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广洲先进事迹



团结务实谋发展 创新创优争一流

  刘广洲同志2000年11月调任淮阴市(今淮安市)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至今,在粮食系统连续工作已11年。刘广洲同志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他热爱粮食事业,在他带领下,淮安市粮食局目标考评、招商引资、工作创新、向上争取、宁淮合作、党建目标、文明机关考评等重点工作一直名列市级机关前茅,并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2007年淮安市粮食局被省人事厅、省粮食局联合表彰为全省粮食系统先进集体。2009年获得全省清仓查库工作优秀组织奖和“全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先进单位”称号。刘广洲同志多次受到省局、市委市政府的表彰;2009年被国家粮食局表彰为“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先进个人”;2006年被市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一、勇推改革除沉疴,创新机制焕生机

  上世纪末,淮安市粮食购销企业亏损严重,企业举步维艰。受命于危难之际的刘广洲同志经过深入调研,2001年元旦刚过,就召开干部职工大会,出台一系列措施,拉开改革的帷幕。在政企分开方面,充分发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运行能力,努力搞活经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在主附营分离方面,建立新型的工贸一体、优势互补的企业协作关系。在职工身份置换方面,认真解决好职工身份置换和人员分流的问题。在转换机制方面,先定编、定员、定岗,再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竞争上岗,提高企业的市场控制力和竞争力。良方治沉疴,截止2009年底,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由原来的197个整合为146个,其中兼并39个、出售转让10个,企业改制面达100%。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扭亏为盈,利润逐年攀升。全市粮油工业企业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68.2亿元,利税总额8850万元,其中市直实现销售收入11.5亿元、利润3120万元,分别是“十五”初期的3.9倍、2.2倍、2.6倍和3.4倍。

  二、心无旁鹜抓发展,高屋建瓴壮产业

  一是做大做强,培育龙头企业。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工作联系点及例会制度,积极服务企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品牌建设,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十五”以来,全市粮油工业技改投入达16.28亿元,开发新品380项,形成了食品加工与饲料加工两大精深加工产业链,全市粮油精深加工能力超150万吨,占总加工能力的30%以上。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8个,“新象”面粉为中国名牌农产品,国家“放心粮油”产品20个。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有民康油脂、天参农牧2家,龙头企业数量全省三分天下有其一。认真承办三届“中国(淮安)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淮安共获7个金奖,累计签订稻米销售订单165份,稻米贸易量达210万吨,赢得了“全国好米在江苏,江苏好米在淮安”的普遍赞誉。2008年,为改变该市稻米加工产业链不强,产、加、销脱节,大米品牌繁杂等状况,刘广洲同志对“淮安大米”品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整合。全国率先、全省唯一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市级地理证明商标、组建市级稻米协会,获得“江苏名牌产品”称号。“淮安大米”销价高于其它品牌大米每公斤0.20~0.40元,最高的高出0.80元。二是引资招商,谋求跨越发展。十年来,引进项目54个,累计协议引资22.8亿元,到位资金16.5亿元,年年超额完成招商工作目标任务,位列市直单位前列,连续多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三是发挥优势,再造“天下粮仓”。为策应淮安建设大城市和苏北重要商埠的要求,打造现代粮食物流体系,2008年提出“413”粮食物流工程计划,完成情况良好。在全省28家首批中心库中,淮安拥有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十年来,共争取省级储备库点资格12个、国家储备库点资格8个,分别位居全省第二、第一。截止2009年底,累计投入16.8亿元用于建设仓库及相关设施,增加仓容83.26万吨,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初制定的15万吨计划,全市仓容总量已达182万吨。

  三、万家冷暖记心头,服务“三农”求实效

  一是多措并举,全力服务“三农”。把为农服务作为粮食工作的立足点,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努力服务“三农”。2008年,刘广洲同志组织人员积极争取小麦品种、等级的变更认定,全市售粮农民仅由小麦品种差价和等级差价调高增加的收入就达2亿元以上,在全省增幅最大。2009年,收购总量、托市收购量、芽麦收购量均居全省第二,收购总量再创历史新高,促进农民增收2亿多元。特别是因天灾出现大面积芽麦时,淮安市在全省最先调查检测,最先上报灾情,积极争取国家放宽收购标准。批准收购后,芽麦价格每斤上升近0.2元,全市共收芽麦6.1亿斤,为农民挽回损失1.2亿多元。二是依法治粮,服务企业发展。高度重视依法治粮,努力稳定市场环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每年都要组织相关培训班、座谈会,出台各项制度,提升执法水平。积极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活动,没有发生一例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三是提升素质,建设一流队伍。制定了《淮安市粮食局机关管理工作制度》,勤政廉政风气进一步强化,十年来全局无一例违法违纪案件发生。制度的规范,工作的锻炼,逐渐形成了一支能打硬仗、打胜仗的淮安粮食人队伍。在2001与2009年两次大规模粮食清仓查库工作中,淮安市粮食部门都能圆满完成上级交予的任务。省局王元慧局长亲自批示:“在全国清仓查库工作中,淮安为江苏增了光添了彩”,并号召全省粮食系统学习淮安过硬的工作作风和争创一流的精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