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
 

准确把握国家政策 认真履行部门职责
确保秋粮收购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局

  内蒙古是国家13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粮食生产连年持续增长,收储压力也随之加大。为保护农民利益,全区各级粮食部门克服各种困难,认真落实国家政策,保证了收储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一、精心组织,确保收购平稳有序进行

  近一年多来,内蒙古秋粮收购历经两个收购期,经历了国家收储政策两次较大调整。面临国家政策的调整,全区各级粮食部门始终以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作出工作调整,精心周密进行组织,保证了国家政策有效落实,维护了种粮农民利益。

  (一)提早准备,积极应对秋粮收购工作提出的挑战。内蒙古仓储设施落后,分布也不均衡,特别是东部地区农民卖粮难风险隐患一直存在。针对2013—2014收购期国家政策的重大调整,为做好收储工作,我们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开展情况普查,做到心中有数,为迅速启动收购提早做好充分准备。国家临储收购政策出台后,我们迅速启动收购,让农民第一时间享受到了国家惠农政策。

  2014年5月,2013--2014国家临储粮收购扫尾工作还未结束,我们就提早组织开展促销腾仓,加快消耗库存。在国家粮食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跨省移库、组织享受国家玉米深加工补贴政策企业参与竞买等方式,腾出固定仓容近100亿斤。与此同时,争取自治区政府将2.09亿元产粮大省奖补资金全部用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新建仓容60多亿斤,极大地缓解了仓储设施压力。为引起各地的高度重视,8月,我们组织召开了全区粮食流通工作座谈会,要求各地不等不靠,早准备、早谋划,避免出现农民卖粮难。与农业、气象、统计部门建立了定期会商制度,在秋粮上市前,对各地粮食产量、可用闲置仓容进行了详细摸底,各方面都做到了心中有数。

  (二)周密部署,有序推动秋粮收购工作顺利开展。两年来,国家临储收购政策明确后,我们都第一时间以自治区政府名义召开秋粮收购会议,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落实相关责任。在具体组织推进层面,各级粮食、中储粮、农发行都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巡查制度,随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随时研究解决工作遇到的问题。在定点环节,采取的是盟市三方联席会议审核上报、自治区三方联席会议审批;在收购环节,自治区联席会议明确由三方派出监管员进行驻库监管;在验收环节,自治区三方举办了全区临储粮验收培训班,部署了验收监管工作并抽调人员成立6个小组开展数量验收,委托8家质检机构开展质量验收;在监管环节,三方联席会议明确了各方监管责任,并结合粮食普查开展了2次巡查,对在库政策性粮食进行质量普查。2014年临储玉米收购政策明确1个多月来,自治区三方已经召开了3次联席会议,逐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操作程序,并先后布设了两批收储库点,收购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三)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布设收储收购网点。内蒙古地域辽阔,粮食种植相对分散,加之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比较彻底,粮食企业小而散,收储工作难度较大。为解决农民卖粮难,必须从内蒙古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布设收储网点。针对仓容严重不足的问题,我们在安排国有企业作为收储主体的同时,积极引进多元主体、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社会仓容,缓解了仓储压力。针对粮食企业小、散、弱,多数企业没有信用评级问题,各级粮食部门通过协调政府承诺或参股、协调农发行和中储粮适当放宽准入条件、协调企业“结对子”租赁等多种方式,较好地解决了企业主体资格不足的问题。仅2013年——2014收购期,我们就根据收购进展情况,先后布设了四批收储库点,启动国家临储玉米、大豆收购库点438个,保证了农民就近售粮,保持了适度竞争局面,较好地维护了农民利益。

  二、兼顾农民、国家、企业各方利益,最大限度地突显国家的政策效应

  在收购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农民售粮实际需求、粮食安全储存和信贷资金安全,兼顾各方利益、担忧和关切,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突出表现在:

  (一)农民增收。据测算,通过三方通力合作,扩大了库点的数量和覆盖面,保证了农民就近售粮和应收尽收,保持了适度竞争局面,增加了农民收入60多亿元。其中,仅增设库点,农民就近卖粮平均增加收入约6亿元,价差增加农民收入约35亿元;放宽生霉粒控制标准,增加农民收入约20亿元。

  (二)企业增效。2013——2014收购期,有160多家各类性质的地方企业参与了国家临储收购,增加收购、保管等各项收入20多亿元。如此多的地方企业参与国家临储收购,这在历史上是首次,经济效益明显增加。

  (三)国家粮食、信贷资金安全得到保障。对于中储粮担心的后续保管监管压力、农发行担心的信贷资金安全,我们在工作推进过程中都给予了充分考虑,并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2013年粮食收购已经历时一年,目前尚未出现保粮和信贷资金安全隐患。

  (四)社会增加就业。据调研推算,每增加1万吨的收购量,平均增加就业7-10人左右,仅2013年临储收购,就增加阶段性就业岗位6000—7000人。

  与此同时,还收获了粮食行业从业人员队伍得到锻炼,粮油质检中心技能和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粮食企业职工收入明显增加等多重效果。

  三、几点体会

  (一)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是秋粮收购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两年来秋粮收购工作政策调整大,情况复杂,仓储设施和人员队伍又十分薄弱,没有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是不可能完成如此繁重任务的。近两年来,内蒙古秋粮收购都明确坚持属地原则,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把解决农民卖粮难、执行国家粮食收储政策的责任具体到主要行政领导、分管领导,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自治区领导率先垂范,仅2014年,自治区主席巴特尔先后3次就秋粮收购工作作出批示,自治区王玉明副主席先后7次对粮食工作作出批示,先后5次召开协调会议,先后4次带队到国家粮食局和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汇报,解决了秋粮收购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许多盟市的盟市长、分管领导都亲自听取粮食收购情况汇报,协调、研究、解决收购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地方政府的广泛参与和全力支持,为秋粮收购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是顺利完成收购任务的关键所在。在政策执行、落实过程中,我们切实体会到,只有始终把种粮农民的利益放到第一位,才不会出现方向性问题。国家临储收购政策启动以来,全区各级粮食部门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以解决农民卖粮和增收为目标,不推诿、不扯皮,主动与农发行、中储粮沟通协调,不纠缠细枝末节,求大同,存小异,积极推动国家政策的落实,让农民切实享受到国家的惠农政策。

  (三)粮食部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由于收储政策的调整,工作中的问题此起彼伏,特别是粮食行业发生安全生产和重大案件以后,中储粮、农发行自然而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不出现问题上来,与粮食部门更多地关注农民增收、方便农民售粮不可避免地存在分歧。只有粮食部门敢于担当,不怕风险,积极主动地作为,才能保证政策目标的实现。2014年,正是各级粮食部门的积极主动作为、反复协调,才妥善解决了企业主体资格不足、网点覆盖不广的问题。今年上半年,为解决生霉粒超过5%的玉米收购问题,我们协调自治区政府拿出2100万元资金,为48家企业补贴购置了60台色选机,由收储企业进行色选分离收购,经色选合格进入国家临储收购的玉米约5亿斤,增加农民收入2亿多元。

  今年临储收购刚刚启动1个多月,今后我们将继续认真履行部门职责,确保国家政策落实到位。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