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建设六载风雨兼程 服务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
——在全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协调会议上的发言



安徽省粮食局 
(2011年5月26日)

  大家下午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省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的实施情况、主要做法和体会。

  我省从2006年开始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是全国启动专项建设较早的省份,至今已有6个年头,共投入资金  5200万元,直接惠及15.8万个农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粮食部门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开辟了新领地,展现了新作为,树立了新形象。回顾总结6年来专项建设工作,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抢抓机遇、提升效能,突出一个“早”字

  早在2006年初,我局就组织精干力量对全省民间储粮情况进行调研,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上报有关部门,省委、省政府多位负责同志在调查报告上作了批示。时任省长王金山同志批示:“调查报告很好。有根有据,有分析,有对策,应当转发各级相关部门认真阅研,解决问题”。根据省领导批示精神,我局决定当年在全省实施农户科学储粮示范工程,为此,多次派员赴河南、江苏等兄弟省和我省肥西、太和、涡阳、阜阳等市县广泛调研,考察仓型和市场需求,并主动争取专项资金150万元。经过发动申报、选村定户、落实资金、编印科普手册、组织招标等工作,2006年8月25日,首期农户科学储粮示范工程正式启动,10月底工程圆满结束。

  2007年以来,每期专项建设我省均坚持早申报、早定户、早招标、早生产、早配送,每年11月份就申报下年专项预算资金,年初召开会议作具体部署,基本在9月底前后完成当年建设任务,2010年专项于去年9月份全面完成,2011年专项地方和农户配套资金已经筹集完毕,正在组织招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对部分程序进行了简化,签订合同均以村为单位,在中央预算资金下达前,省局对缺口资金进行承诺,确保招标工作及早展开,为后续操作赢得时间,确保农民在秋粮收购时用上储粮仓。

  第二、注重宣传、合理布点,突出一个“引”字

  做好宣传是示范工作的重要环节。要通过充分宣传让更多的人关注示范工程、了解示范工程,参与示范工程,支持示范工程,通过宣传把科学储粮的效益生动而具体地展示出来,引导广大农民主动接受科学储粮新技术。在首期工程建设中,我局召开了隆重的启动仪式,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同志出席启动仪式并为示范村揭牌。在每期专项建设中,我们均要求各地结合实际,适时开展科学储粮仓赠送仪式,协调媒体对专项建设跟进报到,做到“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纸有文、网络有字”。通过宣传,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关注度,许多市、县政府主动要求粮食部门给予指导和支持。

  由于专项资金规模有限,不能像民生工程项目实行“普惠制”,每家每户都能享受优惠政策。因此我们精心选点、合理布点,希望通过受益农户的示范带动,引导其他农户开展科学储粮。在具体申报过程中,我们要求每个县选择若干个村作为示范村,每村参与农户一般为100户左右;在示范村选择上,对粮食主产区和有积极性的市、县给予优先安排,重点选择地方党委、政府联系点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镇,这样在不增加资金规模的情况下,尽量扩大工程的示范效应。前5年,我省已在581个行政村开展了科学储粮示范,目前我省很多地方市场上,已出现农户自发购买、使用仿照科学储粮仓生产的小型储粮仓。

  第三、丰富内容、严格管理,突出一个“实”字

  我省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主要内容是向农户提供“五个一服务”,即:向每一个农户提供一个科学储粮仓、一份安全储粮药剂、一幅科学储粮挂图、一本科学储粮知识手册、向一个村提供一张科学储粮示范操作光盘。通过“五个一服务”逐步形成以更新装具、配备药剂、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系列服务为内容的示范体系。根据我省农户储粮实际需求,我们在原标准图纸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科学储粮仓可储小麦1500公斤或稻谷1100公斤。为提高储粮仓质量,生产企业购置了仓顶盖液压机,研制了绞边机、整形机,改进了制作工艺。专项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后续服务,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我省在每个县依托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国有粮食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组建技术服务队,为农户解疑释惑,讲解科学储粮知识,提供相关服务。

  每期工程实施前,省局都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协调、指导,实施中注重做好宣传、督查,实施后及时验收、总结。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农户科学储粮专项管理办法》要求,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对生产、配送厂家坚持实行公开招标,降低生产成本。由于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程序规范、管理严格,我省专项建设规模逐年扩大,从2006年4521户到2011年已扩大至70000户,6年间示范户数量增长了15倍,今年示范户数更是接近前5年的总和,示范效应进一步凸显,得到了国家粮食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

  以上是我省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工作的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指正。谢谢大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