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粮油


提速职能转变 实施放心粮油工程



湖北省宜都市粮食局

  近几年来,宜都市粮食局针对新形势下粮食部门如何转变职能,真正做到“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农村为突破口,围绕“提速职能转变、确保粮油安全”的目标,大力实施 “放心粮油”工程。截止目前,累计建成“放心粮油”服务社35家,其中“放心粮油”示范社2家,放心粮油服务社覆盖辖区所有乡镇,为全市人民群众食用放心粮油提供了坚实保障。此项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中国社会观察网、湖北广播电视报、《宜昌快报》相继对我市提速职能转变、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工作进行报道和宣传。省、市粮食部门也就我局该项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宜昌市粮食局在我市召开现场会进行推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理清思路,把“放心粮油”作为粮食部门提速职能转变的重要抓手

  宜都市是粮食销区,近百分之七十的粮油产品来源于市外。粮食系统改革改制后,市场建设和市场监管与日趋活跃的粮油流通市场产生了极大的不适应。如何规范粮油市场,确保粮油安全成为新形势下粮食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为全面做好社会粮食调控、监管和服务,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障地方粮食安全,宜都粮食局组织开展了以市场分析调查、走访生产企业和重点经营大户、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形式的调研,响亮提出“提速职能转变、确保粮油安全”,将“放心粮油”工程作为粮食部门提速职能转变的重要抓手。针对粮油市场实际情况,我们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行业管理,规范经营”的工作思路,精心制订了“放心粮油”工程实施方案和目标。即从2007年起,用5年时间在全市建设50家标准化“放心粮油服务社”,逐步形成以国有粮食企业为配送中心,乡镇(处)“放心粮油服务社”为骨干,村级 “放心粮油服务社”为网络的粮油市场体系,让放心粮油产品实现全覆盖。 

  二、政府支撑,把“放心粮油”作为粮食部门提速职能转变的重要舞台

  政府支持。宜都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放心粮油”工程,市委主要领导到粮食局专题调研办公,要求粮食部门将其作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粮油食品消费安全的重要工作,并将此项顺民意、得民心的惠民利民工程纳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市政府专题下发《宜都市关于实施“放心粮油”工程的意见》,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粮食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局等相关市直单位和各乡(镇)办事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放心粮油”工程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放心粮油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同时,市财政从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专门用于“放心粮油”工程组织协调、普查评选及授牌表彰。

  部门配合。市政府多次组织召开部门联席会议,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完整的监管链,实现全程无缝监管。由粮食部门牵头,相关部门积极配合,采取联合执法、专项检查、现场检查等多种方式,进一步规范放心粮油服务社的经营行为,确保放心粮油真正做到质量放心、群众满意。

  企业联动。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基础,通过放心粮油进农村,构建起销售网;通过“两代一换”(代农民存粮、代农民加工,农民以粮食换成品粮油)等方式,构建起收购网,形成集粮食购销、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服务体系。

  三、精心组织,把“放心粮油”作为粮食部门提速职能转变的中心工作

  科学选址,严格准入。按照“布局合理、推进协调、建设规范、运营有序”的建设理念,结合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对经营门店仓储条件、经营场地、办公设施、商品陈列、质量管理、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制定严格的考评体系。根据市政府2年一度的全市粮油经营网点普查结果,我局组织有关人员,针对性选择了一批信誉好、懂经营、会管理和覆盖面大的粮油经营户,按照市场需求、人口密度、运输配送等条件按照差额1:2的比例,并结合当地乡镇政府、社会监督员、群众代表打分结果综合确定考察对象和组织申报。通过公示的经营户与政府签订 “放心粮油服务社”服务公约和经营责任书,同时设计了“放心粮油”工程的标志、标识,由市政府对获得“放心粮油服务社”资格的经营门店授权使用,以增强“放心粮油”工程影响力。

  全面监督,强化自律。宜都市粮油经营户达200余家,宜昌市级产业化龙头粮油加工企业3家,粮油专业合作社3家。市粮食局一方面出台了《粮油商品准入制度》、《质量档案制度》、《粮油信息发布制度》等有关制度,将35家“放心粮油服务社”和10家重点粮食消费单位列入重点监督范围,与其签定目标责任书、经营承诺协议书。要求“放心粮油服务社”自觉抵制伪劣产品,做出 “质量放心、计量放心、价格放心、供给放心、服务放心”的“五放心”承诺,做到只经营权威机构综合评定的“放心粮油”产品或取得“QS”认证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粮油质量安全知识和粮食流通政策法规宣传,向社会发布“放心粮油”和不合格粮油商品目录,让群众知道吃什么样的粮油放心、从哪买的粮油放心、发现不合格粮油怎么办。同时,通过在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中聘请社会监督员、设立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方法,建立了“放心粮油”质量卫生、经营服务的举报、反馈制度,形成了公开、透明、开放的公众监督机制。

  星级评选,动态管理。为提升档次、规范运营,对评选出的“放心粮油服务社”按信用分类分级管理,进行星级评选,做好星级评定、调整、公示、奖惩情况的归档管理工作。在市政府授牌的服务社中,筛选出2家打造成为示范店、样板店,定期组织其他服务社参观学习。“放心粮油服务社”及星级示范店一律实行动态管理,初次评定后,一年审定一次。对出现质量问题的企业和经营业主坚决摘牌。

  四、严管网络,把“放心粮油”作为提速职能转变的惠民工程

  优化布局,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 “放心粮油”服务网络。按照“放心粮油”工程的要求,结合人口数量和消费容量,按“金字塔”型合理布局市、乡、村三级销售网络。即市级成立成品粮油一级供应商,乡镇成立成品粮油二级供应商,村级按人口数量合理设立经销商,保证市场供应优质有绪。

  控源头,严把粮油质量关。针对当前成品粮油流通市场鱼目混珠,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我们采取“控源头、管中间”新举措,健全“放心粮油”商品流通网络。控源头就是由粮食局牵头组织国有粮食企业成立粮油经营部,人员安排懂粮食的行家里手,粮油来源必须是中央粮油储备企业、国家及省粮食协会授牌的“放心粮油”生产企业,粮源的采购和配送实行台账制,真正建立粮食行政部门“管得住、放得心、供得上”的一级粮油批零配送中心,充分发挥粮食部门粮油供应监管主渠道职能。

  管中间,严防流通质量真空。自90年代末粮食系统改革以来,国有粮食购销逐步退出,粮食流通全面向市场转型,粮食经营户普遍缺乏对粮油质量鉴别、保存、储运等粮食基本常识。管中间就是以“放心粮油”服务社创建活动为契机,结合粮油市场质量检查活动,建立乡镇级(二级)粮油批零中心,粮油产品主要来源于市级粮油批零配送中心,严格实行索证制管理。凡“放心粮油”服务社经营来源不明和无“QS”认证的产品的,一律责令现场下柜,情节严重的取消“放心粮油”服务社资格,以确保城乡消费者能随时购买放心粮油。

  宜都市放心粮油工程才刚刚起步,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放心粮油工程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以中央一号文件和本次会议精神为契机,以粮食部门转职能、强地位、树形象为目标,扎实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超市等“五进”活动,着力构建放心粮油经营网络,致力于“人人吃上放心粮油”的和谐市场环境建设,最终实现放心粮油工程全覆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