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开拓创新 全力打造“放心粮油”金字招牌 |
|
江苏省镇江市粮食行业协会 镇江市地处长江与运河交汇处,是具有2500年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优秀旅游城市、绿色园林城市和长江下游重要港口城市。全市下辖三市四区总人口311万人,其中市区100万人,常年粮食产量20亿斤,其中商品粮6亿斤,全年销量6亿斤左右,属粮食产销平衡地区。 放心粮油,十年风雨,十年奋斗,成效斐然。镇江市自2001年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到现在已有十个年头。在国家、省粮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省粮食行业协会的精心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紧紧围绕“放心粮油、放心消费”这根主线,本着“统一规范、覆盖城乡、因地制宜、稳步发展”的原则,科学规划、精心组织,不断创新“放心粮油”服务平台,不断丰富“放心粮油”工作内涵,不断提升“放心粮油”服务质量,积极有力、有序地推进放心粮油进社区、进农村、进部队、进院校、进超市活动。此项工程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成为消费者满意、政府满意、企业满意和社会各界普遍称赞的“民心工程”,同时也成为我市粮食行业优质服务的金字招牌。 过去的十年,是开拓创新的十年,形成了“放心粮油”销售网络体系。从2001年下半年启动实施“放心粮油”进社区首批4个粮店发展到2011年,全市城乡已有150家放心粮店,其中镇江市级“放心粮油示范店”50家和“放心粮油销售店”54家,辖市、区级“放心粮油销售店”45家,国家级“放心粮油示范店”1家。放心粮油市场占有率由起初的45%升至到现在75%,十年放心粮油销售量年均在20万吨以上。 过去的十年,是创新创牌的十年,打造了一批粮油品牌。全市共有8个面粉、5个大米、2个油脂获“国家级放心粮油”称号,10个粮店获“国家级放心粮油店”称号,4家企业获“全国放心粮油示范企业”称号,1家企业获农业部“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称号,2个产品获“国家知名品牌”,6个产品获“省名牌”,4个产品获“省著名商标”称号,1个产品获“中国名牌”称号。 过去的十年,是大有作为的十年,构建了放心粮油产业化体系。全市在发展放心粮店的同时,不断培育发展放心粮油加工企业,逐步形成了放心粮油产业集群。全市已形成了以丹阳苏绿公司、句容恒馨公司为代表的大米加工企业群,以丹阳江南集团、丹阳同乐公司为代表的面粉加工企业群,以中储粮镇江公司和丹阳正大公司为代表的油脂加工企业群。直接与全市放心粮店联姻对接,实行产销对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放心粮油服务体系。 过去的十年,是创优争先的十年,获得了一批工作荣誉。按照“市内有位置、省内有名次、国内有影响、工作争一流”的工作思路,放心粮油工程曾多次受到了国家、省粮食局、粮食行业协会和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其中,2005年被市政府列入为民办15件实事之一,2006年、2009年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评为先进单位;2007年、2009年被评为“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先进单位;2008年、2009年、2010年连续三年被评为镇江市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先进单位。2006年4月、2010年6月、12月我市先后在全国放心粮油工程和全国粮食行业协会建设工作会上做了典型发言。“放心粮油”工程这块金字招牌2007年被列为我市“十大优质服务品牌”之一。 回顾十年,我市放心粮油工程经历了起步、扩张、提升三个发展阶段,2001年至2006年主要是“社区为主、农村试点”阶段;2006年至2009年主要是“加速发展、扩面增量”阶段;2009年至2011年主要是“拉高标杆、提档升位”阶段。其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强化领导,创新载体,打造民心工程 有效的组织保障是放心粮油工程实施和推进的重要前提。十年来,我们根据粮食部门发展的新形势和工作的新要求,不断加强领导,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实施水平的提高。一是在组织架构上,坚持部门联合,协作共建。注重发挥粮食部门的主管作用和工商部门的监管作用,联合成立“放心粮油”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推进“放心粮油”工程有序开展。二是在责任落实上,坚持上下联手,城乡联动。把放心粮油工程列入全市粮食工作的目标考核内容,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在“拉高标杆、提档升位”阶段,我市下达2009—2011年三年创建“放心粮油销售店”、“放心粮油示范店”目标任务,按照年度计划连同相关责任分别落实分解到各辖市区,形成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上下联动体系,确保全市“放心粮油”三年创建任务的全面完成。