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枫岭头粮食储备库主任张来生先进事迹



粟海方显能人本色

  张来生自1982年12月从部队退伍安排到粮食部门工作,至今已有29个年头,先后担任鄱阳县桐山米厂厂长,鄱阳县第一制米厂厂长,1999年12月,调原上饶地区粮食局工作,任地区(市)粮油储运总公司总经理,粮油批发市场主任,2004年6月,任市枫岭头粮食储备库主任。20多年来,无论在什么岗位,做什么工作,他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干好一行。工作上始终高标准、严要求,作风上扎扎实实,精益求精,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多次受到了上级的表彰奖励,1994年至1999年连续五年被鄱阳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青年企业家”,1997年获“江西省优秀青年企业家”称号,1998年获“全国优秀经营者”称号,2006年,当选上饶市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2007年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

  张来生2004年6月到上饶市枫岭头粮食储备库任职时该库正在筹建中,只有空落落的五栋仓库。2010年,枫岭头粮食储备库已经拥有九栋仓库及近亿斤的库容量。一走进粮库,花团锦簇,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的开展,让人赏心悦目。粮库所有的一切变化都来自一个关键人物──张来生。

  说起张来生,全粮库16名职工很敬重他。收粮繁重时节,职工们常常需要一个人干几份工的连轴转,没有一人发出怨言。

  “士为知已者死”、“张总太理解我们”这是粮库职工从心底发出的心声。建库伊始,资金较为缺乏,一名职工因收粮中暑昏倒,张来生立即调来库里唯一一部车及时送职工去医院就诊,而自已则顶着炎炎烈日,挤公交车去市局开会。在经济条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每年花上一定经费送职工去市局、省局以及浙江、安徽等省考察学习。最令职工感动的是每年收粮时节,一些职工家住在鄱阳、余干等地,张来生总会安排车把职工的家属、小孩接来团圆。

  林林总总的事情总让职工们感动,大家也就“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地认真工作。大家都看到张来生同职工一样,吃食堂,睡办公室。粮食输送机的皮带断了,为不耽搁收粮,他也抢上前修理。

  每个星期,张来生总要巡查九栋粮仓二个小时,看看有没有虫子、霉粮等现象。测测粮温,时不时上粮堆上赤脚踩踩。正是因为领头羊的热爱和奉献,才能率领枫岭头粮库从“一穷二白”成为市本级粮食经济的顶梁柱。

  商道诡谲,粮食行情起伏不定。然而从2004至今,籴进粜出,枫岭头粮库就未失手过一次,每一次都满载而归。

  1982年,张来生进入粮食系统,经过刻苦学习,他很快熟悉了相关业务,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他在1987年就初露锋芒。这些年来,给了张来生最好展示自已的舞台,在把握市场、粮食走势的判断上都有自已的见解。2007年粮食行情起伏不定,但张来生还是进行了准确地预判,该出手时就出手,为粮库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8月,一个机会摆在了张来生面前,福建省福鼎县的省级储备粮竞价采购。这个消息让张来生辗转反侧,做还是不做。看到窗外农民积极地把粮送到粮库,想到这些年为了收粮,他宁肯自已没有空调也要腾出空调办公室给等候送粮的农民休息,为保证粮库质量所做的点点滴滴,最后张来生还是做这一单生意。

  生意果然颇费周折,对方对粮食质量要求高,来回跑了很多次后,对方最终被张来生的诚意所感动和粮食的质量所折服。粮库也通过销售出1800吨自营粮获利40多万元。

  张来生工作实在,并且能够吃得苦。几年来,每年在收粮食高峰期时,他经常驻在库内二个多月,随时处于备战状态。工作让他有一种满足感,也取得不少骄人的成绩。然而工作也让张来生心中留下了不少遗憾。

  2008年7月,张来生的父亲病重住院,家里人多次催促张来生回鄱阳镇去见父亲一面。此时又恰逢收粮的高峰期,前来交粮的车子骆驿不绝,多种事情也拖住了张来生多次想回去看看父亲的脚步,他最终等来的是父亲去世的噩耗。在处理后事时,他前后仅仅花了四天时间,就匆匆赶回工作岗位,继续夜以继日地忙碌着。如今,此事已过了二年。闲暇时,张来生常常想起此事,在工作和亲情这道选择题时,他还是会选工作。当了枫岭头粮库的领导相当于当了市局半个家。他觉得有责任、有义务把粮库工作做好。

  展望未来,张来生满怀信心地说:“今后会审时度势、抓住时机,用超前的思维抓紧抓好粮食的收购工作,让我们的工作领先于同行。继续用好国家的各项粮食政策,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抓好政策以外的粮食购销工作,引导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粮食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