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创建消费放心粮油行业 构建新农村建设服务平台 |
|
苏州市粮油行业协会 2008年是我市粮油行业深入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也是推进放心粮油长效管理的关键之年。我市现有20家粮油加工企业的38个产品获得部、省级“放心粮油”称号。全行业累计投入资金近1686万元用于粮店改造装潢及设备等硬件添置,建成295家放心粮油店(专柜),基本覆盖所有乡镇。依托放心粮油店网络,全市开办“粮食银行”27家,为创建放心消费城市和服务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 一、统一思想,提高推进放心粮油进农村的认识 开展“放心粮油店”进农村活动,是粮食行业“三放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粮油行业创建全国消费放心城市的重点和难点工作,是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行动,更是提升粮油行业自身形象的重要载体。 1、放心粮油进农村有利于重塑粮食行业的形象。放心粮油店能给老百姓可营造舒适、整洁的良好购粮环境,重塑粮食行业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2、放心粮油进农村符合苏州市两个“率先”发展的要求。让农村居民吃上放心粮油、确保农村粮食供应安全,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是苏州市实现两个“率先”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涉农部门应尽的义务。 3、放心粮油进农村有利于扩大粮油品牌效应。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很大,前景广阔。放心粮油进农村扩大了放心粮油的供应范围,有利于提高放心粮油的市场占有率,提高经营者经济效益。 4、放心粮油进农村有利于粮食应急保供体系的完善。我们把创建作为建设苏州市粮食安全保供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粮食应急保供零售网点的分布更加均衡与合理,全市的应急保供预案更加完善。 二、狠抓“三放心“工程,夯实放心粮油进农村的基础 1、创建品牌,提升放心粮油产品竞争力。实施“放心粮油工程”是顺民意、得民心、利民生的好事,也是我们粮食行业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要求吃得卫生、安全、营养。反映在粮食加工上,要求粮油产品优质化、绿色化、多样化。我市粮油行业积极争创品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到2008年底,全市获得部、省级“放心粮油”称号有38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2个、省名牌产品7个、市名牌产品15个、绿色标志产品有31个。通过开展申评“放心粮油”、争创名牌活动,提高了我市粮油加工产品质量,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扩大了产品的知名度,为创建消费放心行业打下了物质基础。 2、试点先行,积极探索创建放心粮油批发市场。市粮油行业协会本着先易后难,先点后面,逐步推开,把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作为粮油行业的创建先行点。粮食行政部门为市场化验室投入200多万元资金,增添了色普仪器等先进的粮油检测仪器和设备;市场招聘了粮油检测专业人员,建立了进场粮油质量准入制度。市粮食行业协会积极指导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实行粮食质量准入制度,建立和健全了十项市场管理制度,规范市场交易秩序,为创建放心批发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年粮食成交量达58万吨,交易额达18亿元,并被评为省、市放心消费先进示范单位。2008年全吴江市、张家港市和太仓市还建立了“放心粮油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成,降低了粮油经营成本,规范了粮油零售市场,提升了服务层次,从而从源头上保证了放心粮油店(专柜)的粮油品质和社会的粮油质量安全,更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全”、感到“实惠”。 3、拓宽思路,稳步推进放心粮油店向农村发展。放心粮油店是消费放心粮油行业创建活动的有效载体,其生存和发展关系到创建活动的成败。我市创建放心粮油店模式不拘泥形式,采取因地制宜,多元化投资,多样化经营方式,按照“运作市场化,管理标准化,监管日常化”要求,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商店标识、统一店堂装修、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服务承诺的标准创建消费放心粮油店。 从试点到推广,创建模式也逐步多样化,创建范围从系统内粮油店扩大到社会粮油店,再扩大到超市放心粮油专柜;从社区、乡镇扩大到新农村自然村。全市建成放心粮油店(专柜)295个,其中:农村220个,城区75个。常熟、太仓市、吴中区粮油行业通过社会宣传、组织发动,在各方努力下,放心粮油供应店规模不断扩大,按照严格把关、确保质量的要求发展放心粮油供应店,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如吴江市投入改造资金500余万元,建成放心粮油供应店(专柜)100家;吴中区投入资金215万元,建成24家放心粮油店;太仓市投入资金150万元,建成16家放心粮油店。昆山市把放心粮油店创建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创建了24家“放心粮店”,18家“放心粮柜。