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葆春先进事迹



倾情行业发展 心系万家温饱

  陈葆春,男,中共党员,1979年6月参加工作以来,历任乡政府副乡长、乡党委副书记、书记,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书记。2005年8月调任中共郴州市粮食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以来,尤其是2007年4月就任局党组书记、局长以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恪尽职守,廉洁从政,团结带领全市粮系干部职工致力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行业发展,赢得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干群的普遍赞誉,全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被国家粮食局评为全国先进,军粮供应工作多次被评为全省先进,抗冰救灾粮食供应工作分别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省粮食局表彰。

  一、勤学善思,多谋善断

  陈葆春同志常说:“思路决定出路,决定事业的兴衰成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针对粮改后粮食行政管理工作发生的根本变化以及行业干部职工中普遍存在的“怀旧”情结,他带头解放思想,积极引导粮食部门的干部从根本上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增强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国有粮食企业的代言人为全行业公平竞争秩序的维护者,自觉将粮食行政管理工作定位于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经营者护航和为国家粮食安全尽责。

  为准确把握新时期新形势下粮食工作的脉博,他一方面认真研读、深刻领会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措施;一方面加强粮食经济理论的学习,坚持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探索、总结、积累、提高。近几年来他撰写的《做好购销市场化形势下的粮食工作》、《粮食部门服务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四帮”》、《履行职责、搞活流通,确保我市粮食安全》等调研和理论文章先后在省、市党报党刊以及《粮油市场报》、《粮食科技与经济》等专业报刊上发表并获奖,其中多篇调研文章进入领导决策视野,较好地指导了粮食工作。

  二、锐意改革,心系发展

  陈葆春同志经常对班子成员说“只要是关系到粮食安全和行业发展的事,我们责无旁贷,再难也要去做。”他到粮食部门工作时,适逢全市国有粮食企业两个置换改革的关键时期,当时,一些企业职工因身份置换补偿、养老保险等问题陆续到市局上访。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他不回避问题绕道走,也不违背政策乱表态;既坚决按照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又做到了有情操作。由于措施得当,全市粮食流通体制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改制工作顺利达到了预期目标,“三老”问题全面解决,全行业1万余名职工全部转换了身份,库存老粮全部处理完毕,政策性挂账全部得到认定并按规定剥离。

  为培育、扶植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他三管齐下:一是引导粮食企业按照“公司+基地”等模式,落实粮食订单面积,使得全市年粮食订单种植面积连续多年保持在130万亩以上。二是协调银企关系,先后为龙头企业争取到银行贷款15亿元,争取到各级财政贴息贷款5120万元。三是帮助龙头企业创优品牌,切实提高郴州粮油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裕湘”牌挂面先后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银都”牌大米等7个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苏仙”牌茶油先后被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铁道部等国家机关后勤配送中心列为指定供应产品,湖南省政府将其确定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湖南专供礼品。

  三、抗冰救灾,心忧万家温饱

  郴州是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一遇灾害,粮食应急保障供应工作就首当其冲。

  2008年初,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袭击郴州,粮食保障形势异常严峻。然而就在此时,他接到宜章乡下家里的电话,获悉年逾八旬的老父病危。班子的同志知道后,纷纷劝其回家看望一下老父亲。

  一边是全行业繁重的抗冰救灾和全市粮食供应工作,一边是父子生离死别的亲情挂念。怎么办?在高度的责任感面前,葆春同志含泪选择了前者。

  在那非常的40多天里,他吃住在办公室。饿了,泡袋方便面充饥;困了,就在办公桌上打个盹。

  为更好地指导行业抗冰救灾工作,他深入企业一线,靠前指挥。在郴州粮机公司,他刚将在钢架厂房顶上试图除冰保厂房的工人动员下来,将在厂房里搬运设备的工人疏散出来,厂房就倒塌了,当时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变色,如果稍迟一点,后果将不堪设想;在裕湘面业公司,他与企业负责人一道,指挥转运面临倒塌的原料库和成品库房内的粮食,将损失减到了最小;在国家粮食储备一库、三库,他仔细查看库房安全,排查安全隐患,确保了全行业在大灾中没有损失一粒粮食。

  为备足救灾粮源,保障市场供应,他先后组织调入1008吨大米,帮助粮食加工企业自主发电生产加工大米2000多吨;督促军粮供应站为驻郴援郴部队送粮200多吨,有效地化解了危机,稳定了市场。

  当他接到父亲不幸病逝的消息时,虽然也流下了愧疚的泪水,但他强忍悲痛,依然奔波在抗冰救灾粮食供应工作第一线。他的身先士卒,激发了全行业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取得了行业抗冰救灾和全市粮食工作的全面胜利,实现了市委、市政府“不因冰灾饿死一个人”的粮食供应目标。

  为建立健全粮食应急供应保障长效机制,冰灾后,他顺势而为,牵头组织制订了全市粮食应急预案,在全市确立了58家粮食应急保障供应企业,并与其签订了应急供应协议,有力地保障了粮食流通市场秩序和粮价平稳。

  “个人的事再大都是小事,职工的事、群众的事、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工作中,他始终牢记着这两句话。2009年7月,他因病住院治疗期间,一直将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状态,有时还将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召集到病房商量工作,把病房当成了他的第二办公室和党组会议室。为了更好地指导粮食收购工作,他经常是拔下针头就出发,同志们感慨地称他为“工作狂人”。基层的同志到机关来,他不论工作多忙都要抽时间接待,认真听取汇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扶贫点群众和企业职工遇到生活困难,他都带头捐助。群众都说:“像陈局长这样的领导干部,我们欢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