三是在制度规范上,坚持全程联保。制定“放心粮油工程”实施意见,从开展“放心粮油销售、示范店”的申报标准、评审范围、考核评审、媒体公示、公开授牌等全过程建立相关制度,以环环相扣的制度来保障放心粮油工程的建设。四是在宣传发动上,坚持多方联动。首先,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放心粮油进万家,健康消费伴你行”为主要内容的放心粮油宣传月活动。其次,利用重大节假日,结合国家《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世界粮食日”主题宣传,在全市社区、乡(镇)共举办多种形式的放心粮油精品展示、展销、伪劣商品鉴别和咨询活动等156次;第三,紧紧抓住全市“放心粮油销售店、示范店”公示授牌,粮油品牌产销衔接会议等契机,大力宣传“放心粮油”这一品牌,扩大了“放心粮油”品牌的影响力,提升了广大群众对“放心粮油”的知晓度和认可度,树立了粮食行业的新形象。 二、合理规划,规范运作,打造放心工程 我们按照“调整、完善、优化、提升”的工作思路,在实际工作中,调整优化了“放心粮油”的发展趋向和布局结构,进一步规范了放心粮油的运作机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农村一个建制乡(镇)至少有一家“放心粮店”和城市一个社区至少有一家“放心粮店”的发展目标,对全市的“放心粮店”进行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发展。在农村,主要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市镇、新园区建设,对集中聚居人口的乡(镇)增设放心粮店,在较大超市中开设“放心粮油”专柜;在城市,适当增加各大超市发展“放心粮油”专柜的比例,原则上超市占整个“放心粮油”总数的比例达到50%以上,适当减少社会放心粮店的数量,以利于加强管理。二是规范运作,标准管理。我市在实施放心粮油工程之初,首先从规范放心粮店运作机制入手,实行“六统一”的管理模式,即统一招牌标志、统一商品要求、统一采购配送、统一自主经营、统一公开承诺、统一管理制度。2009年下半年专门下发了“放心粮油销售店”和“放心粮油示范店”创建活动意见,明确了创建销售店7条标准(21项考核细则)和创建示范店10条标准(28项考核细则)。对“放心粮油销售店”的创建,在管理业务、经营规模以及卫生条件、经营者营业和从业人员资格、销售粮油标准、计量价格、商品进销台帐、服务承诺等方面作出了严格规定;对“放心粮油示范店”的创建,要求以辖市区为单位推行“八统一”,即:统一店标、统一服务承诺、统一规章制度、统一公布监督电话、统一着装、统一持牌上岗、统一出样、统一价格标签。在企业“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由市放心粮油工程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按照百分制考核细则,对“环境要求、粮油质量、基础管理、服务工作”等四个方面进行考核评审,凡达到90分以上并经媒体公示后再进行公开授牌,有效期为三年。2009年至2011年全市共举行了四批“放心粮油示范店”50家和“放心粮油销售店”100家的公开授牌,有效提升了放心粮油工程的影响力。进一步明确了每年利用《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世界粮食日》纪念活动的宣传,分期分批地开展“放心粮油店”的考评、授牌活动。三是创新举措,增添内涵。为了拓展为农服务新领域,创新为农服务新举措,搭建为农服务新平台,提升为农服务新水平,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2009年我市结合本地实际,发挥粮源和粮食购销网络的优势,启动了“粮食银行”工程建设,主要是选择在粮食主产区和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区,开设了10家“粮食银行”,共吸收储粮农户2.1万户,经营粮油品种20多个,年粮油经营量达到3.3万吨,覆盖15个乡(镇),占全市乡(镇)总数的30%。其主要特点是以粮油兑换(两兑一换)为基础,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并与农村放心粮店有机结合。实行四统一即“统一标牌、统一布局、统一制度、统一管理”,做到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稳步发展“粮食银行”,取得了农户愿意得实惠,企业乐意有效益,政府满意保稳定的效果。 三、建立基地,保障质量,打造产业工程 在实施“放心粮油”工程中,我们不就粮店抓粮店,而是立足粮店抓全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质量安全为核心,以打造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可追溯的放心粮油产业链为目标,充分发挥粮食产业化经营的优势,建立起放心粮油“农、工、商一条龙,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新路子,架起了联接粮田与粮店、农民与居民、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促进了农民增收,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一是建立生产基地。