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托市收购等举措助农增收超550亿
10月16日,国家粮食局、农业部、科技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在清华大学联合主办“兴粮惠农进万家”启程仪式主会场活动。同时,2015年这一天是第35个世界粮食日,所在周是第25个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 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粮食部门植根于城镇与乡村,服务于农民和消费者,对于维护广大农民种粮利益,帮助农民实现卖粮增收、加工增效和储粮减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全国粮食行业有扎根乡村的粮食收储企业21610个、粮油加工转化企业19880个,直接服务于农民种粮储粮卖粮的粮食标准质量机构11700多个,专业质检技术人员6万多人,在农村还活跃着近60万走村串户的粮食经纪人。 2014年全国粮食系统通过托市收购、优质优价、整晒提等、产后减损等一系列措施,帮助农民增收550亿元以上。到2015年底,将累计为农户配置科学储粮仓近1000万套,每年可帮助农民减少储粮损失25亿斤以上。 在启动仪式上,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说,我国农村的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数量依然巨大,多数农户持续增收的能力还比较脆弱,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尚待全面建立,广大农户粮食产后损失还在继续发生,帮助农民增收减损的任务还依然艰巨。 自197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将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以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国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世界粮食日”纪念活动,来促进社会公众对粮食和农业的重视。 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社会保护与农业:打破农村贫困恶性循环”,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的主题是“兴粮惠农进万家”。由国家有关部门联合派出10个工作小组分赴有关省份,各省、区、市也相应组织若干工作小分队同步开展这一活动。 在为期一周的活动期间,全国将有4000多个工作小组、2万多人,走进10万多个村组、50多万家农户,通过与农民交流,把国家兴粮惠农的好政策传达给农民,把节粮减损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农民,把种粮致富的先进典型经验推介给农民,指导帮助农民群众实现粮食增收减损。 当前,全球还有10亿贫困人口,8.05亿人口仍处于饥饿状态,在全球范围内消除贫困和饥饿还任重道远。我国目前还有7000万贫困人口,中央决定在2020年之前必须实施精准扶贫、实现全面脱贫。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中国代表处助理代表张忠军说,2015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的设定是为了彰显和重视社会保护在优先纳入国家发展议程后,对全球抗击饥饿、消除贫困所能发挥的作用。在世界大多数贫困和饥饿人口仍然生活在农村并依赖于农业的情况下,社会保护与农业发展计划相结合的做法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十年来,全球消除饥饿和贫困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监测的129个国家中,有72个国家已经实现了在2015年之前将饥饿人口的比例减少一半的千年发展目标。同时,发展中区域的极端贫困人口亦显著减少,从1990年的43%减至今年的17%。然而,各区域的进展参差不齐。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8亿人仍遭受长期饥饿的困扰,有近10亿人仍处于极端贫困之中。 值得指出的是,在世界粮食日之前,联合国全球发展首脑会议于9月份在纽约召开,193个国家就一项新的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达成一致,并承诺到2030年消除饥饿。社会保护是2030年议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摆脱贫困的一个重要手段。 张忠军说,若要彻底打破农村贫困的恶性循环,就必须加紧和果断行动起来。政治承诺、充足的资金、伙伴关系及卫生和教育方面的配套措施都是将这种愿景变为现实的要素。 来源:第一财经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