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局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年初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以“转作风、抓发展”活动为抓手,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履行抓收购、保供给、稳粮价的职责,真抓实干,主动作为,粮食流通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全面落实粮食保供稳价任务。一是下达自治区储备粮轮换计划8.73万吨,其中小麦3.34万吨,稻谷5.39万吨,有序销售,适时轮换,截止10月底,小麦轮入计划已全部完成,稻谷轮入计划完成81.1%,小麦轮出计划完成73.3%;稻谷轮出计划完成70%。二是加强粮食产销合作和调运,组织区内粮油加工企业与河南、山东、安徽、青海等地建立粮食代储、委托加工等合作关系,多渠道筹措粮源,落实外省小麦协议数量40万吨、东北优质粳稻(米)4.1万吨,宁储粮公司进口哈萨克斯坦优质小麦4万吨,较好地保障了区内粮源供应。三是加强粮油市场价格监测,保障我区成品粮油市场供应不断档、不脱销,满足区内群众口粮消费需求。截至10月底,全区各类粮食企业销售粮食215.6万吨,超过全年计划的43.7 %。在今年全国粮食价格持续高企的复杂环境下,通过以上举措,保障了我区群众口粮供应,维护了全区粮食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
二、全力抓好粮食收购工作。抓好订单收购,完善现行粮食订单方式,与种粮大户、农村经合组织对接,全区共落实粮食订单合同7481份,订单面积198.4万亩,订单数量122.3万吨,其中优质粮食49.5万吨,优质订单率40.5%,履约率进一步提高。通过制定粮食收购预案,召开收购座谈会,启动收购快报机制等措施,动员部署各类企业积极入市,理性收购,截止10月底,全区各类粮食企业共收购粮食122.6万吨,其中水稻62.8万吨,小麦16.3万吨,玉米42.9万吨,小麦、稻谷收购价格均高于往年,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三、努力促进水稻产业提质增效。针对近年来困扰我区的稻谷质量品质下降实际及由此导致的农民卖稻谷难、企业收稻谷难问题,深入调研,采取有力措施,一是会同农牧厅印发各乡镇《告农民朋友书》5000份,大力宣传、指导农户适时收割。二是鼓励国有粮食储备、私营加工等企业建设稻谷低温烘干设施10个,日烘干能力达到2000吨,引进国内先进的立体风网设计,进行就仓(垛)干燥,每批次处理高水分水稻1600吨。三是联合农牧厅下发《关于解决水稻产区粮食晒场问题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粮食、农业主管部门与当地政府一道,动员一切力量,充分利用社会闲置的学校、村部和非主干道路就地晾晒,尽力解决晒场严重不足难题,减轻农民的后顾之忧。四是加大收购力度,全区各类收购主体在水稻主产区新增临时收购网点163个,其中宁储粮公司设立收购点62个。截止11月3日,各类粮食收购主体已收购稻谷39万吨。今年全区水稻收割期比往年缩短了近15天,水稻质量品质得到有效保障, 整精米率和出米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可与东北大米媲美,价格呈现走高趋势。据全区粮食质量会检结果显示,稻谷整精米率平均达到68%(去年为56.4%),出米率68.6%(去年为60.1),分别高于去年11.6和8.5个百分点,收购均价达到1.38元/斤,较上年提高近一毛钱,仅水稻一项今年全区农民预计增收过亿元。
四、不断加大粮食市场和质量监管力度。严密部署,精心组织,高质量完成国家安排的2014年度粮食库存检查工作,全区检查总量为纳入检查范围库存总量的38.5%,是国家要求复查比例的2.56倍。检查结果显示,我区粮食库存总体数量相符,质量良好。积极开展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突出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监管,创新做好粮食收购许可证年审工作,重点抓好节日期间粮油市场专项检查,切实维护了全区粮食流通市场秩序。扎实做好全区粮油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按照国家要求,对全区各类库存粮食进行质量安全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分别报送国家粮食局和自治区政府。扎实开展“转圈粮”专项整治活动,全面清查了我区空置粮仓。加快全区粮食质检体系建设步伐,宁夏粮油质检中心和中卫市粮油质检站被国家粮食局命名为国家粮油标准研究验证测试机构,目前,市级粮油质检站克服无编制、人员、经费的实际困难,积极开展粮油产品质检业务。固原市粮油质检站已基本建成。
五、稳步实施农户科学储粮等项目建设。农户科学储粮建设是国家粮食局组织实施的一项惠农工程。今年自治区人民政府连续第4年将农户科学储粮建设工程纳入我区民生计划,我局坚持早安排,早落实,在计划尚未正式下达前即做好前期招标准备工作,就管理资金、规范建设程序、宣传及技术服务等工作作出周密部署并抓好落实,截止10月4日,6.4万套农户储粮仓全部发放到户,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6万套发放任务。目前全区已累计推广农户储粮仓22.2万套,据测算,每年可减少粮食产后损失1500万斤,相当于再造粮田3.3万亩。同时,2013年“危仓老库”维修改造项目已全面完成,新增有效仓容1.04亿斤,2014年拟安排大修仓容1.1亿斤,一般性维修1.08亿斤,目前正在实施。
六、扎实推进粮食应急体系建设。调整并落实自治区应急成品粮承储计划8500吨,食用油4350吨,进一步规范了应急成品粮油储备管理,印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应急成品粮油定点供应网点管理办法》,制定了《自治区粮油应急供应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中卫、固原两市军粮供应超市配送中心已开始建设。成功举办吴忠、中卫市市级粮食应急演练。
七、创新推动节约粮食工作。牵头自治区各相关部门抓好节粮工作,制定了《2014年粮食行业做好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粮食科技周、全国爱粮节粮周等宣传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按照企业自愿、整合资源、共同建设的原则,确定了宁储粮公司新城直属库、中粮米业(宁夏)有限公司、宁夏中航郑飞塞外香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中卫鑫正源面粉有限公司、宁储粮公司固原直属库为我区第一批中小学爱粮节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单位。目前,这5个节粮教育实践基地均已建成并向社会开放。
八、指导国有粮食企业提质增效。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指导基层国有粮食企业通过自主经营走向市场,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狠抓扭亏增盈工作,指导国有粮食企业搞好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截至10月底,全区国有粮食企业资产总额195,876.1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374.9万元,同比增加5%;净资产50,977.7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830.54万元,同比增加23.9%;盈亏相抵实现利润914.21万元。
九、积极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坚持将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作为重要任务,积极引导支持我区粮油加工业发展,全区现有粮食加工企业267家,从业人数达11503人。我区粮食加工转化率逐年提高,2013年,全区粮油加工总量达311万吨,实现总产值186亿元,占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的近60%。今年以来,针对粮食加工企业存在的产能过剩等问题深入调研,提出相应措施,加快完善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适应市场需求的粮食加工体系,促进我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览会上,我区再获13个粮油产品金奖,自第十一届(2011年)展会开展全国精品粮油评比活动以来,已累计获得全国精品粮油产品金奖34个,获奖率居全国第一、获奖数量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山东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