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巴中国家粮食储备库先进事迹 |
|
在创新中发展 在发展中提高 四川巴中国家粮食储备库(以下简称巴中粮库)系1992年国家首批命名的国家粮食储备库,占地161.33亩,资产总额9629万元,仓库容量12.43万吨,油罐容量6300吨。年均粮油经营量10万吨,年均盈利3万元。被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中国粮油学会储藏分会授予“储粮新技术示范基地”。 近年来,巴中粮库认真落实国家粮食政策,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龙头示范作用,全力做足发展文章,积极服务“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次受到地方党委、政府以及各级粮食主管部门的表扬和表彰。先后获得全国“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粮食仓储工作先进单位”、“粮食系统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中央储备粮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文明单位”、“爱卫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模范职工之家”、“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单位”;市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单位”、“重合同守信誉企业”等殊荣,连年保持“四无粮库”及“储粮先进单位”称号。 一、深化改革成效显著 粮库在不断深化企业改革中,实现了资产零处置、职工零失业、维稳零信访,实现了从“瘦身”到“强身”,从扭亏为盈向创造积累的更高层次迈进。 (一)“以人为本”制定改制方案。粮库把按照政策,制定以人为本的“改革实施方案”作为粮改工作成功与否的有力武器来抓。组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征询会、党支部大会、离退休人员座谈会对“方案”初稿广泛地展开讨论,听取和汲纳来自基层职工的合理意见,把“方案”构筑在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框架之内,把兑付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补偿金、办理养老、失业、医疗、工资、社保等有关切身利益的款项放在最首位,使下岗分流人员乐于接受,共同享受政策许可的改革成果。在2003年改制期间,仅5天时间全部完成全员转换身份和竞聘上岗工作,企业上岗员工由378人降至70人,至今没有一例信访和上访事件发生。 (二)全面推行财务预算管理。每年年初,粮库都要通过比较和测算,确定当年的管理费用、经营费用、销售收入以及利润等硬性指标,并形成一套科学的指标考核体系,然后把各项措施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科室、班组,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通过实施预算管理,各项财务费用指标明显下降,其中吨粮经营费用、万斤保管费分别较2003年下降了5%、6%。 (三)整合资源深化企业改革。粮库按照“缩短战线,加强重点、提高质量”的思路,充分发挥土地、资金、人才、规模等优势,合理配置资源。一是把原有的建筑公司、汽车队、储贸公司组建为由巴中粮库绝对控股的恒兴工贸公司,增加企业配套服务功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年均建立优质粮油基地10万亩,实现粮油收购1万吨,销售收入1000万元,利润12万元。二是对三星级恒丰饭店通过两次产权制度改革,组建成由巴中粮库相对控股的巴中市恒丰饭店股份有限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监督机制,促进经济效益增长。近五年来,年销售收入10%递增,国有资产收益率由5%提高到10%,员工年收入年增长率为8%。 二、规范仓储再上台阶 巴中粮库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实施规范化管理,科学保粮率达100%,粮仓“一符四无”和仓库完好率达100%,粮情电子检测、环流熏蒸、机械通风应用率达100%,确保了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质量合格、储粮安全。 (一)规范制度建设。巴中粮库先后制定完善了各库房、各环节、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管理标准,并按照双百分目标管理考核的要求对仓储管理、定置管理、作业现场管理、设备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等7个方面,涉及129项考核内容及要求,制定了72条奖罚标准,做到了依法治库,并始终坚持定期考核与随时考核、横向考核与纵向考核相结合,使“一符、三专、四落实”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二)改善储粮环境。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巴中粮库把加强仓储设施建设作为粮食仓储管理工作的重点,提高仓储设施的整体水平。一是抓仓储设施改造。投入200万元在仓内增加了隔热层,安装了密闭门窗,建成了粮情电子测温测湿、机械通风、环流薰蒸等完整配套的先进储粮设施。二是抓检验设备添置。投入80万元添置了电子天平、罗维朋比色计、气相色谱仪、原子荧光计等先进配套的检验仪器设备。三是抓库区环境面貌。适时新刷仓外墙漆,仓内刮刷防瓷涂料,防锈处理护栏、爬梯,油漆仓外的电源箱、消防箱、通风口。 (三)强抓科技储粮。巴中粮库积极探索以延缓粮质陈化、实施绿色储粮为主要内容的质量管理和效益管理模式,在推广应用科学储粮新技术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取得明显效果。一是加大科技攻关。积极开展玉米储粮和高水份稻谷保水储藏技术创新,有效地解决了玉米储存难的问题,实现偏高水份稻谷安全储藏。其中,《竹编透气笼储存玉米技术》和《调质对改善稻谷加工品质的效果实验》2篇论文还被科技刊物发表。