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
 

抓重点 打基础 转作风
全力推动粮食流通工作上台阶

青海省粮食局

  2014年全省粮食流通工作围绕提高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健全粮食应急调控体系、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建设,促进主食产业化发展、夯实粮食基础设施、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效益职工薪酬同步提高和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工作落实等七个方面重点工作全力推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全力提高粮食宏观调控能力

  (一)扎实做好全省政府平价粮油供应,切实保障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落实省政府关于政府平价粮油投放工作有关要求,协调相关部门下调了四级菜籽油和一级粳米的挂牌价格,扩大了一级菜籽油的销售区域,增加了杂粮投放品种,所投放的政府平价粮油价格比省内市场价格平均下调13.5%。组织并督导在全省各地设置211个供应网点,使政府平价粮油投放覆盖全省。投放工作分两个阶段实施,共安排投放米、面、油三大类8个品种的政府平价粮油10.6万吨。目前,已投放7.6万吨。两批政府平价粮油的投放有效的保障了供应,平抑了粮价,稳定了市场,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奖励。

  (二)积极研究制定粮食宏观调控新措施。特殊粮情省情决定了我省粮食宏观调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为促进全省粮食调控工作良好运行,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全省粮食调控工作运行评价机制的意见》和《青海省粮食调控工作运行评价标准》、《建立政府平价粮油调控市场长效机制意见》,构建了分级负责,逐级启动,工作运行评价的调控工作机制。向省发展改革委上报了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做好我省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方案。还积极争取将《青海省粮食安全评估及保障体系研究》课题列入“十三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中。

  (三)全力推进与粮食主产省的粮食安全战略合作。以加强与粮食主产省的粮食安全战略合作为切入点,组成稻谷、小麦、小杂粮三个调研组分别与河南、山东、安徽、宁夏、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等10个省区调研洽谈粮食安全战略合作事项,探索开展小麦、稻谷、杂粮、主食产业等方面的产销合作和采取代收、代储、代轮换、代加工、代运输全流程的异地委托代储模式,建立稳定可靠的粮源基地。按照“远近兼顾、品种齐全、便于监管、保证安全”的原则,提出了拟在黑龙江、宁夏、河南、山东4个省区先期建立5万吨省级储备粮基地,正与有关部门沟通。

  二、加强粮食应急调控体系建设

  (一)着力完善粮食应急预案体系。在认真总结玉树地震粮食应急供应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近年来粮食流通与应急工作的思考,制定了《青海省省粮食质量安全事故(事件)预案》,重新修订了《青海省粮食应急预案》并已经省政府批转执行。新修订的预案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规范了操作程序,调整了粮食应急网络建设的主体,使其更加适应我省省情粮情,更具操作性。督导各市州修订本级粮食应急预案。安排在11月底开展一次全省粮食应急、军粮供应和粮食经济动员综合粮食应急演练。

  (二)强化粮油应急供应网络体系建设。根据“应急供应网络建设每个乡镇(社区)一个网点,至2020年全省应急网点达到396个”的要求,按照分级管理,逐步完善、布局合理、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原则,组织各地年内完成了140个网点的考查、筛选,审核、挂牌工作。与省财政、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沟通协商,从省级价调基金中争取200万元资金对35个应急网点进行了维修改造和功能提升。新建县级粮油应急配送中心6个,放心粮油店22家,省粮食应急中心(军粮)10月底竣工并投入使用,这些配送中心和门店都将成为粮食应急供应网点的重要组成和强力支撑。

  (三)建立健全粮食动员工作制度。制定了《青海省国民经济粮食动员预案》和16项粮食动员工作制度,成立了机构组织,明确了责任义务,为开展粮食动员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管理,确保省级储备粮安全

  (一)做好了省级储备粮的轮换和管理工作。早计划、早安排,密切关注市场行情和企业轮换进度,指导企业有序轮换。预计年底前全面完成轮换计划。推进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制定下发了《青海省粮油仓储单位备案管理办法》,对粮油仓储单位的仓储管理活动有了清晰明确的要求。开展了省级储备粮油春秋两季普查,摸清了省级储备粮数量、质量和安全情况。实行省级储备粮管理资金绩效考核,加强了对省级储备粮承储企业的资金监管,提升了企业管理经营水平和能力。

  (二)强化安全管理。制定下发了《青海省粮食局2014年直属单位安全管理目标考核办法》,加强了省级储备粮日常安全管理的指导和检查;督促局属各单位和各市、州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落实了安全生产管理台账;11月初,安排在全省开展一次为期1个月的粮油仓储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夯实储备粮安全管理基础,确保行业安全生产。

  四、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建设,促进主食产业化发展

  安排建设放心粮油门店22个,县级放心粮油配送中心6个,年末全省放心粮油门店达到114个。重点对德令哈粮食应急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进行了督导。为促进全省主食产业化发展,我们选择区位优势明显,省内人口数量最大的西宁市,投资3319万元建设馒头、面条、速冻食品等主食生产线。今年重点推动项目一期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下达项目资金780万元,将为全省主食产业发展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

  五、推进粮食基础建设,夯实粮食基础设施

  至年底,《青海省“十二五”粮食安全与流通发展规划》及《“粮安工程”建设规划》共可完成投资约5亿元。重点推进了青海省粮食应急配送中心、德令哈、西宁粮食物流中心和玉树州粮食物流中心,西宁市主食厨房工程、危仓老库维修改造等粮食应急、物流、仓储设施项目的建设。为了认真落实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指示要求,与国家粮食局、省发展改革委、中储粮总公司及中储粮兰州分公司等部门进行汇报、沟通、协商,积极争取新建10万吨粮库项目,今年已落实6万吨仓容项目,一是省大通粮食储备库2万吨立筒仓项目。二是省陶家寨粮食储备库与青海新丁香粮油有限公司组建青海丰禾粮油储备有限公司建设4万吨浅圆仓建设项目。为支持粮食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积极与省财政厅协调,落实企业扶持发展项目补助资金1200万元。积极推进粮食信息智能化建设,促进粮食产业升级,正在研究制定《青海省粮食信息智能化发展规划》。组织开展了《青海省粮食安全与流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

  六、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效益和职工薪酬同步提高

  加强和完善局属粮食企业经济目标考核,对2013年扭亏增盈、预算管理等综合工作完成较好的地区、单位进行了通报表彰。下达了2014年局直属企事业单位经济考核目标和各市州扭亏增盈建议目标。指导局属各企业制定并实施《经济效益与职工薪酬双增长实施方案》,力争3—5年国有粮食企业发展和职工薪酬有较快增长,职工生活得到较大改善。

  七、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工作落实

  (一)深化群众路线教育。督导局属单位从今年起每年为本单位职工办好事、办实事不少于3件,此举得到了干部职工的肯定,也和谐了单位气氛,凝聚了人心,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二)提转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按照公开、透明、高效、规范的政务工作要求,对局机关33项机关工作制度进行了修订并加强了落实督导。大力提倡开短会、写短文,倡导谋事、办事、和办好事办成事的风尚,使局机关工作作风、会风、文风得到切实转变。围绕履行核心职能加强效能建设,完善了绩效工作评价机制,强化效能问责,突出提质提效,营造了良好的政务环境。

  (三)加强党风廉政责任制和廉政风险防控建设。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责任书。积极开展和大力整治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局系统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承诺不出入私人会所、不接受和持有会所会员卡、自觉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四)加强党建工作。认真开展党员教育培训,严格落实中心组学习内容,组织22名党员参加了省发展改革委、省直工委组织的各类培训班学习,组织局系统共100余人参加了优秀传统文化《弟子规》专题讲座。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