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遂川县巾石粮油购销公司先进事迹 |
|
小船出海 扬帆起航 2005年底,经历企业改制后的遂川县巾石粮油购销公司,同大多数基层粮食购销企业一样,面临经济基础薄弱、设施老化、贷款无抵押的状况。近几年来,该公司勇敢地面对改革浪潮,造船下“海”,扬帆搏浪,从零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走进市场并稳步发展。在本地商品粮源不足4000吨,仓容仅有2000吨的情况下,公司实现年收购粮食达3万吨、加工粮食达2.8万吨,返聘职工15名,年利税达80余万元,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实现了政府满意、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多赢目标,为改制后的基层国有粮食企业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为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发展树立了一面旗帜。 一、从零做起,摸索粮食市场 2006年初,该公司面对库中无粮、街上无店的现状,如何发放首批返聘6名职工的工资,成了头等大事。公司利用老业务关系,硬着头皮从泰和县粮食购销公司调入一车优质稻,经单机单斗设备加工12吨大米装往广州销售,在好心人的指点下,全部售完并赚到了近5000元,企业掘得了第一桶“金”。初入商海就尝到甜头,更下定了公司一班人进入市场大干一场的决心。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立即派人进村入户进行宣传,与乡农技部门联手选择市场适销对路的“两优25”、“两优42”等一批优质稻种,采取优质稻补贴的办法,鼓励引导农户订单种植,实行订单技术指导,订单收购,当年与农民签订订单1万余亩,自筹资金收购订单粮食600万斤进行加工销售。一年来,公司组织职工贩卖过原粮,也在街上租店销售过面条、面粉、食用油及杂粮等,也加工大米销售,各项粮油生意有亏有赚,年终分类核算后,发现还是加工订单粮这一块利润比较稳,发完职工正常工资后实现利润2万元,尽管利润不多,但从中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企业走向市场的信心。 二、不等不靠,闯进粮食市场 该公司在经营订单粮获得成功后,信心百倍,义无反顾地走向市场。一心一意发展粮食订单业务,专心扩大粮食加工创品牌。采取与种子部门合作实行用稻谷兑换优质稻种,或赊销给农户等形式推广优质稻种植,对一时资金确有困难的农户,还预付一定数额的定金。因原订单农户获益的口耳相传,农户从开始的“要我订”变成了“我要订”。农民种植优质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后,该公司的服务和管理措施也紧紧跟进。一是与农技部门联手。通过举办水稻良种种植技术培训,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病虫害防治等方式,加强订单粮的技术管理。二是改进粮食收购方式。先后推出了上门收购、电话预约收购、委托收购、经纪人收购、整存零结等灵活多样的收购措施,方便粮农售粮。三是依据终端市场信息合理定价,惠民增效。 公司为突破传统的“收原粮、储原粮、卖原粮”的经营模式,先后摸索和推行了一系列的内部管理方法,取得了明显实效。第一,采取“倒推成本法”,收购订单粮。即将大米批发给广东沿海各地的综合平均价格和副产品的销售价之和,减去必要的运费、装卸费以及1元/百斤的加工费后,确定收购价,随行就市、按时修正,确保原粮收购价最高,进而稳定粮源。第二,采取“过程控制法”,降低生产成本。即对每批次的粮食加工业务,从原粮、成品粮、副产品都要经过过磅记录,然后根据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核算,及时掌握加工情况,确保加工利润最大化。第三,采取“定期回访法”,掌握市场行情。即每月定期走访终端销售客户,了解产品销售、客户的经营方式、客户对产品要求等情况,第一时间掌握销售行情。经过不懈的努力,企业终于在开放的粮油市场上站稳脚跟,销售订单稳步增长,企业利润随之上升。 三、转变机制,搞活粮食市场 2008年,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大,陈旧的加工设备和有限的资金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粮食市场。在市、县粮食局的大力支持下,公司进行了股份制改革,职工每人投入10~20万元参股,吸收社会粮食经纪人入股,筹集股金120万元,其中投资70多万元兴建了日产80吨大米生产线,并添置了色选机、抛光机、电子秤等先进设备,增强了企业活力。为确保股份制公司正常运行,并发展壮大,公司一是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股份制企业的要求,先后建立了股东分配制度、员工岗位责任制等一系列管理规章,逐步将公司建成了人人是股东、个个是主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彻底打破原来的“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按股分红。二是组建“穗川”大米专业合作社。根据合作社《章程》发展社员160户,并按照“公司+农户+合作社+市场”的模式,将公司建成集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是加强质量管理。该公司在粮食加工环节,始终把提高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新建的大米生产线不仅产品质量好、出米率高,且分品种、标准化分类包装的“穗川”品牌大米,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当年被省粮食行业协会授予“放心粮油”。四是破解收购资金难题。吸纳社会资金250万元用作企业周转资金,突破了粮食企业单纯依赖农发行贷款这一资金“瓶颈”。同时,由于坚持诚信经营,公司与广东、赣南等地30多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互惠互利合作伙伴关系,在公司遇到资金周转困难时,他们都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预付部分货款供公司周转使用,“穗川”品牌大米在这些地区供不应求。 四、突破区域,做大粮食市场 公司有了一定基础后,2009年充分利用社会物流、网络等资源优势,对准市场,大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提升捆绑效应。该公司在巩固本地优质稻种植基地的同时,积极发挥优质稻种植的粮食订单综合效应,不断拓展优质粮源种植区域,近年来,不仅使巾石本地农民受益,还带动了万安县、赣县毗邻乡镇及县内于田、枚江、泉江、珠田等产粮乡镇农户自愿来公司要求订单种植,共计订单10万亩。随着优质稻订单种植面积的扩大,不但为公司常年开展加工粮食提供了稳定、足够的粮源,还促进了粮农增产增收。多年来,该公司常年以高于市场2~4%的价格收购订单粮,在促进粮农人均年增收150元的同时,公司的经济效益也以年均15%的速度递增,2009年企业人均实现利税6万元,达到了农企双赢目标。公司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党建先进单位”、被市工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誉”AA企业。 粮食企业改革的结果不是“职工下岗,资产卖掉”,而是实现“置换职工身份,转变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妥善安置职工,促进企业发展”的目标。遂川县巾石粮油购销公司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基层粮食企业,尽管规模还小,经营总量不大,但它勇敢地走向了市场,并不断发展壮大,为基层国有粮食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谋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打造成“粮改”时代标杆型粮企。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