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千方百计消化粮食库存

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今天在京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徐绍史在会上强调,今后粮食系统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部分品种阶段性过剩与供求总量紧平衡的关系,提升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消化粮食库存;二是处理好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的关系,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深入推进粮食收储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三是处理好粮食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关系,坚持需求引领供给创新;四是处理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同时积极鼓励粮食企业“走出去”。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正晓介绍,2015年,全国各类粮食企业收购总量达8465亿斤,创下新高。近5年累计托市收购粮食8460亿斤、油菜籽1573万吨;通过价格托底、优质优价、整晒提等、产后减损等措施,带动农民增收2510亿元。2015年,粮食跨省流通量达3400亿斤,比“十一五”末增加400多亿斤。

任正晓表示,“十三五”前期,国内外粮食供求形势仍将延续总体宽松格局。“从2016年开始,国家将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但效果显现还需要一个过程,品种结构矛盾短期内难有根本性改变。”“十三五”时期,必须加快实施“粮安工程”,尽快适应粮食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跨区域、长距离、大规模、高效率流通的新要求,加快打通粮食物流主通道,加强粮食物流重要节点建设,大力提升粮食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粮食应急能力,纵深推进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建设。

当前,南方稻谷主产区仓容爆满,东北地区库存居高难下,2016年粮食收储问题将空前突出。任正晓表示,今年粮食流通工作要立足行业实际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坚决打好粮食收购“攻坚战”和安全储粮“持久战”,加快实施“粮安工程”,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统筹推进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2016年1月9日 A01版)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