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推进粮安工程建设

重庆市商委(粮食局)

  2014年,重庆粮食流通工作以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为契机、以稳步推进粮安工程建设为重点,努力增加地方储备规模,提高保供能力和粮食宏观调控能力。

  一、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认真贯彻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精神,重点深化粮食流通体制四大改革,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和意见。

  (一)深化行政机制改革。切实转变行政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粮,将粮油调控处与粮油管理处合并成立粮油调控管理处,将军粮供应处与保供处合并成立应急保供处,减少多头重复管理,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真正成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市场主体的监管者、公平竞争的维护者、市场秩序的执法者。工作方式上实现了重管企业向管行业、重服务转变。工作方法上实现了由事无巨细的管理向注重行业发展规划、政策研究、标准制定和标准实施等方面的转变。在工作重点上向宏观调控、应急保供、日常监管上转变。

  (二)深化市级储备粮管理体制改革。一是积极推进市级储备粮管理企业改革。按照政策粮油与经营粮油分开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市级储备粮管理体制。探索储备粮管理企业与粮油经营性企业分离的体制。二是建立完善三级储备制度,推进市级储备粮油主体的多元化。继续增加市级储备规模,落实区县级粮食储备,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参与市级储备粮油收储。

  (三)深化军供站经营模式改革。根据重庆商贸与粮食合二为一的体制,探索军供站经营模式融合式发展的路子。一是按照以兵为本、以粮为主、多种经营的思路,在认真搞好传统军粮供应、保证军粮质量的基础上,积极主动拓展军供服务范围和领域,从单一的军粮供应逐步向粮、油、肉、蛋、奶及其他生活必需品多元化供应转变,提高军供服务水平。二是面向社会和市场,拓展经营范围,主动开展市场化的经营项目,增加适销对路的商品,逐步实现军供站的多元化经营。

  (四)深化粮油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按照政府投入为主,市场投入为辅,推进地方粮油储备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商贸(粮食)股权基金,改财政拨款为投资,吸收社会资本共同投入粮油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政府与社会粮油储备相结合的路子。政府投入着重用于市区(县)两级储备粮油仓储设施建设,满足保应急、控粮价、稳市场的粮油储备仓容需要。鼓励粮油企业和社会力量采取独资、合资等多元化投资方式,建设粮食仓储设施,扩大社会粮油储备规模。引导农民改善自身储粮条件,大力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程。

  二、稳步推进粮安工程建设,努力做好粮油流通工作

  2014年,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的意见》(渝府发〔2013〕39号)和《重庆市“粮安工程”建设规划(2013-2020)》要求,继续以实施“粮安工程”为重点,着力抓好粮油储备、购销和粮食市场管理及粮油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市粮油市场平稳,有效保障了城乡居民的粮油供给,为重庆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抓购销,确保粮油市场有效供给。鼓励粮食经营企业在市外建粮食生产基地、仓库和产销合作,积极协调做好“北粮南调”工作,切实增加市内粮食保障力。争取国家安排中央储备粮移库任务6万吨,粮食经营企业从市外购进粮食400万吨、食用油40万吨。

  (二)抓管理,增强了宏观调控能力。一是做好地方储备粮油计划管理。新增市级储备粮**万吨、油**万吨;轮换储备粮**万吨,油**万吨。二是加强粮油质量管理。开展库存粮食质量安全抽查工作,全市14个区县所辖库点扦样,共计扦样80份。其中:中央储备粮40份(稻谷18份、小麦14份、玉米8份),市级储备粮40份(稻谷28份、小麦8份、大米4份)。

  (三)抓民生,有序推进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作。一是搞好2013年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市级验收。2013年11月20日前将国家下达我市农户科学储粮专项计划10万套彩钢仓全部发放到农户手中,提前完成计划任务。二是完成2014年农户科学储粮专项计划工作。国家下达我市农户科学储粮专项计划10万套,9月底已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

  (四)抓建设,加快推进直属库改扩建工程。一是加大已开工建设速度。督促已开工建设的铜梁、潼南、永川、南川等5个直属库19万吨储备库尽快建设完成装粮。二是加快推进招投标速度。加快对新开工建设的万州、开县、梁平、丰都、秀山等五个直属库13.5万吨储备库的招标。三是规划论证大足、丰都、忠县三个10万吨储备库改扩建项目。

  (五)抓技改,加大应急保供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一是完成了2013年度三个大米技改项目的验收工作和二个大米技改项目的动工,确保大米产品达到质量可靠、纯度提高、安全健康的要求。二是落实400万元商贸发展资金,对9个区县的粮食加工项目进行技改。

  (六)抓质量,巩固和加强粮油质检体系建设。一是启动市质检站和万州、永川两个区域性质检站的搬迁工作。二是积极争取市财政的扶持,着力推进黔江区域性粮油质检体系建设。三是积极推进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四是制定发布《2014年度重庆市粮食收获质量安全监测实施方案》和《重庆市粮食质量安全事故(事件)应急处置预案》,采取突出重点、集中划片、分年实施的方式,摸清我市粮食收获质量安全状况。在全市6个粮食主产区县采集200个样品,开展对稻谷、玉米质量和卫生指标监测,并要求区县做好产新质量调查。

  (七)建平台,加强全市粮情监测体系和应急网络建设。启动100个监测网点的布局和建设,开发新的软件和数据搜集、分析系统。做好我市12个国家粮食市场监测点的直报和1 个重点粮油批发市场监测,加强粮情监测和预警预报。充分利用“万村千乡”网络、放心粮油店和军粮供应店,进行资源整合,切实做到每个乡镇和主城每3万人的社区中有一个应急供应网点和每个区县有一个粮油配送中心,实现全覆盖。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