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粮食科技创新大会
 

在全国粮食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致辞

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中国工程院院士)
(根据录音整理)
(2014年11月16日)


尊敬的任正晓局长,粮食战线的同志们、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我很高兴应邀参加今天的全国粮食科技创新大会,和大家一起展望粮食科技工作的美好未来。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是安天下之本。没有粮食就没有食品,也不可能有食品安全,中国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谁也“背”不起,只有靠自己,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因此,粮食安全是我国独立自主,国泰民安的基础。

  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粮食科技已上升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调粮食生产自主、确保产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科技支撑和引领,要围绕粮食的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生态安全等向科技要效益。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前沿领域不断延伸。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经过不懈努力和积极攻关,粮食科技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具有一支跨行业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涌现出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特别是在支持国家粮库建设等重大工程方面还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粮食储藏科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粮食储藏‘四合一’新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大豆磷脂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等多个项目获得进步二等奖,粮油市场产品丰富,保障了军需民食,为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粮食流通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产业,我很赞成国家粮食局提出的科技兴粮、人才兴粮的战略。粮食科技是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根本性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大力加强粮食产后领域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攻克粮食储藏、物流、加工环节节粮减损、主食产业化、粮食加工装备、粮食和食品质量安全等重大科技难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明显提升粮食数量和质量安全的保障能力,实现粮食流通的有效调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国家粮食安全筑牢根基。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粮食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正在进行大的变革,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每一个科技工作者都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我自己也希望能与广大粮食科研工作者一道,抓住历史机遇,不骄不躁,潜心研究,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争作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先锋和排头兵,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