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
 

认清新形势 破解新难题
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黑龙江省粮食局

  近年来,我省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企业库存增加,粮食收储矛盾极为突出,收储压力前所未有。2014年,全省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锐意创新,务实进取,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全面搞活粮食流通,农民卖粮持续增收

  2013/2014年秋粮收购期,全省共收购农民余粮1201亿斤、同比增加191.4亿斤,收购量居全国第一,其中政策性粮食676.8亿斤、占收购总量57%;因产量增加和价格提高因素,农民卖粮收入增加103亿元,实现卖粮现金收入总额1610亿元。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末,全省各类粮食经营企业累计销售商品粮876.9亿斤(含转化),占同期收购量的90.9%。截至11月20日,国家下达我省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计划86亿斤,实际出库78.8亿斤,占计划的91.6%;政策性粮竞价销售累计成交190.5亿斤,实际出库171.1亿斤,占成交量的89.8%;中央储备粮轮出14亿斤。

  提前做好了今年秋粮收购各项准备工作,从今年秋粮收购起全面推广使用粮食收购公开可视系统和电子验水设备,进一步规范企业收购行为,确保让农民卖“放心粮、舒心粮、满意粮”。经与中储粮分公司和省农发行研究,在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启动前为农户开展粮食代储代烘服务性业务,以切实解决农户粮食无处存放、不能及时降水造成坏粮、损失等问题。截至11月20日,全省代储代烘粮食累计入库64.6亿斤,其中水稻18.2亿斤(截至10月31日)、玉米46.4亿斤。从秋粮上市到11月20日,全省粮食企业已累计收购农民余粮324.7亿斤,同比增加214.1亿斤。

  二、加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度,粮食收储烘干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2013年争取国家和省投入资金20.1亿元基础上,2014年又争取投入11.95亿元(其中地方6亿元、中储粮4.9亿元、农垦1.05亿元),加强了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年初与各市(地)粮食局签订完成项目建设工作责任状,把项目建设纳入各地年度目标考核;专门成立了仓容建设办公室和项目督查工作领导小组,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强化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建立每个处室和有关直属单位负责一个地市重点工作推进的责任制,强化项目建设督导检查;对项目建设进展缓慢的项目市县粮食局和项目企业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实施挂牌督办,取得了良好效果。

  截至10月末,2013年“危仓老库”维修改造项目和25亿斤粮食简易罩棚项目已完成了建设任务;2014年新建53亿斤保温钢板平房仓项目(国家下达的地方17亿斤标准仓项目)开工率91.8%,将在秋粮收购期完工并投入使用。通过“危仓老库”的维修改造、储粮罩棚建设、鼓励社会多元主体投资建仓等措施,预计到年底,全省可新增仓容能力279亿斤,新增烘干能力69亿斤,有效缓解秋粮收储和烘干能力严重不足的矛盾,增强了企业服务功能。

  加强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工作,“三级”保粮责任制有效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强化储粮安全,从今年秋粮收购起,全省政策性粮食收购企业停止使用席茓苫露天坐囤的传统储粮方式,仓容不足的,一律使用钢结构“千吨囤”。

  三、深化企业改革,扎实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

  年初与相关市(地)签订了责任状,下发了企业资源整合重组考核办法。坚持改革情况月报、季通报制度,及时掌握和通报情况,并深入相关任务县(市)结合实际分类指导,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一县一企、一企多库”模式改革。截至10月末,全省13个任务县(市)资源整合重组工作进展顺利,全省退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序列的企业累计达到了149户。通过深化改革,促进了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了企业活力,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加强了企业经营管理,制定了《2014年全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和考核办法》,对各地2011—2013年经营性挂账消化处理结果进行了审计,重点强化“分贷分还”粮食收购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粮食收购和项目资金安全。截至10月末,全省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累计实现利润3.36亿元,同比增加1.9亿元,增幅131.5%,企业盈利面为90.3%,县(市、区)盈利面为96.3%,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实力进一步提高。

  四、加强服务指导,促进粮食加工产业加快发展

  加快推进全省亿元以上涉粮大项目建设,加大指导协调服务力度。培育22个重点粮食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已建成的20个稻米加工园区功能进一步得到完善,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了涉粮大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库。认真落实国家玉米深加工企业定向补贴销售政策,确定省内享受补贴政策的22户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的玉米加工企业,明确加工进度、上报和补贴申报程序。预计到10月末,全省粮食加工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实现651.7亿元,同比减少186.1亿元,减幅22%。全省引进到位涉粮项目建设资金16.2亿元。重点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42.9亿元,稻米加工园区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7亿元,加工生产规模和产品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

  五、加强市场调控,提升粮油市场保供稳价能力

  加强地方储备粮管理,安排省级储备粮轮换计划,落实市级储备粮油,适时调整省级动态大米储备计划,认真开展了省级实储豆油移储工作。截至10月末,省市级储备油全部实储到位,储备粮实储率近80%。重新修订了《黑龙江省粮食应急预案》,合理确定粮食应急网点。强化粮油价格、库存等情况的动态监测,完成了粮油供需平衡调查和各项统计工作任务。黑龙江粮食交易市场电子交易平台完成了系统升级,扩大了“粮食银行”试点范围;改造、完善了哈尔滨、大庆、牡丹江等地成品粮油批发市场服务功能。加强了市场粮油供应,保证了价格基本稳定。

  六、强化依法管粮,切实维护粮食流通秩序。

  集中启动实施了秋粮收购“监督检查,护农增收”重点推进行动,严肃查处拒收限收农民符合质量标准的政策性收购品种粮食等违法违纪行为,切实保护了农民利益。会同省有关部门开展了粮食库存专项检查行动,重点对全省政策性粮食收储库点的中央储备粮、国家临时存储粮、地方储备粮和国有粮食企业商品粮进行全面检查,发现和整改了突出问题,维护了粮食流通秩序,增强了依法管粮执行力和公信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