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创放心品牌 为食者造福 拓服务领域 促发展转型 |
|
山西省忻州市粮食局、粮食行业协会 十年来,忻州市粮食粮食局、忻州市粮食行业协会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积极推进“放心粮油工程”,深入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十年历程回顾 从2002年开始,忻州市“放心粮油工程”首先在城市展开,当年发展放心粮油企业5个,其中2个为国家级。此后,于2005年开始逐步在农村推广,共评出放心粮油产品和门店38家,其中“放心产品”5个,“放心店”33个。获得放心产品称号的生产企业,放心面粉日加工能力达300吨;放心企业日供应能力达600余吨。放心面粉年最高销售量达3万吨。 2007年,忻州市将“放心粮油”工程纳入全市“十一五”服务业总体规划。2008年1月,组建了全省首家市级“放心粮油”配送中心,率先开展了成品粮油配送。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上,坚持规范化建设,实行 “五统一”、“五放心”管理,做出“假一赔十”、“缺一赔十”的承诺,并对特殊人群送货上门服务,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在工作中注重机制创新,向全社会公开招聘能人做法人代表。在经营管理上,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实行股份制经营,责权明确,产权清晰,法人持股30%,同时吸纳一些企业和社会自然人入股,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提高了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激发了企业活力。在配送经营网络建设上,打破行政地域界线,立足大村大镇,人口密集区域,发展连锁店,同时粮食部门与供销、商务部门密切配合,整合全市放心粮油网点、农家店、“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资源,实现互相加盟,拓展了覆盖全市的经营网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8年以来,为顺应粮油市场发展形势,满足广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我们在市、县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省粮食局实施“放心粮油工程”的部署,本着“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重,粮以质为先”的宗旨,坚持多元主体投资,政府资金配套的原则,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切实措施,稳步推进“放心粮油工程”。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市“放心粮油工程”已初具规模,已建成市级区域性放心粮油配送中心2个、县级“放心粮油”配送中心14个、提升改造骨干示范店100个;建设完善经销网点1066个。截止2010年末,全市放心粮油工程从业人员达2500多人,其中安置社会人员2200多人、粮食系统分流人员300多人,粮油配送量达10382万斤,全市放心粮油经销网络已基本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初步形成了以市级放心粮油配送中心为龙头,县级放心粮油配送中心为节点,乡镇放心粮油门店为基础,集“应急供应、救灾优抚、粮油配送”为一体的“放心粮油”经营网络,为拓宽放心粮油的服务领域,确保居民粮油食品消费安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山西省粮食局多次在我市召开放心粮油工程工作会和现场会。2008年,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工作”经验交流会现场会在忻州市召开;在2011年全省放心粮油工作评比活动中,忻州市粮食局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忻州市放心粮油配送中心荣立“集体一等功”、全市荣立三等功以上的企业和个人共13个;市粮食行业协会发展的放心粮油企业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先进单位”,忻州市粮食行业协会也多次被国家和省评为先进单位。 二、主要工作经验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放心粮油”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连续几年都将“放心粮油工程”列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民办实事来抓。各级粮食局作为“放心粮油工程”的主管部门,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从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精心筹划、明确责任、分解任务、狠抓落实。市粮食局成立了“放心粮油”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市放心粮油”工程的实施工作。市粮食行业协会把“放心粮油工程”放在了重要议事日程,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具体承担了活动的组织实施,配合省协会搞好“放心粮油产品”的培育和评审,加强行业自律,确保“放心粮油”食品安全,调动了社会各界支持参与这项活动的积极性,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取得明显成效。 (二)加强宣传,沟通信息。为了宣传放心粮油产品知识,引导消费者安全消费、健康消费,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到放心粮油产品。我们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实施“放心粮油”工程的重大意义,使“放心粮油”产品为广大群众所认可。每年结合《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纪念日和“世界粮食日”,积极开展“科学用粮、节约用粮,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各种宣传活动,利用图版展示放心粮油消费知识,组织“节粮爱粮”万人签名,通过向市民宣传科学用粮知识,帮助市民树立正确的粮油消费观念,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普遍欢迎。 (三)规范运作,加强监管。为了实现建设和管理并重,制定了《忻州市“放心粮油”网络运营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放心粮油经销网络的监管,促进放心粮油网络的规范运营,健康发展。一是对已建成运营的各级放心粮油配送中心和经销店,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要求,联合工商、质监、物价、卫生等部门对“放心粮油”网络共同监管,定期公示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情况,维护“放心粮油”企业及产品的信誉;二是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和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对放心粮油企业及产品进行经常性监督。对出现粮食质量和服务问题的“放心粮店”,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整改,直至摘牌处理;三是充分发挥粮食市场稽查队的职能,进行经常性检查,加强了对本区域粮油市场的管理和放心粮油网络的规范运营。 (四)多方筹资,购置设施。近年来,忻州市共争取到省级补助资金808万元,市财政补助资金281.1万元,县财政补助资金135万元;同时积极多渠道筹资,投资总额达4389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通过新建和改造,至2010年末,全市各级配送中心仓库面积达到17730平米、营业用房面积达到3572平米、办公用房面积达到2381平米,配送车辆32台。各县粮食局还从办公经费中挤出资金为基层经销店配备消防器材、垫粮板、杂粮斗、电子称等必要的经营设施,为顺利建设放心粮油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产销协作,引进名牌。按照“政府推动、行业协调、市场调节、企业运作”的原则,我们在积极培育本地放心粮油品牌的同时,完善粮食产销协作机制,采取积极措施,到产区引进省内外名优成品粮油,拓展市场,充实库存,保证供应。一是与山东东营市粮食局、江苏徐州市粮食局、河南新乡市粮食局签订了7.5万吨的优势互补、产销衔接合作意向;二是与江苏维维集团、山东半球集团、河北黑马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三是先后引进了黑龙江“建三江”米业、宁夏兴唐米业、内蒙五原、河南宏海、金龙鱼、福临门等一系列厂家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拓展了我市放心粮油产品的购销渠道,为促进我市放心粮油占领城乡市场打下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六)政策保障,着眼长远。为了使“放心粮油工程”网点建成后能够健康运行,我们本着“着眼长远,着眼生存,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确保“放心粮油工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拓展服务领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商请市教育局同意,经市政府分管领导批准,与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放心粮油”进校园工作的通知》,利用全市“放心粮油”工程网络,以各级“放心粮油”配送中心为载体,以优质的产品,合理的价格、良好的服务,给全市各大、中、小学、幼儿园食堂统一配送“放心粮油”,使全体师生吃到安全营养健康的粮油产品;二是与民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放心粮油”救灾优抚工作的通知》,在我市全面推进“放心粮油”救灾优抚工作,给全市需供应粮油的救灾优抚对象统一配送“放心粮油”,使需救助的弱势群体吃到安全健康的粮油产品;三是协调各县政府和市县农发行落实建立成品粮油应急储备,解决各配送中心流转资金问题,促进正常运营。 三、今后工作展望 十年实践证明:“放心粮油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利国惠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粮食行业三个服务:“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三农”和一个确保:“确保粮食安全”的职能定位。对保障人民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活跃粮食流通,促进社会和谐等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项活动确实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欢迎,粮食企业也很有积极性,取得了群众受益、企业增效、行业发展的多赢效果。 今后我们在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做的工作:一是按照省、市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对已运行的经销店提档升级、促进规范运作、平衡发展。对新建的放心店要严格建设标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管并重;二是制定和完善加强放心粮油网络监管的办法,促进放心粮油网络的规范运营,健康发展。在县级配送中心管理上,要引入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实行股份制经营形式,使经营管理和网络建设显现出生机和活力;三是加强部门联合,积极与市教育局和市民政局搞好深度合作,全面落实“放心粮油”进校园工作和“放心粮油”救灾优抚工作;四是进一步与省内外面粉、大米产区建立产销合作关系,引进知名品牌,扩大配送规模,增加配送品种,实现规模效益;五是加强粮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粮油质量安全;六要延伸服务领域,实施放心粮油厨房工程,实现由田间到厨房的产业链延伸,打造放心粮油食品安全工程。七是与省内外内知名超市联合,利用大型超市的经营理念和销售平台,大力推进放心粮油产品进入城乡消费领域,同时发挥粮食部门的地域、库房、资源优势,实现互补多赢,为确保城乡人民粮油食品消费安全做出积极的贡献。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