在丹阳、丹徒等粮食产区建立优质粮食生产基地50万亩,实施高产粮田创建、优良品种引进和粮食订单收购三管齐下,在生产环节真正实现了农民种粮放心、企业收粮放心、政府管粮放心。二是建立加工基地。依托我市已经形成的面粉、大米、油脂加工企业群,全面推行原粮接收、生产、加工、检验、检测等全过程粮油质量控制,让粮油加工做到进厂放心、加工放心、出厂放心。三是开展品牌创建。会同农林部门、质监部门积极开展粮油产品“三品”认证,努力创建粮油品牌。目前,全市共有23个粮油产品获市级以上名牌称号,其中国家级名牌1个,省级名牌6个,市级名牌16个。四是实施产销对接。一方面,以品牌名牌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粮油加工企业与粮油购销企业无缝对接,打造产销衔接、城乡互动的粮油购销新模式。另一方面,粮食、工商、质监、卫生部门严格监管,非安全粮油产品不得进入粮店销售,确保放心粮店放心销售。2010年我们积极响应市政府推广镇稻系列优质水稻契机,按照“订单收购、单独储存、单独加工和品牌销售”的要求,确定3家大米加工企业、3家连锁超市以及部分放心粮店等作为镇稻系列品种的运作载体,并实行有效对接,走出了优质稻米产业化发展新路子。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22家粮油加工企业,50多家粮油购销企业和30多个优质粮油品牌与放心粮店联姻对接,定期或不定期举行产销对接会议,充分发挥了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既丰富了粮油品种和市场,又保证了粮油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严格控制,加强监管,打造安全工程 在放心粮油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放心粮油的监督管理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健全网络,强化措施,严格控制,确保安全。一是坚持具体管与管具体相结合。一方面,全市成立放心粮油工程监管工作小组,以联席会议的形式,具体负责放心粮油工程的监管工作;一方面粮食、工商、质监结合各自职责,监管放心粮油工程的各个具体环节。并聘请市场监管员和联络员,及时听取消费者对放心粮油工程的意见和相关问题的反映。每月市监管联席会议汇总各相关部门意见,形成专门通报,真正做到了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确保放心粮油产品质量。二是坚持管线与管点相结合。管线,就是建立收购、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全过程监管机制,确保每一个环节放心;管点,就是认真监管好每一个粮油销售点。凡是进入放心粮店的粮油产品及其制品,必须经过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店销售。三是坚持突击管理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建立“放心粮油销售店、示范店”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制度,明确规定除了不定期的临时抽检外,每季度固定进行一次检查,每年度进行一次考核评审。三年到期后重新申报、评审。对于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经营“三无”及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责令检查,停业整顿,直至收回牌匾,并通过媒体曝光。 回顾十年,我市放心粮油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果,得益于国家、省、市领导的关心和重视,国家粮食局聂振邦局长、任正晓副局长、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白美清会长、王瑞元副会长、宋丹丕副会长以及省粮食局、省粮食行业协会等领导多次来镇视察、指导,给予亲切关怀。离不开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配合和支持,同时也凝聚着广大粮食职工的辛勤和汗水。“群众利益无小事,粮食安全大如天”。“放心粮油”工程创建活动虽历经十年,但创建工作仍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国家和省粮食行业协会的关心指导下,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士气,更加坚定的信心,全力抓好放心粮油工程建设,不断提升放心粮油工程水平,深入推进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积极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于粮食安全,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稳定与发展,为全面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和粮食事业新跨越作出更大的贡献。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