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晚稻入市以来,省粮食局多措并举,积极协调,强化监管,全省中晚稻收购呈现价稳量增的良好态势。近日,省粮食局派出工作组,到荆门、襄阳、随州等中晚稻主产区检查督导收购工作。从沙洋、宜城、老河口、襄州、枣阳、随县、曾都等7个县(市、区)16个粮食购销及加工企业收购现场了解的情况看,目前,中晚稻收购市场秩序正常,价格稳定,没有出现卖粮难和“打白条”现象。
一是收购进度正常。截止10月19日,全省累计收购中晚籼稻94.75亿斤,比去年同期增加18.61亿斤,增幅24.44 %。其中,收购新稻45.16亿斤,较去年同期多购10.07亿斤。从到荆门、襄阳、随州三地检查情况看,各地今年中晚稻收购都有不同程度增长。
二是收购主体多元。今年稻谷市场收购价高于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没有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各类粮食收购主体积极参与中晚稻收购。国有粮食储备企业入市收购储备轮换粮食,大部分企业已完成储备粮轮入收购任务。粮食加工企业特别是大中型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成为收购主力军。据调查,沙洋洪森集团已收购稻谷2亿多斤,襄阳万宝集团收购4000多万斤,宜城市粮食加工企业收购量占到全市收购量的67%。
三是收购价格稳定。据收购企业反映,今年中晚稻收购价格比较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现象。普通稻收购价保持在每市斤1.30至1.35元,优良稻收购价保持在每市斤1.35至1.42元。
四是稻谷质量较好。经现场察看和检测,今年中晚稻整体质量好于去年。抽样检验结果显示,荆门市优质稻出糙率为77.8%,整精米率为56.7%,达到国标二级;襄阳市、随州市稻谷出糙率、整精米率都较高,达到国标中等以上。
五是收购时间预计延长。今年国内粮食市场仍然呈现“稻强米弱”格局,企业盈利空间小,企业入市收购理性谨慎。同时,稻谷生产成本比去年增加,部分农民对出售中晚稻的价格心理预期较高,惜售观望。加之襄阳等地正值小麦冬播农忙时期,有些农户暂缓出售稻谷,预计今年中晚稻收购时间相应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