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创新机制 多着并举 全力推进“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 |
|
泰州市粮食行业协会 泰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属平原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泰州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市常年粮食种植面积(含复种)650万亩,粮食产量300万吨左右,其中小麦100万吨,稻谷180万吨,粮食商品量165万吨左右,商品率为55%左右。北部的兴化、姜堰市为产区,南部的靖江、泰兴市为销区,粮食产销区域分布较为明显。“十一五”以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常年粮食总收购量200万吨,其中本地粮食收购量110万吨左右,总销售量200万吨左右,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本地粮食收购量占商品量65%,购销量占江苏省的16%左右。 自2004年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提出“放心粮油”进农村以来,我市粮食行业协会一直把开展“放心粮油”工作作为协会工作的大事,坚持以落实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为龙头,以推进品牌建设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为动力,以创建“放心粮油店(柜)”为抓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推进“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工程。2008年,泰州市“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共设立销售网点203个,总销量超过70万吨,销售额近19亿元。现将我们的基本做法汇报如下: 一、抓宣传,营造“放心粮油”社会氛围 “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工程是确保粮食消费安全的必然要求,是利国、利民、利企的“民心工程”,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和谐发展服务”的有效形式,得到了我市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粮食行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我市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各地粮食行业协会一方面通过各种专题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推进“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另一方面,借助世界粮食日、重大节假日等机会,采取电视台专访、与电台联合举办专题节目、开展大型广场咨询展销活动等有效形式,宣传“放心粮油”,扩大社会影响。同时,结合近年来实施的优质稻米产业工程,举办隆重的进社区进家庭仪式;结合“放心粮油”授牌,举办大的授牌仪式;结合放心粮店挂牌,举办产销协作协议书签约仪式。这些宣传增强了农民种放心粮、市民买放心粮的意识,提高了“放心粮油”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和认同感,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二、抓机制,不断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积极利用泰州市粮食流通管理领导小组和放心消费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这个平台,建立了粮食、工商、质监、卫生、物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放心工程”工作机制。同时建立了放心消费工作制度、成员会议制度、专题会议制度、联络员会议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制度、暗察暗访制度、督查督办制度、情况通报制度、信息报送制度等一整套完善的工作制度。二是加强协会组织建设,顺应储备、购销、面粉加工、大米加工四大“放心粮油”企业集群发展的需要,及时成立了储备、购销、面粉、大米四个分会,泰州市粮食局分管业务的班子成员与四个分会分别进行挂钩联系。同时,强化了协会秘书处工作班子建设,实行条块结合的工作分工,驻会的4名正副秘书长按条线分工,不驻会的6名副秘书长按块分别负责各市(县)“放心粮油”工作的开展,从而形成整体联动。三是协会与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协同推进“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尽管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和协会组织性质、工作职能不同,但两者推动“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的目标上是一致的。我们把协会工作与粮食行政中心工作有机统一,把“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工程纳入全市粮食工作的大目标体系,做到同部署、同考核、同表彰。 三、抓源头,着力打造“放心粮油”生产基地 积极推进“国有粮食企业+农业技术部门+农户”的优质稻米产业工程。2006年试点,落实生产基地183亩。2007年发展到9015亩,2008年增加到2.4万亩。今年共落实生产基地6万亩,并与农技部门落实了种子供应、无公害稻谷生产技术规范和植保方案。此项工作得到泰州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将优质稻米产业工程列入全市服务业“833工程”重点考核项目进行考核。