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粮食局
2014年,云南粮食系统积极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认真履行抓收购、保供给、稳粮价的行业职责,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确保了全省军需民食,确保了粮油市场基本稳定,确保了粮油质量安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各项工作成绩斐然,亮点突出,成效显著。
一、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积极构建云南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结合云南实际,树立“大流通、大市场、大安全”的观念,深化粮食流通领域改革,建立健全粮食应急供应网络,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积极培育粮油骨干企业,组建全省储备、军粮等公司,推进各州、市建立区域性的集团公司,形成大企业、大联合、大产业,使企业逐步做大、做强、做优、做活,形成拳头。打造全省现代粮油加工、粮食现代物流、粮食宏观调控、现代粮食市场、粮食流通市场监管、粮食安全分级负责六大体系,形成上面有体系、中间有骨架、下面有网点的符合云南实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7月25日,受省政府委托,省粮食局主要领导向省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了全省粮食安全工作,粮食安全问题已引起各级党委部门和领导的关心重视。
二、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快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
争取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粮食流通工作,并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意见》。明确争取用4年时间实现全省粮食流通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任务,明确了工作职责和财政、税收、土地、金融信贷等政策支持措施。为云南粮食流通产业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工作,与省财政厅联合下达各州(市)2014年粮食“危仓老库”整合重建和维修改造项目27个,仓容7.45亿公斤,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7781万元,带动地方各级财政及企业项目投入15亿元左右。抓紧开展下达我省2014-2015年粮食仓储设施第一批16亿斤项目建设相关工作。组织实施21万套农户科学储粮建设项目,总投资9000多万元,实现了节约减损藏粮于民。投资920万元建设玉溪、保山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项目。积极做好临沧、大理、德宏、丽江和怒江5个州市质检机构申报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的认定和挂牌。制定《2014年—2016年云南省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建设实施方案》,新增1569个应急供应网点布局。配合财政和税务部门审核认定我省203户粮食企业2013年至2015年度房产税、土地税、印花税的减免,每年为企业减免税收2500万左右。积极与省农发行协商研究,拟定《建立云南省省级粮食共同担保基金》方案,加大金融信贷支持,拓宽融资渠道。
三、深化粮食流通领域改革,重点打造粮食龙头企业
成立全面深化粮食流通领域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省粮食流通领域改革工作的总体谋划、统筹推进、组织协调、督促落实,设立5个专项小组,协调推进专项改革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深化省级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重点推进云南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云南军粮集团有限公司组建工作。目前,以两个省局直属企业为基础改革组建的新公司已经完成工商注册,取得营业执照,并已完成清产核资工作、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等工作,资产备案、土地变性工作正有序推进。近两年共投资23亿余元,全面实施云南省粮油批发市场建设、昆明市粮油购销有限责任公司粮油仓库迁建等一批重点项目。云南省重点粮食转化基地——宜良饲料产业基地已签约入驻企业23家,已建成投产13家,2014年1至9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6.28亿元。积极推进和培育昭通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等区域性地方粮食企业兼并重组,形成整体合力。目前,全省各类粮食企业已发展到的6000多户,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达5000余户。
四、贯彻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切实履行抓收购、保供给、稳粮价的行业职责
完善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检查考核评价体系,充实收购、销售、调运、储存、加工和企业盈亏量化指标,开展2013年度全省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考核工作,进一步强化各州(市)、县(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重农抓粮保供应的责任意识。制定我省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及时出台全省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调动了粮农种粮积极性。督促粮食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的粮食收购政策及“五要五不准”收购守则,做好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相关准备工作。综合利用平价粮油销售、投放政策性粮食、储备粮油轮换、组织到东北调粮和接受跨省移库、省级动态储备产销合作等手段,有效实施粮食宏观调控,加强粮油货源储备调运。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和国家粮食局部分省区市粮食局长紧急会议精神,切实落实国家2014年度新增我省6.5亿斤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工作。1—10月,全省各类粮食企业共从生产者购进粮食20.61亿公斤(原粮),比去年同期增加0.84亿公斤,增幅4.25 %;销售粮食55.01亿公斤,比去年同期增加11.2亿公斤,增幅25.56%。组织实施1.5亿公斤省级动态储备成品大米产销合作计划,全省542个平价销售点共销售粮油1.88亿公斤,城乡居民得到实惠。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以昭通市作为全省试点地区之一,在全省范围内积极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粮油集中供应工作,截至10月末,已覆盖9个州市、2067个学校,起到了降成本、保质量、促规范、控风险的效果。
五、全力以赴抗震救灾,确保灾区粮油有效供给和市场基本稳定
元谋、盈江、鲁甸、景谷等地震发生后,省、州市、县粮食部门反应迅速,主动加强向当地党委、政府请示报告,主动做好抗震救灾和应急保供工作,主动做好救灾部队和灾民救灾救济粮供应,迅速成立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立即启动粮食应急预案。及时下拨军粮保障应急资金135万元,捐赠10余万元资金、130余吨粮油支援灾区,加工集并大米、面粉、面条、食用植物油作为应急粮源,全力保障抗震救灾应急需要。在灾区设立临时军粮保障点,建立军粮流动服务保障车,全天候为救灾部队提供粮油、肉食、蔬菜等后勤保障。与省民政厅联系,及时动用1500万公斤省级储备大米,保障灾区过渡性安置阶段受灾群众的口粮供应。认真做好灾情核查工作,上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及项目。
六、加强作风建设,开展“廉洁粮食”建设
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局党组主体责任、纪检组监督责任,在全省粮食系统开展 “廉洁粮食”建设活动,把“以学立廉、以行树廉、以德固廉、以品行廉、以俭促廉、以风带廉”作为粮食系统规范行政行为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努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风清气正氛围,切实做到“三严三实”,努力实现以德为先、以民为本、以干为主、以廉为要,真正树立全省粮食系统干部清正、行业清廉、政治清明的新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