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永
提要:为匀出玉米、稻谷给我们兄妹,父亲一年几乎有半年在吃洋芋,吃得他嘴发麻、眼发绿,一见洋芋就反胃……
父亲不吃洋芋,是细心的姐姐先发现的。我们兄妹曾不止一次问过父亲,父亲要么笑而不答,要么“环顾左右而言他”。父亲为什么不吃洋芋?经不住我们缠的母亲,几乎哽咽着解了密。
原来在生产队的时候,父亲和母亲两个人的工分,要养活两个姑姑、哥哥、姐姐在内的一家六口人,哥哥身体还不好,常吃药打针,一年缺好几个月的粮呢,我们家成了队里典型的“漏斗户”。父亲是一个要强的人,他不想过多麻烦队里,想出了用自家分到的玉米、稻谷换其他家的洋芋这个“穷办法”。为匀出玉米、稻谷这样的粮食给我们兄妹,父亲一年几乎有半年在吃洋芋,吃得父亲嘴发麻、眼发绿,一见洋芋就反胃。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刚开始,卯足了劲的村民们像打了鸡血似的,掀起了开垦荒山荒坡的热潮。父母也不例外。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父亲和母亲硬是从石旮旯里刨出两亩多地。
父亲有一个习惯,在路上遇到牛屎、马粪什么的,无论干的稀的,他总会想法将它们弄到不显眼的地方晾着,一有空闲,就背上背箩把它们拾回来,沤在粪池里。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我们家的庄稼在父亲和母亲的精心侍弄下,长得比别家的都壮,玉米棒子又粗又长,谷穗儿沉甸甸的。
分组到户的第二年,交了公粮,留足口粮,我们家有余粮卖了。父亲和母亲披星戴月,用勤劳的双手摘去了我们家戴了多年的“漏斗户”帽子。也就自那一年起,父亲再也没有吃过洋芋。
自打记事起,父亲就常教育我们兄妹,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吃得了多少就舀多少,不允许剩饭。剩饭剩的是“衣禄”,今生的修为影响来世。饭不小心掉到了桌子上,他会要求我们捡起来吃了,要是掉到地上,父亲会自己捡起来吃,还诙谐地说“落地不沾灰”什么的,吃得是那么香甜那么陶醉。
每一年除夕夜,父亲总要先祭过灶王,喂过猫和狗,方才开饭,粮食的种子是猫和狗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驼来的。年夜饭是要用甑子蒸的,打饭也讲究着呢,要先从蒸子的四周打起,中间留出圆圆的谷堆状,喻示来年年景蒸蒸日上,五谷丰登,粮食满仓。
如今父亲离开我们3年多了,他身体力行的爱粮、节粮故事,是留给我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但愿粮食不再成为“奢侈品”。
作者单位:农发行云南省师宗县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