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第一粮库有限公司典型经验介绍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坐落在北国风景秀丽的嫩江畔,第一粮库有限公司前身是以加工为主以厂代库的综合性企业,1998年按政策进行主附分离,由于分立后的粮库仓储设施落后、企业管理不够规范,再加上放开粮食市场后缺少经营办法,企业曾在一段时期经济十分困难。面对这些问题,企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强化管理和对基础设施投入,特别是按照国家开展规范化管理活动要求,加大了管理力度,推动了企业各项工作上台阶,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一、提高认识 形成管理机制力求扎实有效 企业在研究开展规范化管理时就认为实施规范化管理不仅仅是一项管理活动只抓一阵,应当与我们原有的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行为紧密结合,才能使这项工作赋予生命力。为此,我们公司管理高层研究讨论一致认为,全面推进规范化管理工作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条件,是粮食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关键措施。思想认识的统一,坚定了我们抓好企业规范化管理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并把此项工作作为公司企业管理工作的主线常抓不懈。公司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了企业规范化综合管理办公室,进行全员发动,层层落实工作责任、明确工作任务,从而形成了全员上下齐动、人人重视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氛围。
二、精心策划 结合实际力求形式上创新 为保证将规范化管理溶入企业各项工作之中,成为贯穿企业管理的主线,制定了切合企业实际、较为全面的《全面规范化管理考核办法》。一是明确责任。在国家、省局每项考核标准后直接增加考核部门、责任部门和配合部门及人员,以此具体明确每项工作的相互责任;二是增加内容。将我们企业原有符合本企实际、行之有效的考核内容列在国家、省局规范化标准后面,增加了四项通用考核标准和十项部门标准,使全部标准达到二十大项131条,每项考核内容都有详细说明和具体奖罚分值。三是与企业部门、个人工作业绩挂钩。明确规定月度企业各项工作的总体考核结果直接作为全公司员工的基准工资测定依据,各部门的日常和月度考核结果作为部门员工浮动工资测算依据,从而为确保规范化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积极推进 力求“软、硬件”全面升级 我们紧紧结合企业的实际,按照规范化管理标准,在企业管理上系统地进行了“软件”升级,在仓储等基础设施上进行了“硬件”建设,收到了实效。 (一)突出重点 实施全面规范化管理 1、整章建制 构建全新的企业管理基础体系 本着“制度的可行性、规程的可操作性、职责的责任性、流程标准的细致性”的原则,对企业规章制度重新进行了修改完善。共汇总分成七大类,修订各类规章制度236项,其中:各种制度82个,操作规程42个,工作职责41个,办法、规定34个,仓储管理流程预案、方案、标准37个,为规范内部管理夯实了基础。
2、严细管理 构建科学安全的保粮体系 一是大力推进绿色储粮研究,进行科技储藏攻关,采用库房保温密闭、闭光隔热和科学计算适时机械通风等保鲜、保水措施。二是积极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完善计量系统、计算机测温系统、网络办公系统,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业务流转程序,将责任、人员、标准、目标逐一落到实处,降低了运营成本。 3、实行经济责任制目标管理 构建有效的企业管理管控体系 (1)费用计划管理。一是费用计划审批环节。年初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各部门费用定额计划,经过层层核减,最后确定全年计划;二是各项费用会审环节。对大额(超过5千元以上)费用支出及非正常费用支出采取会审决定方式,以减少工作失误,确保企业财产不损失浪费; 三是费用报销把关环节。以审批的费用计划为根据,一张发票必须经过多人审核签字方可报销。 (2)作业定额管理。一是严格现场作业审批程序和现场监督程序;二是合理摆布作业型态,压缩作业环节;三是打破员工工种界限,科学合理安排用工。通过以上措施吨粮装卸搬运费、捣运费等变动费用在人力资源紧张、工资不断上调的情况下,每年都能控制在定额标准内并有所下降。
(3)粮食烘干费用定额包保管理。采取费用包干、保质保率粮食联产计酬的方法降低了烘干费用。一是对烘干车间实行吨粮烘干费用定额管理,工资同烘后玉米产量和质量挂钩;二是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并认真监督执行;三是收购潮粮实行分水堆放;四是科学安排烘干时间,集中烘干,设备满负荷运转,提高了设备使用率;五是改造风机和采取润煤办法,降低了能源消耗,改造当年就节约资金50多万元。 (4)材物料采购、外委维修管理。一是严格监督。按审批的材料计划,由使用部门与采购人员共同购买、验货,并有专人定期调查市场材料价格进行复审;二是加强对机械设备配件外委加工和拖拉机外委修理的审核监督。采取与定点单位签合同,保证质量和工期,价格略低于市场同行;三是对非正常毁坏的机械及电器设备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鉴定会审,并按责任赔偿,有效地控制了费用支出。 (5)能源管理。主要撤消了大吨位锅炉,新上一台节能环保锅炉,同时对外网进行改造,将分散的办公场所进行合并,统一集中在办公楼内办公。通过改造减少供热面积4千多平米,几年来共减少煤碳消耗3,500吨,节约资金158万元。 几年来,费用定额管理工作平稳的渡过了磨合期,现已进入使用收效期,杜绝了定额费用支出的随意性,八年间共节省资金1,265万元。 4、实施严格考核 构建起全程跟踪问效的监督体系 强化“三个”考核机制。一是粮食业务流转程序考核机制。对粮食业务流转环节和票据传递日常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月度进行严格考核,综合评定,对执行不规范、不按流程进行操作的对其进行处罚;二是经济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对各部门费用定额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定期进行分析和公示,并采取相应措施;三是规范化管理工作考核机制。实行三级联合考核制。即:公司高管层、考评小组、职能部门考核。按《规范化管理考核办法》的标准,对每项工作的考核对象进行日常和月度考核,月度考核结果兑现月度工资,季度、年度考核结果兑现年终效益工资。一年多来,我们通过按每月度考核得分计算工资,全体员工每月从没有都开过一样多的工资,有的公司领导月工资按分管工作考核结果计算最高扣款在200多元,而中层干部有的在考核后个别月份只能拿到基础工资,还有56名员工因单项考核违规受到处罚。由于我们每月都进行认真考核和公开通报,充分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了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抓住根本 对仓储设施进行配套完善建设 根据国家对粮油仓储设施的规范要求,我们在没有国投项目、仓容严重不足和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不向国家伸手要钱,不等不靠,完全依靠自身努力自筹资金, 在十年间累计投入近4,000万元对仓储生产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储粮仓房24栋(座),增加仓储能力5万吨,目前在有效仓容中就有95%是经国粮局批准资格库;新建两座烘干塔,年粮食干燥能力最高可达8万吨;储粮仓房设施均实现电子测温、机械通风和低温隔热密闭;库内粮食作业设备成龙配套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特别是去年以来,对照规范化标准查找基础设施上的不足,又自筹资金投入480万元,维修改造了粮食烘干塔;新建2万平方米储粮场地水泥地面和5,000平方米储粮罩棚;改造更新部分粮情电子检温和机械通风系统;对部分保粮仓房实行密闭隔热和屋面防漏防腐改造及对库容库貌进行了整治。 通过规范化管理,不仅扩大了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而且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不断提高。虽然企业不是国投项目库,但是中储粮分公司的“三放心”库、管理先进库,政策性粮食收储量在本地区最多,与国内知名的几大粮食集团合作的粮食贸易每年经营量都在5万多吨,实现了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公司被国粮局授予黑龙江省唯一的“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被省局确定为全省系统规范化管理“示范粮库”, 被国家确定为全国50个改革与发展联系点企业,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规范化管理先进企业。 二〇一〇年七月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