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培育粮食经纪人 构建流通新体系 |
|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粮食行业协会 盐城市盐都区是粮食主产区,全国商品粮基地,粮食种植面积130万亩,年总产量60万吨左右,商品量近40万吨。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以后,流通主体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农村粮食经纪人成为粮食流通中的一支不可小视的新生力量。我们在区粮食局的领导和支持下,顺应形势,抢抓机遇,积极培育、发展粮食经纪人队伍,初步构建了农村粮食购销新体系,发挥了服务农民、促进生产、稳定市场的作用,收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经纪人受益的良好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引导,精心培育,活跃农村粮食市场 粮食收购市场全面放开后,农村粮食经纪人虽在粮食流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传统偏见和模糊认识,对其作用和地位认识不清,影响了发展。培育和发展粮食经纪人队伍,有利于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支持农民实现增产增收;有利于国有粮食企业扩大收购,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有利于活跃农村经济,服务新农村建设。对此,我们审时度势,从正确引导入手,不断加强粮食经纪人队伍建设。 1、注重舆论宣传,提高社会形象。粮食经纪人来自于农村,扎根于农户,服务于农民,已成为农村粮食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通过广泛宣传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全面放开粮食市场、构建新的粮食购销体系、发展农村粮食经纪人队伍的政策,不断提高人们对粮食经纪人经营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正确评价在粮食流通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社会形象,增强社会认知度。并将其当作同业者、好兄弟,视“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变“异己力量”为“依托力量”、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结成为农服务的好伙伴,共闯市场的同盟军。 2、组建专业队伍,提高组织化程度。由于粮食经纪人基本处于“散兵游勇”状态,力量分散、组织松散,严重制约着队伍的发展。组建专业合作组织则可以在农民、经纪人、企业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搭建平台,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近两年来,我们先后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粮农合作社、粮农协会和粮食经纪人协会等专业组织,形式由粮食购销企业联合镇农技站和经管站发起,把有中介能力、有经营业绩、有社会信誉的粮食经纪人和种粮大户,择优推荐纳入组织,提高了粮食经纪人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全区已发展粮食经纪人1683名,其中粮农合作组织3家、个体经营者1330名、种粮大户350名。 3、开展业务培训,提高从业素质。发展粮食经纪人队伍,我们立足于培育一批熟悉粮食生产、贴近种粮农民、掌握购销政策、了解市场信息的新型市场载体。采取召开例会和以会代训等形式,组织经纪人集中学习《经济合同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对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的认识;学习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和质检标准、作价办法,不断提高粮食专业知识水平;及时通报市场行情,分析市场走势,提供信息服务,不断提高粮食经营市场应变能力。 二、联合协作,实现共赢,发挥国企主导作用 国有粮食企业改制后,人员减少,网点收缩,购销力量薄弱,主渠道地位受到市场主体多元化的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我们大胆创新经营机制,鼓励、支持粮食企业与经纪人和种粮农民携手合作,共求发展,实现了农民、经纪人、粮食企业三方共赢。去年全区收购粮食30万吨,占全区商品量的80%,入库总量居全市前茅,创近10年新高,其中70%以上来自于经纪人收购。龙冈粮库近两年粮食收购都在亿斤以上,80%以上是通过经纪人收购。国有粮食企业有效地占领市场,掌握粮源,继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 1、推广订单粮食。全区粮食经纪人中70%左右本身就是农民。我区通过发展订单粮食,推行“一次收购、二次结算”,与农民建立了稳定的产购关系。组建粮农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全市率先发展订单粮食的必然产物。楼王粮管所订单收购起步较早,成立粮农合作社以来,与社员签订小麦产销订单,除按每公斤高于市场3—4分钱的价格收购以外,还根据当年效益进行再分配,去年每公斤小麦补价2分半,真正让社员吃上“定心丸”。秦南粮管所采取一次收购、二次结算、三次分配的订单方式,保证农民按照订单生产的粮食卖得出、卖得好,种“放心粮”,粮农收入增加,去年全镇农民多创收150多万元。 2、开展多种联合。我们积极探索产销合作的有效方式,主动与有一定规模和实力、资信程度好的粮食经纪人及乡村经济组织,加强多种形式的联合协作,建立长期友好、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不断扩大收购量,满足农民售粮需要。