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慈利县燕子洞粮库主任、党支部书记符立鹏先进事迹 |
|
披荆斩棘创业歌 符立鹏,土家族,现任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燕子洞粮库主任、党支部书记。1999年12月,符立鹏在粮食系统实行“双置换”改革试点中被任命为慈利县燕子洞粮库主任。他全身心投入,开拓进取,创新争优,带领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从改制中走出困境。他勤奋务实,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因长期工作劳累落下多种疾病;他淡泊名利,以人为本,是名副其实的以粮库为家、关爱职工的好当家人。10年来,慈利县燕子洞粮库在他的领导下,不断赢得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企业资产净增500余万元,年盈利近百万元,成为张家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重点建设的粮食骨干网络库。 一、临危受命,带领企业走出困境 1999年底,国有粮食企业普遍亏损,“三老”包袱沉重,经营举步维艰。慈利县粮食局决定推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并首先在处于半停产状态的燕子洞粮库和县大米厂实行“双置换”改革试点。符立鹏经过局党委的一番考察,被任命为慈利县燕子洞粮库主任。 符立鹏是1980年参加工作的粮食局老职工。1992年,他响应“精简机构,鼓励机关干部自主创业”的号召,停薪留职,创办了一家大米加工厂,年净收入达10多万元。局党委看中了他两点:一是突出的经营管理能力,二是敢于创新、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领导担心他难以舍弃白手起家创下的企业,而他的一席话最终还是让局党委坚定了任用他的决心。他说:“我离开单位7年,能够在市场立足,是粮食局培养的结果,现在大家需要我,我一定服从安排,尽心尽力。” 符立鹏接下的两家企业,共有职工112人,账面亏损达200多万元、拖欠职工工资近百万元,而可供支配的资金仅几万元,可谓困难重重,危机四伏。上任伊始,他把稳定干部职工的思想情绪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首先以个人名义借贷了86万元,补发了职工工资。接下来,他着力解决分流人员和启动经营,而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仍然是资金。符立鹏带领一班人,在澄清家底的基础上,将企业现有资产分为生产经营需要的保留资产和可供处置的闲置资产,保留资产采取银行抵押贷款,闲置资产采取拍卖租赁,多管齐下,同步运行。经过3个月的努力,符立鹏共争取到银行流动资金贷款850万元,变现资产420万元,年租赁收入30万元,使企业经营得以启动。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一年的运行,燕子洞粮库有了两大变化:一是企业购销经营量达15000多吨,盈利40多万元,偿清了企业全部债务;二是对企业职工进行了一次性全员身份置换,并择优返聘员工22人,重新建立起劳动关系和岗位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使企业摆脱了历史包袱,走出了困境。 二、居安思危,谋求企业生存发展 符立鹏同志深知:只有居安思危,负重前行,企业才能谋得长久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增强企业的生机与活力,符立鹏注重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向职工分析形势,灌输“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强化员工的危机感和主人翁意识,同时采取各种方式培训,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锻炼职工应对风险的能力。二是投入资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5年来利用企业利润共累计投入资金260万元,维修改造仓库5栋,并配套添置了进出粮机械、清理筛、循环熏蒸、机械通风等设施,使粮库仓储条件得到极大改善,2006年成功获得省级储备粮承储资格,并被列为湖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网络粮库。三是提高企业综合经营能力。先后投资180多万元,对大米加工厂进行更新改造,维修了车间,更新了精米加工设备,加工生产能力和加工工艺得以显著提升,所生产的“一季青”中籼米、“好媳妇”水晶米牢牢占领本地市场,粮库步入稳步发展的轨道,连年盈利,2009年利润达91万元。 符立鹏心里想的始终是企业的发展。目前,一个依托慈利县域承接湘西北地区粮食产销的区位优势,致力于粮食产业化经营的蓝图正在稳步实施。2009年,该粮库与张家界利民种业有限公司、慈利县老年科协合作,在该县零溪、二坊坪两个乡镇分别建立了“天然富硒红米”种植基地,尝试着探索“经营企业+科研单位+种粮农户”的山区特色水稻产业化经营新路径。为了缓解当地粮食收储仓容不足的矛盾,2009年初“慈利燕子洞粮库改扩建项目”经湖南省发展改革委核准,拟在3年内新扩建2万吨标准平房仓。目前已自筹资金200余万元,计划2011年先期扩建5000吨平房仓,以保证新增县级储备粮的仓容需要。与此同时,他着力在提升稻谷精深加工能力、创特色优质品牌上下功夫,以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三、勤奋务实,以人为本深受拥戴 为了胜任本职工作,符立鹏坚持自学经济管理课程,2006年获得了国家自学考试大专文凭。工作中他始终坚持率先垂范,10年来,他的所有节假日基本都是在粮库值班,每遇恶劣天气,他最放心不下的是粮库,即使深更半夜也要进仓检查。由于常年超负荷工作,他患下了多种疾病。2008年5月,为了按期完成库存清查任务,他连续七日七夜坚持在粮库组织实物盘点清查,眼底充血而延误了最佳手术时间,造成血管破裂、视觉神经损伤,左眼几乎失明。他几次因鼻窦炎、喉部息肉住院手术,而稍有恢复就立即投入工作。 符立鹏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职工唐君峰长期身体不好,爱人没有工作,又患严重肝病,儿子上中学,一家3口仅靠他一人工资生活。符立鹏像亲人一样关心他,每年都给他家发放困难救助,还亲自到工会、民政等部门为他争取特困救济和医疗补助。老职工张召辉,身患严重的精神疾病,父母双亡,失去依靠,只能常年住院,每年医疗费用五、六万元,一直都由粮库负担。每到逢年过节,符立鹏都要前往医院看望他。这种视职工为亲人的关怀体贴,职工们看在眼里,敬在心里,大家都深深拥戴着这位当家人。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