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粮食收购

河南省粮食部门积极做好夏粮收购准备工作



  2011年,国家继续在6个小麦主产省实行小麦最低价收购,目前最低收购价预案已正式下发,全省粮食部门正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夏粮收购顺利进行。

  一、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做好今年夏粮收购工作的责任感

  党中央、国务院对今年粮食和农业生产高度重视。继去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今年“三农”工作全面部署之后,针对年初粮食和农业生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务院又先后召开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等进行安排部署,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省是粮食大省,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我省粮食和农业生产,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我省提出明确要求。当前,全省夏粮生产形势较好,有望获得好收成,但受自然灾害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依然存在,再加之通胀预期较强,各主要粮食品种市场价格仍高位运行,市场价格上涨的压力较大,粮食市场形势仍然非常复杂。做好今年的夏粮收购工作,落实好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粮食价格合理水平上基本稳定,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稳定全省物价总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全省粮食部门积极组织,周密部署,采取各种措施,确保今年夏粮收购工作顺利进行。

  二、制定得力措施,积极稳妥做好今年夏粮收购工作

  一是认真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从目前我省粮食市场情况看,今年部分省辖市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可能性不大,但各地已经做好了政策执行的各项准备,一旦市场价格水平达到预案启动条件,按规定程序及时启动预案,保护农民利益。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将中央惠农政策传达到基层,让农民家喻户晓。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为售粮农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售粮环境。积极指导粮食收购企业认真执行政策,严格小麦收购价格标准,提升为民服务质量,切实把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及时和有关部门和单位沟通协调,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共同完成好今年小麦收购任务,让政府放心,让农民满意。

  二是引导和鼓励各类粮食企业理性入市收购。考虑到今年启动预案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重点加强对粮食企业自营收购的引导,指导国有及国有控股粮食企业适时入市收购,掌握粮源。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带头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切实发挥主渠道作用,为其他各类粮食收购企业做出表率。坚持理性收购,合理定价,加强经营风险防控,规范经营行为,不得盲目跟风抬价争购,带头维护粮食市场稳定。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为各类粮食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为夏粮收购创造一个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引导和鼓励各类粮食经营和加工企业开展公平竞争,搞活粮食流通。各地储备粮承储企业积极入市收购新粮用于轮换,减轻国家托市收购压力。

  三是积极做好夏粮收购备仓和收购器材准备工作。全省粮食企业对夏粮收购准备工作早部署、早着手、早准备,积极采取腾、并、挤等手段,扩大仓储能力。截止到5月31日,全省粮食系统共备仓容507亿斤,其中:房式仓415.8亿斤,钢板仓72.6亿斤,其他仓型18.6亿斤,基本能满足夏粮收购需要。各地还提前做好夏粮收购器材准备工作,对夏粮收购入库器材,早检查、早安排,对现有该维修的器材提前维修,提前养护,增加资金投入,购置夏粮收购所需器材,切实为夏粮收购顺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截止到5月31日,全省共准备输送机11226台、检测仪器6466台(其中,硬度仪2544台、容重器3922台)、清理筛4900台、汽车衡3174台、磅秤9477台、塑料布1529吨、油毡80588捆、麻袋2942万条、蓬布11907块、其他机械385台。

  四是加强小麦收购进度统计工作。各级粮食部门认真落实收购进度5日报制度和价格监测周报制度,扎实做好粮食收购进度统计和价格监测工作,督促收储企业认真履行收购统计数据报送义务。各地都加强了统计力量,增加统计投入,充实统计队伍,扩大统计覆盖面。加强统计检查,提高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充分发挥出统计服务功能。

  三、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维护夏粮收购工作秩序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国家收购预案要求,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切实加强对最低收购价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按照在地原则切实履行监管职责,采取抽查、巡查、交叉检查等方式,切实抓好政策落实。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入市收购资格和收购行为的监督。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查处压级压价、抬级抬价、质价不符、虚报进度、“转圈粮”套取补贴、骗取信贷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强对政策性库存粮食交易、出入库的管理和跟踪检查。对一经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责成有关部门和单位立即取消企业的政策性粮食收购资格,追究相关单位和企业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从事粮食收购的其他经营者也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规范其经营行为,切实维护收购秩序,确保夏粮收购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