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粮油


创新培育发展方式 发展粮食经纪队伍



湖南省道县粮食局 道县粮食行业协会

  湖南道县,古称道州,紧邻广东、广西,素有“襟带两广、屏蔽三湘”之誉,为湘南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沿。道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和重点商品粮基地县,水稻栽培历史悠久,2001年被世界粮农组织确认为稻作发源地。全县现有耕地面积56.2万亩,油茶面积160万亩,是湖南商品粮生产和油茶生产基地县,素有“粮仓油海”美誉。正常年景,粮食总产量2.5亿公斤,商品量1.2亿公斤。近几年来,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的加速推进,粮食经纪人队伍蓬勃发展,成为粮食流通的重要力量。在全县粮食经纪活动和粮食经纪人发展迅猛的新形势下,我们按照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力培育发展粮食经纪人”的工作部署,精心培育,鼓励发展,教育培训,规范自律,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粮食经纪人队伍发展,为搞活粮食流通,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促进粮食产业化经营作出了一定的成绩,受到地方党委政府、上级粮食局、上级协会、工商部门、种粮农民、粮食企业以及广大粮食经纪人的好评,2009年荣获湖南省、永州市“粮食经纪人培育发展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在培育发展粮食经纪人工作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宣传,为粮食经纪人正名

  在县粮食局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下,县局和县粮协组织专门班子对全县粮食经纪人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我们掌握到全县共有粮食经纪人863人,其中原粮食系统置换身份职工157人。人数众多的经纪人已经成为粮食流通领域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在粮食收购中不怕劳累辛苦,白天黑夜进村入户,从千家万户农民手中收购粮食,然后交售到粮食仓库或加工厂,成为连接种粮农民和粮食企业的重要通道。我们认为,粮食经纪活动和粮食经纪人在粮食收购舞台上公开亮相,是粮食市场化改革和粮食产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由于经纪人紧密联系着广大农户和粮食企业,在粮食经营中直购直销、勤购快销,实现了“三个好处”:一是方便农民售粮。随着农村外出务工者日益增多,留守农村种田的劳动者年龄偏大,经纪人上门收购,农民省时、省工、省力、省费用,方便了农民卖粮;二是提高粮食企业经营效能。粮食经纪人的出现,缓解了粮食企业人手不够、网点不足的矛盾;三是增加就业岗位。原国有粮食企业身份置换职工、市镇无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力都可以凭借一技之长,参与粮食购销。基于调查的结论,我们充分肯定粮食经纪人的作用,形成了大力培育、发展粮食经纪人的共识。我们在全社会大张旗鼓地开展粮食经纪人宣传,宣讲国务院[2006]16号文件、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2006]123号文件精神,在行业内要求大家认真落实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力培育发展粮食经纪人”的工作部署,尤其是要求全行业干部职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从思想上、行动上彻底为“粮贩子”正名,认定他们都是“粮食人”,特别是要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把粮食经纪人当成心连心、手拉手的合作者。通过舆论造势,为发展粮食经纪人队伍创建起良好的基础。

  二、营造环境,为粮食经纪人服务

  经县粮食局和县粮食行业协会联合研究,确立了以争取领导和部门支持为重点,以惠农惠民为宗旨,以组建粮食经纪人分会为载体,以产业化经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多方效益为目标的粮食经纪活动发展思路,创新培育发展粮食经纪活动。

  1、争取领导和部门重视。调研活动结束后,形成了《关于道县粮食经纪人情况的调查和建议》,上报县委、县政府和粮食、工商、国税、地税、银行等部门,在调研报告中,我们摆事实、讲体会、找差距、谈发展,建议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培育、发展、规范粮食经纪人。这项建议被列入县委、县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决策。县委、县政府以及上级粮食主管局对我们协会提出了“为粮食经纪人提供优质服务,帮助经纪人做大做强,促进地方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要求。

