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黑龙江北安赵光国家粮食储备库典型经验介绍 |
一、企业概况 黑龙江北安赵光国家粮食储备库始建于1953年,隶属于北安市粮食局,经营范围:粮食收购、仓储、调运、销售;主要经营的粮食品种有小麦、大豆和水稻。1993年被批准为国家粮食储备库,1997年由国内贸易部批准为全国粮食非工业大型二档企业。 企业现有员工45人,领导班子成员6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3人,中专(高中)学历32人,中级以上职称5人,初级职称15人。保管员8名,检验人员3名,统计2名,财务人员4名。企业注册资金560万元,库区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固定仓容6.6万吨。粮食年经营量达20万吨。有烘干塔一座,日处理潮粮200吨。铁路专用线一条898延长米,可同时停放25节车皮,并建有跨线铁路罩棚3,060平方米。地坪70,000平方米;硬化路面24,000平方米;消防水池一座300立方米,消防车1台,消防管道1,800延长米,100吨电子地上衡1台。
多年来,企业经营管理始终贯彻执行 “商品一条龙责任管理”和“费用分环节定额管理”办法。面向市场搞活经营,努力降低费用、提高劳效,企业经营效益明显提高。粮食商品管理,坚持安全检查制度,“一符四无” 粮仓率达100%。 二、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为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了以粮库主任为组长的企业规范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扎实抓,监督小组协助抓的连环工作机制。二是坚持教育经常化,不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近几年,参加省、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70余人次,共有20人获得了岗位资格证书。三是注重制度建设,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黑龙江北安赵光国家粮食储备库管理制度汇编》一册,涵盖企业章程、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共计87项。 (二)、加快改善仓储设施,为安全储粮创造条件 2000年以来,自筹资金达550万元,对仓储设施进行了维修改造。6栋房式仓及14栋旧砖仓全部安装地上笼和粮情测控系统。有效仓房完好率达100%,设施完好率达100%,库区全面实现了电子监控,库容库貌焕然一新。 (三)、加强监管,规范运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近几年,企业“一符四无”粮仓合格率连续实现100%。在商品业务流转各环节始终坚持严格把关负责,保证数量准确,账实相符。资材费用和损耗定额都严格执行定额标准,节约了费用支出。在财务管理上强化资金管理,加速信贷周转,减少贷款利息。
三、取得的成效及经验 黑龙江北安赵光国家粮食储备库自2008年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并且于当年获得全省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工作优秀单位称号和“黑龙江省粮食系统 ‘四无’先进粮库”荣誉称号。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努力与提高, 2009年度又荣获“黑龙江省全面规范化管理示范粮库”和“黑龙江省粮食系统 ‘四无’先进粮库”荣誉称号。成效及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信息化建设 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信息系统在企业粮食库存管理、粮情监测、资产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集中体现为数据的快速、及时、准确和便捷,便于上情下达,下情上报。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库存粮食储存的安全。 (二)、制度建设 高起点、严要求、细划分,严管理,细考核,全力落实规范化管理体系。相继完善综合管理制度、仓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87项,使每一个岗位、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决策都有标准去对照,做到工作有要求、落实有目标、完成有考核、奖惩有标准,有力地促进了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科学储粮 应用先进科学储粮技术,建设绿色生态型储备粮库。企业深入开展绿色储粮研究,逐步建立起绿色储粮工程体系,达到控制和减缓粮食在储存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不用或少用化学储粮药剂,为消费者提供品质新鲜,无公害、安全可靠的绿色放心粮。
(四)、粮油保管账务管理 通过仓储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开展,企业不断加强和改进粮食库存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为确保粮食库存数量真实,在企业内部定期核对粮食库存实物保管账、统计账和会计账,及时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力求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实现了账务处理真实反映粮食库存实际情况的要求。 (五)、设施设备管理 粮仓机械专库存放,专人保管,编号登记,建立档案,使用领拨,用后归位,定期保养、适时维修,并将检修保养的有关内容登记入册,归档备案。设备、器材、物资按类摆放整齐、规范。 储粮化学药剂实行集中采购、专库存放、双门双锁管理制度。药剂进出库及时登记,药剂管理人员对药剂库存量做详细记录。 (六)、企业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注重弘扬企业文化,丰富员工文体生活。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提高员工素质放在企业管理的首位。采取多种方式,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打造了一支"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粮食仓储专业化队伍。
经过几年的努力,企业从仓储设施的改善到储粮技术的推广应用;从仓储制度的健全完善到落实创新;从仓储人员的培养,到业务水平的提高;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仓储工作规范化管理体系。企业全部实现了微机信息化管理。“机械通风、粮情检测和环流薰蒸”三项储粮新技术的投入使用,科技储粮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经营管理,由于规范化模式的引入和落实,使得企业经营管理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为民服务意识得到加强;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加。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