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吉林省通化县粮食收储经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原贵林先进事迹 |
|
励精图治 甘为公仆 为粮食事业奉献忠诚 原贵林现任吉林省通化县粮食收储经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吉林省农特产品加工协会粳稻分会副会长、通化县绿金生态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吉林省有机农产品协会常务理事、通化县政协委员。2006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吉林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先进个人,2010年被评为全省粮食产权制度改革先进个人,并被通化市政府评为通化市劳动模范。 一、秉承先进经营理念,争做生态农业的“实践者” 为使“西江贡米”这一百年品牌得到持续、健康、稳步发展,更好地提升“西江”牌大米内在品质,自2001年任通化县粮食收储公司董事长以来,他主动与科研单位、育种专家挂钩,秉承“生态、有机、绿色、健康”的企业经营理念,传承、创新、发展清宫廷御用“西江贡米”的传统生产技艺,全力实施“西江”牌优质大米品牌战略。大胆采取种子引培、提纯、基地加农户等方式,通过实施“农业订单”,走“公司+科研+农户+基地”的模式,采取优质优价的原则进行订单收购。目前,订单农户已达686户、面积达4116亩,已建立标准化绿色食品稻米基地10万亩、稻田养鸭有机水稻示范基地1000亩,为水稻订单农民增收近1000万元。“西江”牌系列大米2003年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1年荣获吉林省政府颁发的“吉林省名牌农产品”证书;2003年荣获“全国优质稻米十大金奖”和吉林省“吉菜专用大米”荣誉称号;2004年“西江”牌大米和通化贡米荣获“吉林省名牌产品”证书;2005年被评定为“诚信名牌企业”;稻田养鸭有机水稻基地被指定为“吉林省有机稻米示范基地”。2008年“西江”牌大米被指定为吉林“鼎吉”大米,并被农业部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指定为向奥运会推荐的专用大米。 二、提升品牌价值含量,争做科技创新的“带头人” 自2001年以来,该公司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公众与营养发展中心委托,承担研发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中的“营养强化大米”产业化生产技术项目。在他夜以继日的精心指导下,该项目已经通过了国家粮食局专家组的评审,并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重点备选项目。同时,结合研发实践,他亲笔起草制定了《营养强化大米企业标准》、《留胚营养大米企业标准》,并在全国稻米博览会上进行交流;他撰写的《离心喷涂法生产营养强化大米技术》在《第三届全国粳稻米产业大会专集》上刊登发表;他指导开发的新产品经省和国家有关部门检测,各项指标合格稳定,已通过国家粮食局组织的专家组论证。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离心喷涂法生产营养强化大米技术的空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三、深化粮食体制改革,争做锐意进取的“改革者” 2004年全省粮改工作全面启动,县委、县政府考虑到他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多年工作经验,将收储公司列为通化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单位,并让其担任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全面主持粮改工作。由他亲自起草的《通化县粮食工业附营企业改革实施方案》和《通化县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案》获得县政府批准并准予实施。粮改期间,为了保障所属职工的切身利益,他吃透改革方案,用足政策规定,变企业职工“上访”为公司领导“下访”。为了不使老矛盾激化,他还充分发挥“高级政工师”的自身优势,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先后几十次到下属企业和信访户家中走访慰问。在对待上访人员问题上他总是将心比心,制定了“不推诿、不回避、不激化”的“三不”原则。一杯茶、一支烟,不厌其烦的劝说讲解,将他们进门时的“怒发冲冠”变为出门时的“和颜悦色”,在和风细雨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息访了多次上访事件、并成功平息了一起近百人的拟进京群体上访案件。历经6年的改制攻坚和不懈努力,于2009年6月在全省率先完成了粮改任务,所属粮食企业“三老”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筹集改革资金1543万元,清理历史挂账6700余万元,安置职工1092人,并与宁波企业合作,投资1.2亿元,组建了通化甬通粮储物流有限公司,新上5.3万吨粮食仓储项目。 四、创建农村棚膜经济,争做农民致富的“有心人” 2010年,在他的带领下,由通化县粮食收储经销有限公司发起,联合通化绿金食用菌有限公司、通化市贵华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和富江乡富尔江村110户农民共同组建了通化绿金生态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富尔江村投资近200万元,占地130亩,建大棚60个,种植香菇30万袋,带动80多名农民就业;并在都岭经济棚膜10号园区投资150万元,占地35亩,建大棚10个,种植木耳菌15万袋、猴头菌10万袋、元蘑菌5万袋。安置下岗人员40余人,每年可为农民增收近200万元。为农村生态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扩大多种经营项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农民专业合作社被吉林省食药用菌协会吸收为常务理事单位,他本人出任常务理事。 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争做抗洪抢险的“排头兵” 2010年7月31日,通化县发生了特大洪水。灾情发生后,他能够想政府之所想、急灾民之所急,根据灾情,主动向县政府提出启动粮食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及时向省政府、省粮食局汇报灾情,申请到了80吨应急口粮大米、2.6吨食用油,解决了灾民的粮油问题、稳定了灾民的心。他还亲自押车,冒着生命危险,向全县受灾较重的8个乡镇、10余个村屯送去了10天的应急口粮,共调运大米4500袋、方便面300箱、食用油564桶、蜡烛700支。出动运输车辆20台次,组织系统内参加救灾人员100余人,并积极组织所属企业及职工为灾民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充分发挥了抗洪救灾的主力军作用,他本人被县防汛指挥部推荐为抗洪救灾先进个人。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