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县粮食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凤禄先进事迹



粮食基层优秀的领头人 国企改革创新的开拓者

  李凤禄同志自2004年担任天津市静海县粮食局党委书记、局长以来,以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敢为人先的胆识,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抢抓机遇,创新求进,探索出一条在新形势下粮食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子。短短6年,使该局下属的企业效益、资产总量、仓储能力、职工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分别增长了6至10倍。在工作中,他关心职工疾苦,坚持廉洁从政,展示了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风范。2001~2003年连续3年被天津市总工会授予“九五”、“十五”立功奖章。

  一、伫立改革潮头,他激流勇进,靠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儿,引领粮食系统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2004年8月,李凤禄上任伊始,三道难题摆在他面前:一是体制机制制约发展。静海县粮食系统实行的是粮食局、粮油公司、粮食购销公司三足鼎立的行业管理体制,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内耗严重,资源浪费。二是资产质量低下。特别是一些农村边远粮站名存实亡,却占压着大量的资产。三是连年亏损,职工队伍人心浮动,全系统职工1265人,在岗无几,收入无几,38个小企业包袱沉重。

  从事30年多年粮食工作的李凤禄深知,只有深化改革,静海粮食事业才有出路。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他决定向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亮剑”。实行局党委领导下的“一局一司”粮管体制,实现了政企责权分明,管理协调一致,经营统一有序,发展良性循环,使静海粮食管理体制创新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本着突出主体,强化主业,去小留大,化零为整,去弱留强的原则,撤消了35个小企业,共置换出资金8000万元。在此基础上,他本着“无情改革,有情操作”的原则,深入推进1082名职工的身份置换,实现了全系统人员身份应换尽换的目标,并千方百计为置换身份后的职工谋出路。一是开办快餐店服务业等安置150人就业。二是积极协调县有关部门,帮助“4050”人员安置公益性岗位。由本局每年出资20万元,确保了300名下岗职工的生活来源。

  李凤禄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了三大难题,企业健康发展,职工和谐稳定。县委书记孙文魁说:“探索了体制机制,维护了职工稳定,促进了粮企的健康发展,改革是成功的。”

  二、放眼发展大势,他捷足先登,靠着一股创新求进的睿智,实现了主要经济指标的倍增

  两强相争勇者胜,棋逢对手看先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抓住了机遇,谁就抢占了发展的至高点。2008年,李凤禄审时度势,果断决策,抓住国家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给粮食部门带来国债支持、信贷政策放宽及建材价格下降等难得的机遇,做出了兴建古城粮食储备库的决定,仅利用国家政策就节省资金5000万元。同时,求得市发展改革委和市农发行等部门的支持,争取建设贷款5000万元,并得到了250万元的国债支持,为重大项目建设注入一泓清澈的活水。

  多年的奔波劳碌李凤禄自1996年以来就患高血压、冠心病等症,但他认为,作为党员干部,只有舍自已为大家,想在前,干在先,才有号召力和凝聚力。为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他节假日不休息,深入工地研究工程,现场解决问题。功夫不负苦心人。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12栋共25万吨的仓房建设任务,当年存粮8.1万吨,创收480多万元。

  李凤禄带领班子成员抢先一步,走活了粮食发展的这盘棋。六年来,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倍增。固定资产由2004年的4600万元增长到3亿元,增长了6.5倍;仓储能力由5万吨增长到35万吨,增长了7倍;主要收入由500万元增长到3000万元,增长了6倍;职工年均收入由6000元增长到6万元,增长了10倍。

  三、作为党员干部,他心系群众,靠着一股亲民爱民为民的炽热情怀,创造了和谐稳定的氛围

  李凤禄时刻心系解除劳动合同、离开粮食系统的职工。帮助543人领取了失业保险金,为其在劳动部门争取到了每人3000元的自谋职业补助金。在他的倡导下,静海县粮食局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仅2008年就募集资金5万元,对80个困难职工进行慰问。机关干部田力患红斑狼疮,为治病花去20多万元。李凤禄个人拿出1.5万元给他补贴家用,中秋、春节还带着慰问品到他家里慰问。田力的妻子逢人便讲:“老田只是一名普通干部,李局长心里总想着,这份恩情咱不能忘。”子牙粮站退休职工李玉良、供应站退休职工王福江等多名生活困难的职工也都得到过李凤禄本人及粮食局的资助。

  李凤禄把对职工的感情看得比金钱更厚重。历年来,他累计获得上级的各类奖金37.4万元,但他一分钱也没装入自己的腰包,让局办公室作为奖金发给局机关干部及离退休老同志。2010年春节,离休的副局长赵士鹏接过给他的1000元钱时,心情无比激动,他哽咽着说:“这可是凤禄个人的钱呐,都给大伙分了,这样的局长咱服气。”

  四、身处领导岗位,他公正廉洁,靠着一股凛然正气,赢得了干部职工的尊重与爱戴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李凤禄十分注重自身形象。坚持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已之心,自觉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涉及重大决策时,始终坚持集体决定,并从机制上堵住贪腐的大门。在35个企业资产置换时,每一个都公开拍卖,并由国资委、纪检、审计等多个部门全程监督操作,确保权力的干净运行。2008年12月建古城粮库时,他凭着原材料将涨价的科学预测,果断决策,提前招标,使建筑成本节省3000万元。

  2004年10月上任之初,李凤禄以600万元的价格为粮食局买下一座废弃石油库。当时,一个民营企业找到他,想以800万元的价买走油库,并称给个人一定的好处,当即被他拒绝,并向局党委会汇报了情况,而在此后与三合众诚石油公司的合资中,以1100万元的价格入股,使粮食局的资产升值500万元。

  李凤禄常说,做人要堂堂正正,要像李源潮同志说得那样:做一个让组织和领导放心的人,做一个让家属和亲人引以为自豪的人,做一个让朋友和同事敬重的人,做一个回首往事而问心无愧的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