特别是泰州引江河国家粮食储备库订单种植生产的“引江河”牌大米获得国家绿色有机大米证书。我们的目标是,稳定10万亩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且都要通过权威部门产地认证,有统一的大米品牌和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有优质大米直销窗口。 四、抓基础,提升放心产品含金量 以打造“放心粮油”名牌工程和建设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工程为动力,不断增加“放心粮油”产品数量,夯实“进农村、进社区”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市粮食行业积极开展品牌创建,2007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苏三零面粉有限公司“苏三零”品牌获得全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称号,“苏三零”小麦粉再次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目前,市粮食行业共有1个中国名牌产品、6个江苏省名牌产品、19个市级名牌产品,30个国家级“放心粮油”产品,4个江苏省知名商标,15个泰州市知名商标,7个“绿色食品”产品。同时,结合泰州粮食行业实际,积极推进粮食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制订了《粮食安全信用体系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细则》,分三大项评价指标、46小项具体内容,将企业信用级别分为A、B、C、D四级。至目前,已有6家加工企业和6家储备企业通过粮食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综合考核,均获得A级。今天我们又有2家企业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授信为首批粮食行业“AAA”级信用企业,这将是我们继续推进“放心产品”的动力和信心。 五、抓网点,大力推进“放心粮油示范店(柜)”创建工作 坚持把创建“放心粮油示范店(柜)”作为“进农村、进社区”工程的切入点。2003年,我市启动“放心粮油”评审和“放心粮店”创建工作。2005年,市粮食行业协会在市区开展“放心粮油”进社区试点。2006年,在总结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开。2008年,市区放心粮油进社区直销体系初步建成。具体做法:我们首先高起点规划。规划到2010年,全市将创建市和市(区)级“放心粮油店(柜)”300家,基本覆盖全市所有城镇。其中市级40家,市(区)级260家。二是高标准创建。凡是“放心粮油示范店(柜)”必须达到四优、五化、八统一。四优,即经营优秀、环境优美、卫生优良、服务优质;五化,即地面硬质化、墙壁白色化、屋顶平整化、店标醒目化、制度规范化;八统一,即统一店标、统一服务承诺、统一规章制度、统一监督电话、统一价格标签、统一出样、统一着装、统一挂牌上岗。实行“示范店”规章制度、承诺书以及各级名牌产品、“放心粮油”产品推荐目录店堂公示。三是大力度推进。将创建指标具体细化到每一年度每一个市区,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创建期限。同时,根据创建进展情况,及时召开现场会、推进会,促进“放心粮油”创建工作。到目前,我市已有“放心粮油”合格店(柜)108家。其中,市级“放心粮油示范店(柜)”30家,国家级“放心粮店”2家。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放粮油合格店(柜)”总数将达150家,其中“放心粮油示范店(柜)”40家。 六、抓创新,积极探索“进农村、进社区”工程有效形式 发挥重点粮油企业遍布城乡服务网点的优势,积极拓展新的服务形式。以姜堰市益众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姜堰市菊仙面粉厂、泰州市寿星植物油厂等一批企业为主体,积极开展代农储存、代农加工、兑换粮油等业务,解决农户储粮条件差、鼠吃虫害霉坏损失大的问题。2008年代农储存粮食年末库存量30000吨。在此基础上,我市一些规模企业积极探索“粮食银行”的新做法,农户可把收获后的粮食全部存到粮食购销企业,农户随时出售、兑换成品粮或其它粮食制品,从而达到了为农户减少收获后的损失,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口粮品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粮食加工业的发展。姜堰市成进米业有限公司,在把农民粮食吸储进来后,可通过其在各村的服务网点,让储粮农民自由兑换,且不收取任何保管费用。 七、抓监管,巩固并扩大“进农村、进社区”成果 建立市粮食流通管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各级 “放心粮店”属地管理,职能部门、协会实施长效监督管理的监管机制。一是明确规定“放心粮店”的有效期,过期自动失效,须重新申请复评。二是工商、物价、卫生、质监、粮食部门按各自职能进行日常监管。三是由上述部门每季定期对“放心粮店”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对检查不合格的,分别给予警告、限期整改或摘牌等处理,以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是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通过发放国家级“放心粮油”特约经销店民意测评表、邀请电视台专访、公开部门举报电话、设置意见箱等形式,建立有效的立体监督模式。仅2008年,发放民意测评表近万份,开展各级联合考核检查18次,并对掌握的情况及时通过泰州粮业信息等途径予以了通报。 以上是我们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与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的要求相比,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努力把泰州地区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