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北京市召开全市粮食流通工作会议。市政府副市长程红同志作了重要批示。市政府副秘书长马林同志出席会议并作讲话。市粮食局局长李广禄同志作工作报告。
程红副市长指出,2013年全市粮食行业干部职工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稳运行、保安全、强产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又作出了积极贡献。望在新的一年深化粮食流通改革,全面落实“米袋子”市、区县长负责制,实施“粮安工程”,切实保障粮食稳定供应和市场平稳运行,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再做新贡献。
马林副秘书长代表市政府感谢粮食行业干部职工作出的重要贡献,充分肯定了2013年粮食流通工作取得的新成绩。一是市场调控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持了粮食市场平稳运行。市、区县两级储备粮油的吞吐轮换机制,起到了调节市场供求和价格的作用。应急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应急供应网点数量、加工能力储备进一步提高。保持了粮油价格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好成绩。二是粮源渠道稳步拓宽,保证了口粮绝对安全。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粮源基地、委托代储市储备粮等多种形式,与主产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粮源掌控能力明显增强。三是储备粮增储计划全面完成,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完成了市储备粮两年增储计划,市与区县储备粮轮换的协同运行,“千分制”考评体系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四是“十二五”规划稳步推进,产业实力明显增强。“一个主题、两个能力、三个布局、四个体系”的任务逐步落实。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收入、利润、净资产都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与中央企业的合作逐步深化,民营企业快速发展,为保障首都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马林副秘书长要求,要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加快首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全市粮食行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首要意识”、“守责意识”和“首善意识”,更好地肩负起粮食行业的职责和使命。“首要意识”,就是要深刻领会中央把国家粮食安全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守责意识”,就是要层层落实粮食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政府都要主动承担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粮食行业更要坚持把“抓粮源、保供给、稳粮价”作为核心任务,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抓好落实、抓出成效。“首善意识”,就是要以更高的工作标准,加快建设与世界城市相适应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推进粮食购买便利化、粮食产品营养化、知名品牌丰富化、经营主体多样化、仓储管理规范化、粮油储藏绿色化,提高日常供应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马林副秘书长强调,要扎实做好2014年重点工作。要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抓好“米袋子”重点工程、增加储备规模、保持一定的粮食自给率、加强粮食质量监管的各项工作部署。一是深化粮食流通领域改革,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市场调控,确保粮食市场繁荣稳定。加快转变行政管理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粮。强化本市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应急状态下粮油购销、调运、储存、加工、供应各环节有序衔接。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构建国有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有关部门要从加强规划引导等方面入手,破解粮食批发市场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二是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合理调整粮食产业布局。巩固和发展在河北建立的小麦收购基地及成品粮储备基地,加强延庆、密云和河北北部地区的玉米收储转化工作,扩大天津油脂加工基地的辐射效应。充分考虑首都城市圈建设对粮食市场体系的影响,合理规划粮食仓储业、加工业、批发业、零售业布局。三是以“粮安工程”建设为主要抓手,全面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关部门要加快完善规划内容,力争及早印发并实施。四是进一步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确保首都市民吃到放心粮油。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首都粮食质量安全。五是进一步明确划分市与区县的粮食事权,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市、区县长负责制。全面落实区县政府在粮食生产、流通、稳定区域市场和粮食质量安全方面的责任,加快完善事权清晰、分级负责的粮食流通管理体制。研究制定粮食安全责任考核办法,加强对相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考核。进一步健全国有粮食企业考核奖惩机制,督促国有粮食企业落实政府调控载体的责任。
李广禄局长在工作报告中明确,以全面深化改革总揽粮食流通工作全局,进一步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加快发展,加强管理、提升水平,切实保障首都粮食安全。2014年粮食流通工作的重点是:认真贯彻“一大战略”,着力深化“六项改革”,继续实施“两项工程”。一是认真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加快构建首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按照市政府“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完善发展战略、改革保障机制、规范市场秩序、激发企业活力,加快建设与世界城市相适应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二是深化政府调控机制改革,确保粮食市场繁荣稳定。做好郊区粮食收购工作,加强省间粮源组织工作,改进储备粮轮换购销和储存方式,适度增加粮食储备,强化粮食库存管理,完善北京粮食交易平台建设,加强军粮供应规范化管理。三是深化粮食流通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粮食安全市、区县长负责制的全面落实。研究制定粮食安全责任考核办法,加强对相关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考核。四是深化粮食行政管理机制改革,切实转变粮食行政管理职能。加强面向全社会的执法监管,推进企业诚信经营评价体系建设,加快本市《粮食仓储企业仓储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制定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相关规定。五是深化应急管理机制改革,强化本市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加快研究粮食应急指挥平台建设,研究北京市粮食安全实时监测信息系统二期工程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粮食市场信息监测和预警体系,深化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粮食应急保障专项资金。六是深化质量监管机制改革,构建面向全社会的粮食质量监管体系。加强以市、区县两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为主体,以市粮油食品检验所为技术支撑,以辖区内的粮食企业为监管对象,以对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粮食质量及原粮卫生进行监管为主要工作的粮食质量监管体系建设,防止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七是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构建国有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粮食经济,逐步推进股权多元化。履行好“四个服务”职责,加强与中央企业的战略合作。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央企、本市国企、民营企业融合发展。落实对相关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和运费补贴政策,积极推进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性历史挂帐的消化处理。大力培育和规范发展多种经济成份的粮食市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八是加快推进“粮安工程”,带动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小麦、稻谷、玉米三大物流园区,加快“危仓老库”维修改造,推进粮食现代物流项目建设,完善粮油质量检验监测体系,推进粮食信息化建设,实施“放心粮油”、“主食厨房”工程。九是大力实施科技、人才兴粮工程,提升粮食行业的软实力。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改进作风,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扎实做好各项粮食流通工作。
市政府有关委办局主管部门领导,区县商务委(粮食局)主管领导,农发行北京分行主管领导,京粮集团及直属企业、昌平粮油总公司主要负责人,中央在京粮食企业主要负责人,相关粮食企业主要负责人,市粮食局机关各处室负责人、直属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了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