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霞凝国家粮食储备库典型经验介绍



  一、基本情况

  我库成立于1974年,隶属于湖南省粮食局,现有员工222人,全库占地360余亩,位于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湖南现代粮食物流园内。

  全库现有仓容18万吨;有年产4万吨普米、2万吨精米生产线各一条;有起卸能力100吨/小时的千吨级斜坡码头、散装码头、立式码头各一座,并与国内外一批大型粮商建立了稳定的商贸关系;与湖南省粮食中心批发市场合作,分别建有4.5万吨早籼稻和2万吨菜籽油的期货交割库;并在湖南岳阳和益阳两地各设有一家控股51%的子公司。

  2005—2009年连续5年被主管部门评为“储备粮管理优秀单位”;2006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粮食局评为“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2007—2009年连续三年荣获湖南省粮食局“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荣获“平安单位”称号;2009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评为“清仓查库工作先进单位”;我库资信状况良好,历年被湖南省银行协会评为“贷款诚信单位”。

  二、具体举措

  (一)突出主业,精细管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1、抓质量管理。把好三道“关口”,即:严把入库检验关。成立了由粮库主任任组长的收购领导小组和由纪委书记任组长的质量监管小组,聘请有经验的退休职工监督质量,杜绝“人情粮”、“面子粮”,对搬运工发现的掺杂使假粮食按量予以重奖;严把入库清理关。为全力推行“净谷储存”,粮库适时配置了清杂设备,所有粮食经过清理之后方能入仓。严把日常检测关。通过对库存粮食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测,根据检测提出轮换建议,保证储粮品质良好。

  2、抓安全储存。粮库制订了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规范工作流程。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定责任。年初与储备科签订目标责任书,并逐步分解落实,切实做到“个个肩上有担子,人人心头有责任”;细管理。粮库提出了“天天都是检查日,栋栋都是样板仓”的口号,按照《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制定了相应的岗位工作细则,按月进行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勤检查。制度规定保管员每日至少进仓两次,防化员每周至少进仓一次,科长每旬至少进仓检查一次,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3、抓基础设施。坚持三管齐下,统筹推进。扩仓容。先后自筹资金近千万元,新建大型浅圆仓4栋,新增仓容2.4万吨;强基础。为确保仓房“上不漏,下不潮,密闭性能好”;促使通风系统、环流熏蒸系统、照明系统工作正常,每年均增加部分投入用于维修改造仓房设施。美环境。“十一五”期间,每年投入近100万元进行道路硬化、仓房白化、库区绿化,路灯亮化,努力打造园林式单位。

  (二)脉动市场,创新经营,提升企业效益

  1、精心打造霞凝品牌。2004年完成了“霞凝”大米品牌的注册登记。2005年,又跻身为湖南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霞凝牌大米荣获全国“放心粮油”称号。

  2、合作打造“隆平米——中国米”。2007年4月,由湖南省粮食局牵头,我库与隆平高科发起组建隆平米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极力打造“隆平米——中国米”,以科技和管理提升粮食产业化水平,带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3、加强购销网点建设,夯实原粮基地。为降低采购成本,建立稳定的粮源基地,我库于2006年收购了粮源充裕、交通便利、仓储条件好的湘阴县7个基层粮库;2008年又在益阳市资阳区,采取以仓库租赁、合作收购模式,拓展购销网点,不断延伸产业链。

  4、积极发展物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库充分利用面临湘江、拥有750米湘江岸线、建有起卸包装散装码头的设施优势,大力拓展水运物流事业。由于服务优良、价格合理,吸引了国内外大批知名粮商,定点在粮库起卸中转。目前,年起卸量达20万吨以上,年创利达200余万元;并已发展成为长沙市最大的食用散装油脂集散中心。

  (三)提升形象,科技兴库,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在储粮工艺上,除先后进行了臭氧储粮、老糠壳压盖、涂料王隔热、储粮水分还原等试验和紫外高压频振灯防治储粮害虫绿色储粮外,还与湖南省粮油科学研究设计院合作开展“环境友好型储粮技术集成研究”;参与承担国家863项目——“稻米绿色供应链研究”。

  在物流技术上,我库投资建设了吸粮码头,散装杂粮可通过气力输送系统实现河下起卸;装备有散装运带廊运输系统,船载稻谷可用运带廊散装入库,从而达到提高效能,降低转运费用的目的。

  在稻米精深加工上,我库正牵头承担长沙市重大科技专项¬——“稻米加工过程中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落实国拨科研经费30万元;并与有关单位合作,成功研发出“隆平牌”工程大米,市场反应良好。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我库积极通过内培外引,有计划、分步骤地提升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引导职工坚持自学和参加各种理论、业务学习,努力创造学习型企业,培养知识型职工。

  去年,新聘请了科技顾问1名、引进硕士研究生2名、内培硕士研究生1名,先后举办专业培训班4期,晋升高级人力资源师6名。
 
  我库还制定出台了《“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配套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一是对在职攻读并取得硕士以上学位者,报销学费1万元;二是对参加职称评定的相关培训,可报销相关费用;三是为支持优秀人才在粮库大显身手,设立了人才激励专项资金;四是凡取得国家或省粮食局颁发荣誉称号的单位或个人,按1:1配套比例,予以重奖。

  (四)深化改革,打造队伍,全面推进企业现代化管理

  1、精简机构,实施全员岗位聘用合同制。2003年,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粮库全体起立,全员竞岗,实行岗位聘用合同制,采取“考试+考核+面试”的方法,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中层干部实行一年一聘。

  2、打破“大锅饭”,实行薪酬制度改革。从粮库实际出发,实行岗位绩效工资,按岗定薪,薪随岗变,薪酬向技术工种重点倾斜,并着手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的长效机制。

  3、推行月考核和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年初,粮库与各部门分别签订经济责任、综治安全生产和党风廉政建设三项责任书,相应明确职责,落实责任,量化指标。凭工作成绩和贡献拿绩效、定奖励,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4、加强监管,库务公开。2005年粮库全面推行库务公开,结合实际印发了《库务公开一览表》,使内部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分部门制定了每一位员工的岗位职责和应知应会,用职责管人,依制度促事,阳光操作,公开透明。


二〇一〇年七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