通过近四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一个覆盖城乡的粮油安全供应网络。 三、创办“粮食银行”,拓展放心粮油进农村服务领域 “粮食银行”是粮食购销企业借鉴现代银行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模式,为农民提供粮油存兑业务的一个非独立的服务机构。“粮食银行”是以粮油收购点和放心粮油店为依托,根据“粮权在农,保管在行,农民自愿,存取自由”的原则,将农民自种自存的原粮吸储入行,折算成相对应的成品粮油,记录在农民的储粮存折上,农民根据需要在一个粮食年度内凭存折到相关窗口提取粮油,也可以到粮库提取原粮,还可以将粮食卖给购销企业。随着苏州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也逐步要求提高。“粮食银行”一推出,它就受到农户的欢迎。放心粮油进农村和“粮食银行”的推广,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以下好处:一是能够减少收获后的粮食损失。“粮食银行”改变了农民传统的储粮方式,减少了粮食资源的损失。二是促进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它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和食用粮油的品质。三是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民通过存入原粮,提取成品粮油的方式,比起直接出售粮食来得更合算。四是有利于粮食企业掌握更多的粮源,搞活经营。2007年在太仓 “粮食银行”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我协会对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下发了关于《依托放心粮油店开展粮食银行服务》的文件,要求大力推行粮食银行。现全市建有粮食银行27家,储户数量达3.4万多户,吸储粮油9900吨,取得了一定成效。太仓市在推行“粮食银行”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其服务功能,研究开发了一套“粮食银行”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用于“粮食银行”内部管理和业务结算,实现银行的全数字化管理,同时,也便于行政部门切实加强对“粮食银行”工作的监管。“粮食银行”为推进放心粮油进农村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提高了放心粮油在农村粮油市场的占有率。 四、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放心粮油长效管理机制 从开展粮油“三放心”活动之初,我们就认识到创建容易保持难。特别是创建放心粮油店活动在全社会推开后,数量扩张比较快,放心粮油店的质量成为创建工作的关键。我市粮油行业协会紧密结合苏州市创建全国消费放心城市活动工作,依托全市创建活动的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深入推进粮油“三放心”活动,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和监管制度,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保障粮油“三放心” 活动健康发展。 1、建立培训制度。各市、区粮油行业协会(行政管理部门)在授牌前会同工商局、质监局、卫生监督所等单位,对“放心粮油店”的业主和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积极宣传开展创建放心粮店的好处:有利于市场经济秩序的好转;有利于让老百姓吃得更放心;有利于提高粮油店的知名度,增加效益。同时对经营者进行了诚信、服务、质量、卫生等方面进行了宣传辅导,通过培训增强了经营者的诚信意识和服务意识。 2、建设监督制度。放心粮油店管理机制建设光有制度不行,停留在墙上作用也不会明显,依靠社会和消费者的监督往往存有“缺位”和不到位现象。除了“放心粮油店”公布的创建标准”、“规章制度”、“推荐品牌”、“承诺书”等牌子、举报电话和设立意见箱, 平时粮食行政部门组织检查、抽查,年底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考核。有的市(区)还聘请质量监督员对“放心粮油店”进行监督。如吴江市粮食局聘请了16位有一定粮油知识和责任心强的同志为“放心粮油店”质量监督员,依据放心粮油店的标准,对当地“放心粮油店”的粮油质量、服务水平进行日常监督和检查。他们给每位监督员专门设计了一本《吴江市放心粮店质量监督员监督管理台帐》,登记日常检查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登记和反馈。因此,监督员的监督管理台帐能够反映当地放心粮油店的基本面貌,有利于管理部门掌握全市放心粮油店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建立督查机制。粮食行政部门会同工商、质监、卫生生平有关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平时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如果发现有违规经营行为的,则随时都会被摘牌。 4、建立考核检查制度。每年各市(区)自己组织进行年审,市粮油协会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创建消费放心城市进行检查和考核。如果达不到要求的,同样也会被摘牌,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建设放心粮油店、推进放心粮油进农村是关爱百姓、贴近民众的实事和好事。我们将进一步打造粮油“三放心”民心工程,提高放心粮油的农村市场覆盖面,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