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世界粮食日暨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
 

3次经历话节粮


刘松

  提要:沿着公路一直向南,走了30多里天就黑了,我又累又饿,无精打采地坐在路边的一块石板上,我遇到了一位好心的叔叔,吃了顿终生难忘的美味……

  人的一生短暂而又漫长,是许多经历伴随我们成长,也有许多经历让我们终生难忘。每当我看到或听到爱粮节粮、反对浪费话题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想起3次与节约粮食有关的成长经历。

  第一次是在1983年初,当时我不到14岁,在离家100多里地的县城重点中学上学。毕竟还是个孩子,又处在青春叛逆期,经不住诱惑,管不住自己,在初二上学期只顾贪玩,放松了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从班级前20名变成门门功课不及格,数学最低只考了十几分。

  放假后一天傍晚听姐说学校已把成绩单寄给了家长,害怕父亲知道了挨揍,正在坡上干农活的我吓得不敢回家,竟想去流浪。沿着公路一直向南,走了30多里天就黑了,我又累又饿,无精打采地坐在路边一块石板上休息。过了不久,路过的一位叔叔看见后问明情况,耐心劝我不要流浪,要回去给父母认错,还让我住他家,并给我吃了满满一大碗饭。这不仅挽救了我迷失的人生,而且让我深深体会到能吃饱饭、不浪费粮食是多么幸福。

  第二次是1990年除夕的晚上,当年我离家数千里在外地上大二。父亲病故后为减轻家庭负担,也为了支持我完成学业,年幼的妹妹辍学离家数千里到广东打工补贴家用。寒假我随同学远赴广东看望妹妹,由于工厂不招假期工,解决不了食宿问题,再加上春节有长辈给未成年孩子发红包的风俗,我作为局外人除夕上午只好离开同学家暂住打工亲戚租住的工厂附近的临时房。除夕下午查暂住证不让居住,我又只好离开厂区到镇上旅馆住宿。

  入夜,当窗外万家灯火、鞭炮齐鸣的时候,我孤身一人在冰冷的小旅馆,没有电视、电脑和手机,只有一碗泡面。这一夜,作为一名粮食院校的大学生,一名候补粮食工作者,我想了很多很多: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既要有喜庆氛围,也要有欢聚一堂吃好饭、吃饱饭、说好话的习惯,但能吃好饭、吃饱饭对有的人来讲仅仅是一种愿望。在这隆重的节日里,我们能吃饱饭、吃好饭的同时,爱粮节粮、不浪费粮食也应自觉养成一种习惯……

  第三次是几年前的10月16日,我应邀参加朋友为孩子举办的婚宴。作为一名粮食职工,我对这个日子非常熟悉。它既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世界粮食日,也是国家粮食局组织开展爱粮节粮主题宣传活动的节日。

  婚宴有海参、鲍鱼、海虾、鸡、鱼等近20道菜,大家话说得很多,吃得很多,感觉也很好,珍馐美味和喜庆、祝福就在觥筹交错中。然而,曲终人散,桌上留下大量美味佳肴,有的甚至没动过筷子,统统被当泔水喂猪,着实可惜。喜庆之日吃饱吃好无可厚非,但不要讲排场、铺张浪费。据报道,全世界还有10多亿人尚不能解决温饱,树立节约风尚、提倡光盘行动很有必要。中央电视台报道的烟台大学7名保洁员主动吃同学们剩饭,带动学生适量用餐、爱粮节粮就很有典型意义。

  而今,我年逾不惑,先后在文秘、信息、宣传、组织人事、党建管理、粮食执法等不同岗位从事粮食管理工作。3次经历和多年的人生体会使我深深感到,自己能在粮食院校学习、毕业后又从事粮食工作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为保障军需民食添砖加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们行动起来,提倡合理膳食用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反对浪费。


  作者单位:山东省即墨市粮食办公室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