一方面从企业下岗的经纪人中挑选一批素质好、技术精、经验足的人员,从政策、资金、器材、场地多方面重点扶持,使其“下岗不离岗”。由于这些人懂得政策,熟悉业务,组织粮源得心应手。下岗职工施其山充分发挥经营活、路子广的优势,几年来已为粮食企业收购农户余粮5万吨,并购置了一座容量8000吨的小型粮食仓库。另一方面,从本地选择部分粮食经纪人,建立互信双赢的合作机制,使其成为稳定的购销合作伙伴。这些人头脑灵活,讲究信用,又熟悉乡情、粮情和行情,走村串户收购粮食。龙冈种粮农民刘存喜农闲从事粮食购销有6年之久,起初年收购一般在500吨,收入5000元左右,去年加入经纪人协会后,投入10万元新置了120吨运输船只,仅夏季收购小麦达3400吨,收入3.5万元,收购量与经济收入均增长近7倍。经纪人周诗华依托秦南粮管所和粮农协会在信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现已拥有标准仓容3000吨。去年主动为粮管所代收代储小麦,有效地缓解了仓容紧缺、人员不足的矛盾,方便了群众售粮,自身也得到了实惠。有多个企业、厂家提出合作经营,他一口回绝,并说:“能有今天的发展,好似小船傍航母,永远离不开协会和粮管所的坚强后盾。” 3、沟通产销渠道。粮食经纪人已成为沟通粮食产销的重要牵线人和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带头人。我区粮农合作组织从粮食种植源头入手,除及时向农民提供生产资料、种植技术、机械作业、病虫害防治等项服务外,还大力推广优质品种,引导调优种植结构,生产适销对路效益好的粮食产品。同时在收获季节及时发布市场和价格信息指导农民销售。楼王粮农合作社坚持走“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经纪人”的路子,采用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指导、统一收购“五统一”的办法,直接从河南省农科院引进抗病害、防倒伏、优质高产的“豫麦9023”和“西农979”小麦新品种,实行连片种植,扩大了全镇优质粮生产。去年该镇优质小麦生产面积达4万亩,占全镇粮田面积的100%。秦南粮农协会技术服务覆盖粮食的产前、产中、产后所有环节,还对种粮确有困难的会员提供资金借助,所借资金不记息在售粮时扣还,千方百计帮助粮农解决生产中的困难。 三、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维护粮食流通秩序 粮食经纪人是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中的新生事物。我们立足抓好起步、着眼长远发展,着重从制度、监管层面入手,引导经纪人经营进入健康运行轨道,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促进了粮食市场有序竞争。 1、建立行业自律制度。我们按照市场引导、个人自愿的原则,通过成立专业组织,制定行业章程和公约,规范行规,实行行业自律。一是做到遵纪守法。加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宣传力度,引导经纪人积极参与粮食收购,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粮食收购政策,开展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竞争。二是做到诚实守信。加强“诚信为本”教育,引导经纪人树立“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理念,讲道德、重承诺、守信用,不克斤扣两,不掺假使杂,不压级压价,不限收拒收,不拖欠售粮款,不做坑农利益的事。三是做到服务农民。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引导经纪人为“三农”发展服务,成为服务“三农”的排头兵,致富奔小康的领跑人,农民朋友的知心人。楼王粮农合作社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经区委组织部批准,建立了党支部,开展“心系农村、为农服务”活动,逐渐使其成为购农民所产、供农民所需、帮农民所求的经济合作组织,被称为社员之家。去年帮助困难农民搞好生产,共借付资金15万元,低价供种50吨。 2、创新奖惩激励机制。国有粮食企业根据经纪人所在区域和业务能力,与其签订粮食收购责任书,并制订相关奖励政策,多收多奖,贡献大的重奖。同时对个别哄抬粮价、扰乱市场,有损农民利益和行业形象的粮食经纪人,及时给予教育和警告,情节严重的予以经济处罚,并取消其资格,较好地维护了行业的整体形象。龙冈粮库、粮食经纪人协会设立“奖励基金”,对收购量大、质量好、诚信度高的经纪人表彰奖励,树立典型,鼓励多收粮收好粮,该库经营效益逐年增加,已成为全区粮食行业的龙头企业。楼王粮农合作社对执行政策、诚实守信、交售量多的余勇权等社员还进行了嘉奖。 3、强化依法监督管理。我们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全社会粮食市场监管,鼓励和支持各类收购主体合法有序开展正常的市场收购,活跃收购市场。至目前,我区已发放《粮食收购许可证》392份,其中粮食经纪人285份。去年收购期间,我们配合工商、物价、质监等部门联合成立督查组,在全区开展收购市场专项执法检查,重点督查粮食经纪人是否持证照依法收购,是否坚持标准执行政策,是否存在不顾质量盲目抢购扰乱市场秩序和坑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对3家无证照抢购高水分粮的粮食经纪人现场提出警告,并限令其停止收购,较好地维护了市场秩序。 发展粮食经纪人队伍是一项利农、便民、兴企的事业,是国有粮食企业发挥市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虽然摸索了一些成功做法,但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新形势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协助区粮食局更好地发挥粮食行业协会的功能,不断创新发展粮食经纪人队伍,构建新的粮食流通服务体系,为支持“三农”,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