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徐绍史 (2014年1月16日)
同志们:
新年伊始,国家粮食局召开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学习李克强总理和张高丽、汪洋副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研究部署今年的工作,同时套开全国粮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两个会议一起开,既体现了“两手抓、两手硬”,也体现了改进会风、转变作风。我非常高兴来参加这次全国粮食流通工作会议,看望大家,与大家共商2014年粮食流通工作大计。会前,正晓同志的工作报告我已经认真看过了,感到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实事求是,对今年的工作考虑周全、部署周密。
刚才,我们传达学习了李克强总理和张高丽、汪洋副总理最近关于粮食流通工作的重要批示。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批示,对过去一年的粮食流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做好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既是鼓励又是鞭策,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很好地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过去的一年粮食流通工作成效明显
2013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复杂严峻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国家粮食局带领全国粮食系统干部职工,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粮食流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一,抓好粮食收购,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去年粮食市场比较低迷,收储压力很大,粮食部门认真组织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的政策性粮食收购,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引导多元主体入市收购,全国各类粮食企业共收购粮食6889亿斤,比上年增加517亿斤,特别是通过严格执行“五要五不准”的收购守则,确保了中央涉粮惠农政策落实到农民身上,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保护了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
第二,保障粮食供给,维护了粮食市场稳定。去年,粮食部门和企业不断充实政策性粮食库存,开展储备粮油轮换,适时组织政策性粮食投放市场,组织跨省移库、产销对接,市场粮食比较充裕,确保了民食军需,为稳定粮食市场、保障粮食供给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保持粮食价格稳定,促进了市场物价稳定。有人说,粮价是百价之基,这不无道理。粮食部门积极应对国际粮价波动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和影响,采取多种措施配合调控,保持了粮价的稳定,奠定了市场物价稳定的基础。2013年CPI涨幅预定目标是3.5%左右,虽然价格改革的力度非常大,但调控成效非常明显,CPI控制在2.6%,粮价的稳定为此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四,启动实施“粮安工程”,夯实了粮食收储供应保障基础。国家粮食局组织编制了“粮安工程”建设规划,规划内容比较全面,现在正在报批。去年委里安排30多亿元项目资金,财政部也拨出专项资金,支持“粮安工程”建设,带动了地方的投入,保障了“粮安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第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粮食系统一部分单位参加了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国家粮食局切实转变职能、转变作风,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服务“三农”作出了贡献。
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国家粮食局党组的带领下,全国粮食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取得的。大家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付出了辛劳,贡献了智慧。在这里,我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向与会代表,向粮食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二、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粮食流通工作
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大作出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确立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路径设计,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十八届二中全会对机构改革、转变职能作出决策部署,去年以来的机构改革都是按照二中全会的部署推进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对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三农”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跟粮食工作的关系更为密切。全国粮食系统要认真学习领会这些重要会议的精神,把思想认识真正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扎扎实实地做好粮食流通工作。
第一,要牢固树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观念。国家经济安全中,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三大安全”至关重要,而粮食安全处于首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粮食系统的同志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牢固树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意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一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饭碗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李克强总理在去年1月15日视察指导粮食工作时,作了更加明确的指示,要求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做好“广积粮、积好粮、好积粮”三篇文章。去年12月9日,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听取了关于国家粮食安全工作的汇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重要指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作出了具体部署。从党的十八大到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作出了一系列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决策部署,工作脉络是非常清晰的,为我们做好粮食流通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粮食部门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负有重要的使命。二是要认清形势。应该说农业形势总体上是不错的,粮食“十连增”,去年粮食总产突破1.2万亿斤,比上年增长了2.1%,增加247亿斤。粮食种植面积增加,投入增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粮食流通体制不断完善,粮食调控机制逐步健全。但是,也应该看到粮食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粮食生产基础还比较脆弱,资源和环境瓶颈制约加剧,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而需求不断上升,粮食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品种结构问题开始显现,稻谷、小麦基本是紧平衡,玉米的情况稍好一点,大豆进口量突破了6000万吨。还应该看到,粮食收储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粮食领域的改革需要不断地深化。所以,粮食系统的同志们一定要绷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
第二,要不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吹响了新一轮改革的集结号。开弓没有回头箭,全面深化改革没有退路,必须扎扎实实地推进,眼下就是要狠抓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要遵循这一原则,不断加以深化。一是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与市场、与企业的关系要进一步理顺,政府的作用就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激发市场和市场主体的活力。要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并尽可能做到权力和责任同步下放,调控和监管同步强化,该放的要放开放到位,该管的要管住管理好。二是要做好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改革的试点。粮食系统贴近农民、贴近企业,也贴近市场,我们要发挥这个优势,积极参与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尤其是要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今后全面实施目标价格改革之后,怎样确保粮食收购中不出现农民“卖粮难”等现象。
第三,要切实履行好粮食流通行业管理的职责。一是要加强粮食行业管理和指导。这是我们的日常工作,必须做好,特别要注意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实施好“粮安工程”。二是要认真落实粮食调控的具体任务。今年粮食市场调控任务仍将十分繁重,要抓好粮食收购、储存、运输、供应等关键环节的工作,完善粮食应急预案,切实保障粮食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
第四,要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进入尾声,取得了积极的阶段性成果,第二批活动即将启动。参加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位要按照中央的要求,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尤其要把整改落实方案、专项整治方案和制度建设计划落实到位,持之以恒,一抓到底。要把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与巩固扩大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结合起来,做到无缝对接、互相促进。要切实转变职能、转变作风,进一步提高粮食系统队伍素质和能力,融合统筹业务、党务、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执行力、战斗力和公信力。
第五,要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刚刚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王岐山同志作了重要报告,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规划,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粮食流通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责任重大。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国家粮食局和全国粮食系统更好地履行行业职责,为守住管好天下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对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进行中期评估和修订,希望粮食部门积极发挥行业作用,共同把这项任务完成好。
农历新年快到了,借这个机会,向在座的同志,向全国粮食系统的干部职工送上良好的祝愿和节日的问候,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张晓强副主任在会议上补充强调的两点意见:
第一,关于保障粮食供应与稳定价格的关系。绍史同志讲,在现阶段中国国情下,粮价是百价之基。这是个客观事实。2012年CPI上涨了2.6%,但是粮价上涨了4.1%;去年CPI上涨了2.6%,粮食价格上涨了4.6%。去年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的经济目标,但绍史主任在发展改革系统工作会上提到完成既定目标的压力很大。去年价格的翘尾因素,今年还要进行资源类产品的价格调整,要完成CPI的调控目标难度很大。而且,粮食和相关的产品,是广大人民群众天天要消费的,它们价格的变动,群众的感受最直接,关系到他们切身的利益。去年12月9日,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汇报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时候,绍史同志提到了这方面的重要性。李克强总理在审议发言的时候指出,我国CPI上涨中,食品因素占60~70%。2014年物价上涨的压力比2013年大,要合理控制CPI涨幅,关键在于保证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保供是稳价的基础,东西都缺了,价格稳定是保不住的,粮食和相关产品的保供对稳定价格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关于保障粮食供应与促进社会和谐的关系。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绍史同志汇报粮食安全问题以后,中央领导同志归纳确定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绍史同志在汇报中也提到了我们的四方面工作要求,要“吃得饱,吃得好,买得到,买得起”,每一句都有一段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克强总理指出,要把“买得到”往前放,因为“买得到”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他专门举了过去的例子,几个地方缺粮,一抢购,就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采取紧急措施。所以,保障供应不仅是一个总量问题,而且要在各个市场上,对于人民群众直接相关的粮食产品能“买得到”,这对社会和谐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