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粮食局党委书记、局长马有成先进事迹



改革创新 锐意进取
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不平凡的业绩

  马有成同志现任天水市粮食局党委书记、局长。三十多年来,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他都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始终牢记职责、锐意进取、忘我工作,特别是担任天水市粮食局党委书记、局长期间,他带领局党委一班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建立健全区域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为抓手,以发展繁荣天水粮食经济为目标,勇于改革,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确保区域粮食安全,探索出了一条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行政管理的新路子,为促进天水市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天水市粮食局2006年被甘肃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07至2009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先进单位”;2008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2010年被评为2009年度“全国粮食系统清仓查库先进单位”;在2008和2009年度甘肃省粮食局综合考评中连续两年获全省一等奖,荣获各种表彰奖励50多项。他个人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各类表彰荣誉12项。

  一、加快改革发展,激发粮食行业的生机活力

  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在粮食流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一是改制非政策性经营企业产权。按照“五个整体,一步到位”的形式,通过出售、转让、股份制改制和依法破产等措施,使非政策性经营企业全部退出国有经济序列。二是全员置换购销企业职工身份。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粮改政策、维护好职工利益”的原则,采取“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工作方法和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全市共置换粮食购销企业职工身份2754人,顺利完成置换任务。三是重组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布局。坚持“刚性化改革,人性化操作,阳光化运行”和“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努力做到让参与改革者“走的顺心,留的安心”,确保改革工作平稳推进。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由86户精简为14户,保留骨干经营网点35处,职工人数由改革前的4660人精简到1240人,没有发生一起寻衅闹事、上访诉求的问题。四是不断完善军粮供应管理体制。针对大部分县军粮供应数量少、人员多、费用大的现实问题,他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和调整,撤销了四个县区军粮供应机构,改由市军粮供应站负责常年配送,并制定了军供粮油质量比国家政策规定高出一个等次的制度,实行“三优一满意四个一”规范化服务模式,全市每年为部队送粮送油到军营率达到了95%以上。五是改革国有粮食企业运行机制。坚持改革促发展的思路,制订了《国有粮食企业绩效考核办法》,对企业法人实行“契约化”管理,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建立目标考核、风险抵押、兑现奖罚的目标管理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全市国有粮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搞活经营的积极性,使全市国有粮食企业进入了效益逐年提高、国有资产逐年增值、职工收入逐年增加的良性发展轨道。

  二、勇于探索实践,走出粮食流通管理新路子

  率先在全省出台地方粮食重大安全应急预案。随着全国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的全面放开,天水市作为粮食主销区受全国粮食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和牵制越来越大。他带领工作组,经过反复调研,于2004年10月制订出台了《天水市粮食市场供应工作应急预案》。同时,为进一步强化特殊情况或突发事件下区域粮食市场安全调控能力,健全政府系统快速反应机制,防范区域粮食市场风险,在他的多方努力下,经市政府同意,成立了天水市重大粮食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于2005年6月制定出台了《天水市政府重大粮食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为应对区域粮食安全重大事件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机制保障。

  率先在全省完成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改组工作。2006年甘肃省政府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列为全省“四加一”改革的重点后,他积极争取政策,用心领导改革,凡事处以公心,处处以人为本,稳步推进改革,妥善解决“三老”问题,于2006年底圆满完成了天水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改组任务,最大限度地减轻了企业改革阵痛,保障了分流职工切身利益,做到了国有资产优化组合。

  率先在全省建立地方粮油储备体系。根据国务院“建立地方粮食储备”的政策精神,马有成同志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宣传动员,积极组织筹备,于2004年4月联合三部门向市政府呈报了《关于建立市级粮食储备体系的紧急请示》,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协调相关部门,当年即拿出90万元建立了市级粮食储备1000万斤。第一批市级粮食储备启动后,他又积极向市政府争取,要求各县区政府根据当地财力和区域粮食安全实际逐年扩大地方粮食储备规模。目前,全市粮食储备总规模已达1.49亿斤,食用植物油储备250万斤,实现了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在全省建立最早、粮食储备规模在全省最大。

  率先在全省健全粮食行政执法体系。依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监管全社会粮食流通的职责,马有成同志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情况,专题请示,提出了“确立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新职能、确立新的执法机构、确立粮食监督检查人员”新设想,经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天水市粮食稽查支队(副县级事业建制)。他又积极上下协调,督促各县区政府努力建立健全全市粮食行政执法队伍体系。2007年底,全市五县两区粮食稽查大队全部挂牌运行,依法实施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有效地遏制了非法收购、加工和销售,规范了粮食市场经营行为,确保了粮油市场秩序的稳定、有序运行。

  三、时刻牢记职责,体现廉政民主的工作作风

  他作风民主,精诚团结,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搞“一言堂”,凡各项政策措施出台、工程项目招标、人事任免等都经过集体研究决定。对班子成员提出的不同意见,能够做到开诚布公、求同存异、坦诚相见,使班子成员个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班子团结,上下心齐的和谐工作环境。同时,特别注意从自身行为上引导同志、从切身感情上团结同志、从共同事业上激励同志、从纪律原则上约束同志,各项工作求真务实,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从不玩花架子。他清政廉洁,严于律己,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他先后为全市粮食系统争取项目资金2400多万元,从未发生挤占挪用或向企业摊派费用、吃拿卡要的问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坚强的个人魅力和领导干部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面对危机时刻,彰显出共产党员优秀品质

  “5•12”汶川特大地震,波及天水,损失严重。在地震发生第一时间,他火速召开机关全体人员紧急会议,果断部署抢险救灾,沉着指挥查看统计灾情,迅速部署确保救灾部队粮油供应和市场救灾应急等重大事项,并不顾个人安危、冒着余震危险带领人员现场指挥抢险救灾。为落实好《天水市抗震救灾期间粮油市场应急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和《天水市抗震救灾期间军粮应急保障工作实施方案》,他细化工作,责任到位,组织粮食加工企业连夜抢修受损设备,加班加点生产,保证了全市粮油供应、市场价格平稳和社会人心安定。2008年5月20日晚10点多钟,有部队紧急出动,要求晚上12点前立即提供纯净水、方便面、火腿肠等食品,他亲自联系大型商场紧急提货,不到两小时即送到部队,保障了部队急需。6月初,国家紧急动用中央储备粮救灾,连续三次下达从天水调拨出库中央储备小麦7000余万斤。面对艰巨任务,他带领职工和官兵,日夜加班、灌包装车,连续作战二十多天,圆满完成了中央储备粮的救灾出库任务。

  在抗震救灾初期的一个多月里,马有成同志几乎没有休息过,眼睛熬得红肿了,身体累得消瘦了,但他始终不顾个人安危紧张地忙碌着、拼命地奔波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彰显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坚强党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