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粮食局
2014年,我省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一连丰”。为有效缓解收购仓容压力,我省多措并举,积极促销腾库、扩容升级,全省腾出收购仓容30亿斤,确保了收购工作圆满完成,维护了农民利益。截止10月底,全省共收购粮食138亿斤,其中收购早稻70亿斤,最低收购价早稻43亿斤,占全国早稻收购总量的53%,位居全国第一。
一、领导高位推动化解仓容不足矛盾
根据粮食收购市场形势,省长鹿心社专门给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主任写信,反映早稻收购仓容不足的实际困难。省政府两次向国务院请示,恳请中央支持江西解决2014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仓容不足等困难。省政府常务副省长莫建成两次听取早稻收购工作情况的专题汇报,就解决仓容不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省政府于7月3日提前召开全省早稻收购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开到乡镇、收储库点。国家粮食局领导大力支持我省粮食收购工作,任正晓局长、吴子丹副局长和赵中权组长分别深入我省收购一线了解早稻收购仓容情况,就解决收购仓容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各市县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也亲自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收购一线,实地检查督导,协调解决收购仓容问题,为各级粮食部门化解今年收购仓容矛盾增添了信心。
二、提前摸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一是早调研。3月份就开始调研仓容问题。全省各级粮食部门领导亲自带队,组织本单位业务骨干对本地区今年早稻种植面积、产量、质量及可提供的商品量等情况进行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做好今年粮食收购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二是早预测。各地通过不同方式,加强市场监测,及时跟踪市场价格走势,对收购市场形势进行分析,对所需仓容进行研判。按上年收购量预测,早稻收购仓容缺口将达40亿斤。三是早准备。早稻收获前,省局先后组织对全省收购仓容及收购库点调查摸底,具体了解每县、每库、每仓的情况,准确掌握可用仓容数量。同时积极开展清查国有粮仓使用工作,重点清查全省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仓库、利用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资金投资建设的粮食仓库的完好情况、存粮情况和挪作他用情况。
三、修旧与新建并举增加有效仓容
一是将“危仓老库”维修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议程。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关于做好全省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对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工作负总责,允许企业将现有划拨土地依法转为商业用地盘活资产,土地处置后的出让金全额用于危仓老库维修改造。二是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制。省粮食局、省财政厅联合与各地政府签订了危仓老库维修改造目标责任书,统一修复内容和标准,分门别类对空仓、过渡仓及已装满粮仓库提出不同的维修改造要求,最大限度提升维修改造进度,确保修复工作如期完工。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实行进度半月通报制度,对进度慢的地区实行了重点通报,抄送当地政府,促进了危仓老库的维修改造。四是指导各地通过退城(镇)进郊盘活资产、异地新建仓库及搭建简易仓容等方式,尽可能增加新建仓库投入使用。截至11月15日,全省已维修改造危仓老库2871座,维修改造仓容315.6万吨。
四、争取政策扶持加快腾仓并库
一是争取政策支持加大政策性粮食跨省移库。截止11月20日,累积完成跨省移库19万吨,预计全年完成30万吨。针对一些地区因跨省移库补贴费用不足、移库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采取省内集并的办法,调节产销区库容,缓解产区仓容紧缺状况。二是加快储备粮轮换。结合市场变化,一方面出台了较为灵活的轮换政策,允许各地根据本地实际采取先购后销、先销后购、延期轮换等方式进行轮换。同时协调省财政完善了对储备粮油的管理,增加储备粮的轮换补贴,对2013年轮换计划给予每斤0.1元的轮换补贴,2014年参照执行,既减轻了轮换大面积亏损的压力,也大大加快了轮换粮食的销售。三是认真处置“超标”粮。中央将70万吨不合格粮划转为地方临时储备,我局及时与省财政进行协商,落实了中央和省财政各1.6亿元费用补贴,对不合格粮食采取就地包干处理和定向处置办法加快销售。四是促进产销对接。先后组织省内各类涉粮企业参加厦门、黑龙江等地粮食交易合作洽谈会等,共签订粮食购销项目50余项,购销合同数量约82万吨。省政府与广东省政府签订赣粤粮食产销合作框架协议,巩固产销协作。宜春、抚州、吉安等粮食主产市也积极主动加强与广东省广州市、河源市、江门市等地的产销对接,上饶市与周边粮食销区市定期举办区域性网上粮食市场交易会,有力地推动了库存粮食对外销售,腾出了更多收购仓容。
五、制定工作预案以备应急之需
制订了《江西省2014年早籼稻执行国家最低收购价仓容应急工作预案》,提出了预警、紧张、紧急状态下的粮食收购仓容应急处置措施。针对我省空余仓容不足、部分仓房仓储条件较差、收储设施设备不齐全等问题,争取国家粮食局同意,放宽2014年早稻最低收购价委托收储库点条件,以备不时之需。南昌市、乐平市启动了仓容紧张状态下的紧急处置措施,批准了两市四个库点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租借社会仓容进行收购,全省没有出现无仓收粮现象。
六、创新收购方式确保应收尽收
面对仓储设施等硬件方面存在的不足,我们千方百计优化软件环境,创新收购方式,开展优质服务,确保收购工作顺利进行。一是多设点。会同有关部门,尽可能地增加委托收购库点,保证了产粮区每个乡(镇)都有1个以上的收储库点,方便农民就近售粮。个别地方出现无仓收粮时,主动引导农民到就近的委托库点销粮。二是优服务。针对一些库点收购任务重、人手不足的情况,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动员乡镇、村组干部协助做好收购工作。同时采取预约收购、错峰卖粮,添置收粮机械及全面推行收购资金非现金结算方式等措施,加快收购进度,避免了农民卖粮“排长龙”、“隔夜粮”等现象。三是严督查。各地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督促各委托收购库点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和“五要五不准”收购守则。我局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和省农发行等部门从3月上旬至5月底,共派出督导组和检查组126个,检查人员611人次,对全省1704个库点收购仓容落实和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督查,维护了收购市场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