二是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先后开展了粮堆膜下内环流熏蒸试验、无CO2环流熏蒸储粮试验、粮食入库过程中“风溜”与扬弃结合除杂试验等。其中,自主研制的“粮食入仓除尘机”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三、为农服务形象提升 近年来,巴中粮库以新农村建设为服务方向,认真履行国企职能,强化为农服务手段,自觉把党和政府关于粮食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好,把粮农的事办好,有效地提升了粮库形象。 (一)严格执行收购政策。巴中粮库既遵循国家规定的粮食质量标准,更结合当地粮食自身品质特性和用途,灵活掌握检测项目和检测指标,实行现金结算,不打白条,取信于民,让农民能更多地出售粮食,在坚持国家价格政策的前提下,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粮库每年收购粮食在5万吨以上,粮食均价高于市场价格0.02元/斤,使农户人均年增收200万元。同时无偿利用烘干设备为农户烘干粮食5000吨,减少农户损失260万元。 (二)大力发展粮油基地。粮库积极探索“订单粮食”,“公司+农户”,“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等模式的产业化经营,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增加农民的信心,提高了农民的种粮效益。近年来,巴中粮库先后在全市三县一区36个村147个社建立粮食生产基地15万亩,收购粮食2.2万吨,履约率达98%,让利于农民220万元。 (三)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投资6万元为驻村地修建1200米的文明新村道路,维护道路500米,修建水沟2500余米,送化肥20吨、良种1500斤,帮助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60余人,为长期在粮库从事搬运工作的农民工购买了工伤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 四、创新文化和谐发展 粮库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细化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以“塑造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提高职工素质,培树企业精神”为切入点,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一)深化学习型企业活动。引导企业干部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法纪观,树立“我学习、我快乐,我学习、我进步”的理念,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全面发展。巴中粮库获得省表彰集体一等奖1次,个人获得二等奖、优胜奖2人(次)。1人荣获“四川省十佳保管员”荣誉称号。 (二)深化新形象建设活动。巴中粮库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放在粮食购销市场化大背景下来思考,把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从上到下、从领导干部到普通职工,切实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关乎企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来抓,促进“讲团结、讲正气、讲合作、讲奉献、讲纪律”巴中粮库精神的形成,树立巴中粮库新形象。 五、领导班子坚强有力 近年来,粮库始终坚持加强班子建设,以增强素质为重点,以健全机制为根本,以树立形象为落脚点,狠抓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呈现出领导班子团结战斗、粮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通力合作,自觉维护班子团结。班子成员都以大局为重,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遇事及时沟通,以消除误会,增进友谊;有了问题,及时批评;有了不足,及时提醒;有了困难,及时关心。领导班子目标同向,事业同心,情同手足,团结奋斗。 (二)务实进取,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少说多干,苦练内功,坚持“三个文明”一齐抓,促进粮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稳妥地完成了企业改革,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实现了粮库“环境优美化、保粮科学化、检测微机化、作业自动化、信息网络化、管理规范化”。在2008年抗震救灾中,班子成员身先士卒,连续48小时昼夜加工、装卸,保证80吨救灾大米及时发运灾区。同时,在余震不断、道路交通受阻的情况下,两个半月组织发运灾区粮食2.06万吨,保证了灾区人民需要。 (三)关注民生,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勤政为民。在办公楼、家属楼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确保了办公和住户安全。干部职工及下岗职工家里有困难,党总支上门看望,尽力帮助解决,累计发放慰问金8万元,捐赠资金5万元。大力弘扬孝道文化,职工父母年龄达80岁,每年给予500元补助。 (四)严格自律,当好人民公仆。认真学习党纪政纪条例规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班子建设得到了加强。目前,粮库“一班人”政治意识强,求真务实,团结奋斗,积极进取,工作思路清晰,抓工作力度大,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 |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