”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于近日在京召开的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如是说,将长期以来发展滞后的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提到突出的位置。

任正晓表示,我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但如今,我国粮食产业经济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一方面,我国粮食产能稳定在较高水平,粮食库存充足,粮食安全基础较为牢固。另一方面,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方式发生了变化。

此外,新一轮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已经启动,粮食收储体制机制将随之发生根本性变革,国有粮食企业“收原粮、管原粮、卖原粮”的经营模式将难以为继,必须通过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求生存谋发展。

“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改革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完善储备粮吞吐调节机制。”任正晓表示,2016年将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培育发展多元化市场购销主体,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在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中,为什么要将粮食加工转化作为引擎呢?任正晓解释说,从粮食流通环节看,粮食加工转化一头连着收储,一头连着销售,是整个流通链条的枢纽,不仅是粮食供应的“调节器”,更是粮食企业提质增效的“推进器”。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指出,除了“十三五”是释放粮食产业经济活力的转型期,粮食流通工作还面临其他三大新形势:是全面破解粮食供求阶段性结构性矛盾的关键期,是全面推进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的攻坚期,是全面促进国内与国际粮食市场深度融合的机遇期。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2016年1月11日 第02版)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