  2、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制度规范粮食经纪人培育发展工作。一是建立工作联系责任制度。成立“培育发展粮食经纪人工作领导小组”,县粮食局局长负总责,协会会长、县粮食局副局长包干分片,机关干部包干到人,联系经纪人大户。二是建立工作督导制度。定期对联系责任人的重点工作和专项任务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分析,督促联系责任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联系任务。三是创新考核制度。实行“上下联动考核”办法,一方面“培育发展粮食经纪人工作领导小组”对联系责任人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另一方面,对口联系的粮经纪人大户每季度对联系责任人的思想、学习、作风、工作时间、工作效能以及为经纪人大户出主意、提建议、做好事、办实事的情况提出意见和看法,报告“培育发展粮食经纪人工作领导小组”。

  3、突出粮食经纪活动重点。通过我们牵线搭桥,打破乡镇地域限制,按照自主选择、自愿结合的原则,共有594名粮食经纪人与国有金穗粮油贸易总公司等6家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签订了委托收购协议书。协议内容除对粮食收购品种、价格、质量、费用、二次结算等予以明确规定外,还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违约责任,生效与终止时间等条款。共同的利益促使昔时的竞争对手变成了今天亲密合作的伙伴,经纪人、种粮农民和粮食企业互相依赖、优势互补,初步形成了稳定的伙伴关系。2009年,县内粮食经营企业共收购稻谷11.3万吨,其中经纪人交售9.26万吨,占粮食收购总量的81.95%。

  三、加强自律,规范粮食经纪活动

  在粮食经纪活动发展过程中,粮食经纪人的素质参差不一,粮食经纪的综合实力不强。一是有的经纪人素质偏低。大多数经纪人的文化和业务素质不高,粮食业务和粮食质量标准知识欠缺。二是粮食检测乏力。较多的经纪人没有检化验设备,不能准确地对粮食质量进行检测和把关。三是个别经纪人不讲诚信。少数经纪人时有发生坑农损农现象,侵害粮农利益。如有些经纪人利用偏远地县农民价格信息不灵的弱点,借机压级压价收购;有的经纪人做秤上文章,克扣农民;还有的经纪人违规经营,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损害粮食企业利益;四是粮食经纪活动无序竞争激烈。经纪人之间为争抢粮源而不顾市场规则,有的经纪人直接到田间收购未经整晒的粮食,严重影响粮食收购市场的正常秩序,引发粮食市场恶性竞争。针对粮食经纪人队伍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深刻认识到:要培育好、发展好、规范好粮食经纪人队伍,只有将他们组织到协会这个团体中来,通过加强教育和开展自律,形成规范经营,才能有利于构建新型的粮食流通体系、有利于粮食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掌握粮源,有利于维护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有利于农民售粮和农民增产增收,而且有利于协会的发展,扩大协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1、组织成立协会组织。我们在广泛宣传、认真发动的基础上,于2009年2月16日成立“道县粮食行业协会粮食经纪人分会”,对812名合格者颁发了资格证书,让全县粮食经纪人有了自己的“娘家”和合法身份。

  2、加强业务指导。由于全县粮食经纪人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在800多名经纪人中,只有原粮食系统职工业务较为熟悉。我们在分会成立时间短、经纪人知识缺口大的情况下,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应急措施,强化政策法规教育、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以及经营业务等方面的培训。今年以来,县粮食行业协会和经纪人分会牵头举办6期培训班,组织1386人次学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湖南省粮食经纪人业务规范暂行办法》、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粮食检测技术、诚信经营等方面的内容,印发资料3000多份,有效地提升了经纪人的整体素质。

  3、开展行业自律。在粮食经纪人分会成立大会上,印发“湖南省粮食经纪人业务规范暂行办法”给全体经纪人。同时,通过会员表决通过了粮食经纪人分会“自律公约”、“诚信经营公约”和“服务公约”等12项规章制度,要求所有经纪人做到“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优质服务”。对违反“湖南省粮食经纪人业务规范暂行办法”和12项规章制度的当事人,一是对违规经纪人收回资格证书和聘书,不准入市参与粮食收购;二是协会以简报方式,将违规的人和事在行业内通报。全县粮食经纪人基本形成自我规范、自我约束机制。

  我们认识到,发展农村粮食经纪人队伍,符合粮食购销市场改革的大方向,不仅有利于方便农民售粮,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有利于个体粮食加工企业的产业化经营,同时也有利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掌握粮源。只要引导得当,不断加强培育和规范,就必定逐步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并通过有效发挥他们在搞活粮食流通中的积极作用,使粮食市场规范有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