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粮食局先进事迹



一心一意贯彻科学发展 聚精会神做好粮食工作

  几年来,顺义区粮食局在粮食工作上,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近年来北京市粮食流通工作会议精神,在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粮食局的指导和帮助下,科学利用各种手段,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做文章,在全面落实“地区粮油供应充足、保持粮食流通基本稳定”上下功夫,在基础工作、行政服务、调查研究、发挥职能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步。

  一、科学利用宏观调控手段,确保粮油市场稳定发展

  近年来,顺义区粮食局认真落实上级的粮食宏观调控工作方针,正确认识并科学运用市场监测、行政服务和监督检查多种手段,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有效确保了区内粮油市场供应充足、稳定发展。

  (一)进一步加大粮油市场信息监测力度,及时、有效把握市场行情。民生工作无小事,粮油价格走势直接关系社会稳定,而市场监测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其产生的数据真实、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上级部门的进一步决策,因此十分重要。为应对市场粮油价格波动的客观形势,他们从思想上,准确认识监测工作重要性的同时,工作中通过“抓直接”和“直接抓”,进一步加大市场信息监测工作力度。“抓直接”就是抓好市场信息监测的主要工作内容的落实,加强监测点工作人员、记账户业务指导,加强交流沟通,使其了解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确保第一手数据真实有效;“直接抓”就是坚持深入市场基层、深入居民家中落实工作。一方面,在流通渠道上,以顺义石门市场、国泰商场等粮油批发零售企业为主,巩固形成监测网点22个。围绕市场米面油货源、价格、库存情况进行重点监测,及时形成监测信息。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实现每日一报。另一方面,在消费渠道上,稳固做好119户城乡居民记账式抽样调查工作。市场监测工作的有序落实,从数据上及时掌握了该区粮油市场品种、货源情况和居民消费情况,为市局的监测决策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进一步加大行政服务工作力度,维护粮食市场秩序。变管理为服务,在深入了解种粮农民在卖粮方面的实际需求基础上,面向企业做好粮食收购资格审批管理工作。对已取得收购证的企业重点加强后续监管,要求依法合规收粮,按时上报粮食收购和库存量。他们坚持在夏粮收购工作中进行现场督查,以有效发挥监督职能,保证购销秩序,维护种粮农民利益。2010年,顺义区夏收小麦面积达到24万亩。共有23家企业取得粮食收购资格证,其中国有企业11家,非国有企业12家。

  (三)进一步加大粮食收储企业监督检查力度,确保粮食储备质量和安全。为进一步落实储备粮规范管理工作,按照市局的工作部署,针对辖区内市储备粮、区储备粮承储企业进行了规范检查。共检查顺义粮油总公司承储的市级储备粮114个库位12万吨,区级储备粮1.74万吨,质量卫生和安全生产情况良好,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专账管理和专仓储存情况符合规定,轮换任务有序开展,费用补贴基本落实。

  二、科学完善粮食应急机制,保障粮食安全

  (一)健全粮食应急体系,区级储备再上新台阶。根据北京市粮食局及《北京市粮食供给应急预案》的要求,2007年他们编制了《顺义区粮食供给应急预案》,得到了顺义区政府的批准,顺义区粮食供给应急体系初步确立。2010年,粮食应急工作继续受到区政府的重视,该局根据市局关于下达《区县粮食储备规模指导性计划的通知》,进一步调整粮食应急储备规模,完善了应急网点布局和应急加工环节。

  (二)健全粮食应急检查机制,确保“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在可能出现突发事件、突发情况的背景下,为确保粮食应急工作随时满足情况要求,他们参照市局相关办法,坚持深入基层,进一步健全粮食应急检查督办机制,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对区级储备原粮和成品粮的账实相符、专账专仓、质量卫生和防汛防火情况,以及应急成员单位的人员设置、责任分工的落实情况等,进行认真检查,确保应急粮食“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规划区域粮食流通布局

  该局紧密落实北京市粮食流通体系建设的思路和有关精神,以深入推动国有粮食企业实现科学发展为抓手,规划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粮食流通布局。

  (一)打造粮食龙头企业,形成区域布局主干线。努力帮助国有粮食企业走上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顺义粮油总公司针对粮食储备、粮食贸易和粮食深加工相结合的格局进行摸索,发挥区域原粮流通主干线作用。其所属的6家粮食收储库2010年敞开收购夏粮,服务区域民生能力明显增强。随着顺义牛栏山粮食收储库6万吨新增库容的投入使用,顺义粮油总公司粮食库容总量达到38万吨。

  (二)打造粮食物流基地,形成区域布局重要节点。2010年以来,牛栏山粮食收储库依托铁路、公路物流优势,与牛栏山酒厂、正大饲料公司等多家用粮大户和购销企业合作购销稻谷、玉米、高粱等品种粮食7万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区域粮食流通节点初具雏形。

  (三)打造粮食批发零售载体,形成区域枢纽和网络布局。以顺义西单商场、国泰商场、隆华连锁超市等零售企业和石门批发市场为枢纽,继续加强粮食终端销售功能,初步形成了枢纽和网络的布局,方便了百姓生活,也为市场监测和调控提供了基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