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治区粮食局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新疆粮食流通工作作为新疆工作的一部分,坚持中央要求,从惠民生、抓改革、强调控、促进展、转作风五个方面主动作为,发挥粮食流通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中的特殊重要作用。
一、惠民生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最大的民生。一是确保种粮农民粮食卖得出、卖得好。小麦是新疆各族群众最基本的口粮,新疆粮食安全核心是小麦安全。把粮食收购价外直补政策作为自治区重点民生工程重要内容,认真执行国家发布的小麦最低收购价,坚持敞开收购、敞开直补,今年小麦每公斤价外补贴0.30元,价格每公斤提高0.12元。截止10月30日,全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共收购小麦331.3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21万吨,兑付直补资金10亿元,价格提高促农增收近4亿元,保护了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二是确保市场供应足、价格稳。充分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市场主渠道作用,坚持顺价销售、敞开供应、均衡出库,守住“吃粮买得到”的底线,有效保障全区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截止10月底,全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共销售小麦302 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4万吨,供应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三是确保农民口粮储得下、储得好。南疆广大农民有留口粮的习惯,为减少农户储粮损失,主要在南疆四地州实施农户科学储粮。截止2013年底,全区累计完成16万套农户科学储粮器具建设任务。今年继续安排南疆四地州2万套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四是确保广大消费者买得到、买得好。在确保粮食市场供应的同时,以提升粮油质量检验监测能力为基础,以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以“放心粮油”工程建设为抓手,以品牌建设为突破口,加大粮油质量和原粮卫生监管力度,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完成600多万吨粮食库存检查,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现有56家国家级和119家自治区级放心粮油示范企业,拥有国家和自治区名牌产品25个。五是确保军粮供应供得上、供得好。当前新疆反恐维稳形势复杂严竣,军粮供应工作面临部队调动频繁、兵力变化大、多点多方向供应和供应品种需求变化等新形势,军供部门按照“不计成本、不计代价、不讲条件”的要求,根据部队需要,全方位做好驻疆部队军粮供应工作,受到了驻疆部队一致好评。
二、抓改革
改革是推动粮食流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是继续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坚持做到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承担粮食安全的任务不能丢,业务覆盖全区的要求不能变,主渠道作用不能削弱。目前,118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已重新组建了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基本实现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一县一企,一企多点”的经营格局。二是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稻谷是我区粮食的“小品种”,50%需从内地购入。因受我区水资源严重紧缺、气候条件制约等因素影响,我区稻谷市场竞争力不强。按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今年我区调整稻谷收购政策,积极推进稻谷购销市场化经营。三是建立粮食产销利益协调机制。吐鲁番地区(销区)与昌吉州(产区)开展产销合作,将吐鲁番地区承储的地方储备粮在昌吉州实施异地储存,既解决了销区储备粮轮换亏损严重的现实问题,又可有效保障吐鲁番地区的粮食安全。四是探索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新途径。喀什地委、行署把该地区乡镇收纳库建设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利用援疆资金计划用两年时间在10个县市77个乡镇规划建设79栋粮库,已开工建设51栋。对喀什地区建库工作给予全力支持,从自治区仓储设施建设维修资金中拿出1240万元用于支持该地区粮库建设。
三、强调控
加强粮食市场宏观调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一是充实地方储备粮规模。按照国家粮食局等四部委的要求,今年我区已先期增加8万吨自治区级地方储备粮。二是加强储备粮油轮换管理。适时下达自治区地方储备粮轮换计划,及时组织实施,既保障了粮食供应,又确保了储备粮油品质良好、常储常新。三是提升安全储粮能力。我区把提高粮食安全储存能力建设作为重点工作,自治区每年投资4000万元,带动各地多方筹措资金,自2007年以来全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已累计投资15亿元,新建仓容170万吨。四是加强应急网络建设。全区已建立粮食应急网点863个,其中:应急供应网点553个,应急配送中心119个,应急加工企业191个,应急储运企业70个,粮食应急保障有力进一步提高。
四、促发展
产业化是实现粮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2007年以来,自治区财政共安排1.3亿元粮食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带动社会投资近60亿元,有效促进了我区粮油加工业的发展。上半年,全区纳入统计的粮油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0亿元,产品销售收入50.6亿元,利税总额1.1亿元。二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引导粮食企业通过整合兼并重组以及股份制改造做大做强做优。全区现有国家和自治区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87家(国家级8家)。三是不断拓宽经营领域。一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向加工领域延伸,形成了仓厂合一的经营模式。有的购销企业通过参股加工企业,形成了相对稳固的购销合作关系。一些购销企业在搞好主业的基础上,扩大粮食经营品种,积极结合当地实际向经营农副产品扩展,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
五、转作风
加强作风建设是推动粮食流通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严守政治纪律。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坚决维护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权威,始终与党中央、自治区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听党的话、跟党走,做到政治信仰不动摇、政治立场不含糊、政治方向不偏移。二是争做“四强干部”。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努力做到政治上强、能力上强、作风上强、心力上强,对党忠诚、立场坚定,敢作为、勇担当,言必行、行必果,能干事、能干成事。三是扎实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积极按照自治区党委的要求,和各地州市粮食行政部门抽调三分之一干部驻村开展 “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密切与最基层群众的联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维护社会稳定。四是加强民族团结。新疆粮食系统少数民族占35%以上,促进各民族大团结是做好新疆粮食流通工作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任务。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民族团结教育月、“结对子交朋友”等活动,教育引导粮食系统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没有与稳定无关的地区、没有与稳定无关的部门、没有与稳定无关的人的观念,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做到态度坚决、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五是加强粮食行业自身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治区党委十条规定,坚持厉行节俭,自觉管住、管好吃、住、行等方面的生活小节,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以机关效能建设为抓手,巩固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强化各项制度的执行力,进一步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