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世界粮食日暨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
 

从大集体分粮到科学种田


马海平

  提要:那是大集体最后一年分粮,父母都是村里的好劳动力,共挣了500多个工分,一年下来也只分到1000多斤玉米……

  小时候,依偎在爸爸的怀里,就知道粮食对人的重要。在饭桌上,父亲见我们兄妹拨饭丢了饭粒,便心疼地一颗颗捡起往嘴里送,一边吃,一边讲他那缺粮少米的日子:“娃呀,我像你们一样大时,你爷爷哪儿养得活我,早就送到地主家放牛讨饭吃去啦!那时一斗米能买一头牛呢!”往后,父亲的唠叨里依然夹杂着一些共和国饥饿的历史,三年自然灾害不知饿死了多少人,那险些饿死又活过来的人们更是把粮食看得格外珍贵……

  那是大集体最后一年分粮,父母都是村里的好劳动力,共挣了500多个工分,一年下来也只分到1000多斤玉米。听母亲说,要是往年顶多只能分800斤玉米。一般到第二年青黄不接的时候,父亲总要带着我到50里外的姑妈家借玉米,他在前面挑着一担,我跟在后面肩上背着一小背袋玉米(俗语叫背袋,也叫钱冲子:一个口袋,中间有口,两头装着玉米背在肩上),那年我只有8岁。那时候我们把窝窝头切成片放在炉子上烤出油,这便是最香、最好吃的食物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村里人欢天喜地地把集体田地沸沸扬扬地分了又分,我家分到10亩地,父母为此高兴得几夜没合眼。

  人们带着极大的热情打理手中的土地,种下各自的希望,凭着风调雨顺和父母的勤劳,我们家趟过了吃蕨粑和野菜充饥的日子。1984年,终于吃上白面馍,也就是那一年我考上了农业中等专业学校。

  1988年,我中专毕业以后,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自家地里搞起了科学实验,父亲哪里肯相信:老子种了一辈子地,也不知道玉米能产吨粮。我好说歹说,还把报刊上增粮增产的报道让他看,他才勉强答应试种2亩田。

  秋后收割奇迹出现了,经过父亲苦心管理,那2亩试验田玉米出奇地好,秧秆壮实,穗子饱满。那一年,我家多收了3000多斤玉米,父亲的脸上溢出了难得的笑容,从此他开始相信科学,带头宣传科技。

  现在我是粮食系统的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深知粮食短缺的危害性,深知粮食生产的重要性。我会时刻牢记父亲的教诲,为国家粮食安全工作作贡献。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宁县粮食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