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黑龙江农垦前进粮库有限责任公司 典型经验介绍 |
一、公司概况及现有库存结构 黑龙江农垦前进粮库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水稻主产区建三江农垦分局腹地的前进农场,建于1976年,负责建三江分局9个农场450万亩水稻的收储、调运任务。公司库区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硬化地面8万平方米,固定仓容8万吨,铁路专用线两条(总长度为3,000米),铁路罩棚面积为20,000平方米,4座烘干塔(日处理潮粮能力1250吨)。公司年收储能力50万吨,经营量可达80万吨,现有员工80人。 2003年被三江粮食局授予 “企业改革先进单位”,2007年省人事厅及省粮食局联合授予公司全省粮食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09年度被省粮食局评为“全省全面规范化管理示范库”、“全省粮食收购先进库”。自2001年至2008年连续六年被授予“四无一符”合格企业称号和“先进经营企业”等称号,2004-2008年连续5年被予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评为“中央储备粮代储管理先进单位”。
二、规范化管理企业,认真开展粮食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努力创建规范化管理工作 (一)、明确目标,落实各部岗位责任,实现管理制度化。 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制定《前进粮库有限责任公司规范化管理活动实施方案》,公司领导精心组织编写了《企业管理制度汇编》,装订成册,每位员工人手一份。同时,《岗位责任制》、《员工守则》及相关部门的特定操作规程全部张贴上墙。公司利用每周五下午召开全体员工会议,传达开展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的具体要求和《粮食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评价暂行办法》(国粮办展[2009]281号),并组织员工认真学习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的实施方案。要求公司各部部长组织员工学习与本部门业务有关的部门管理制度。将规范化管理活动的宣传深入人心,形成“以规范化的行为从事操作、以规范化的理念管理公司、以规范化的制度约束员工”使公司的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规范化管理活动取得了实效。
(二)、精细管理,规范收购仓储操作规程,实现保粮科学化。 在实施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中,公司领导汇同仓储部门的同志,总结多年储粮经验,制定“五包双定”制度。五包:包数量、包质量、包卫生、包四无、包费用;双定“定责任、定奖惩”。仓储部门“五包双定”工作的落实,仓储管理水平又上新台阶。仓储部门把制度明细到点、到面,把费用与经济效益严格挂勾。使“包”的更全,“定”得更准,“挂”得更细。年初与保管员签定“五包双定”合同,执行过程中,严格按条款层层落实,使场区面貌一新。 对入库粮食在入库前做到“四检查”,确保入库粮食质量全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一是检查仓库消毒是否彻底、检查机械通风系统安装是否合理、检查电子检温系统是否准确、检查入库其它设备运转是否正常;二是粮食入库做到“严把五关”,一扦样关,扦样员经过严格的培训,关持有粮油质检证,收购过程中每日轮换上岗,做到扦样时对包装粮采取上、中、下均匀扦样,对散装粮采用整车综合扦样;二化验关,实行密码检验和主检人员不定期轮换制度,检验人员只能看到粮食样品,收购期间不允许检验人员使用通讯工具,化验仪器每天校对,严格按中央储备粮质量标准,确保准确;三检斤关,检斤完全是电子检斤,全程录像监控,杜绝人为因素,保证数量真实、准确;四监卸关,保管员全程监卸,复检员随时抽检与门检化验结果比对;五入仓时现场检验关,做到保管人员全程监管入库粮食质量,质检人员在入仓设备前后对粮食质量随时抽查。 对新入库粮坚持做到“一筛”与“两筛”相结合及“五即时”。即对含杂质较少的粮食采用一道振动筛除杂,对含杂质转多的粮食采用振动筛加溜筛方式除杂,确保入库粮食干净达标,这既有利于粮食储存安全,又为今后粮食轮换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五及时”即及时平整粮面、及时布设测温电缆、及时清扫仓内外卫生、及时通风、及时规范填写账卡薄。
公司仓储工作认真落实各项粮情检查制度,着力加强粮情日常检查工作,确保储粮安全。一是认真坚持粮情检查制度和粮情分析会制度,确保粮情检查数据的真实性。二是认真执行《粮情分析周报》及《粮情分析月报》制度,准确全面掌握粮情动态。三是坚持普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确保粮情检查与分析严肃情及正确性。四是对查处问题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保储粮安全检查无事故。 以规范化管理为契机,积极开展“四无”粮仓活动,提高“四无”水平。“四无”是对仓储工作的质量要求。“四无”粮仓活动要与规范化管理相结合,从规范帐、卡、牌、本管理入手,以专仓为单位,开展“四无”粮仓和规范化管理粮仓检查评比活动,树立样板仓,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使“四无”粮仓活动与规范管理经常化、制度化。要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严格执行“三级保粮检查制度”,建立定期的粮情分析制度,及时消除储粮安全隐患,确保储存安全。 在开展规范化管理活动中,依实际情况不断更新完善,补充调整各项储粮制度,使制度更适应企业的管理,更能够提高仓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实现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储粮。 (三)、网络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办公信息化。 利用网络平台,提高科技水平。公司从化验-检斤-保管-粮款结算,均为计算机操作,实行“一票式”流程管理,既避免人为因素,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强粮质、等级透明度,使“ 人情粮”“人情称”等现像不再发生,提高卖粮农户对企业的信誉度。 公司实行“无纸办公”,各部配备3台以上计算机,共配置计算机45台,财务部,行政部人手一台,专人建立办公局域网,公司的规章制度、重要通知、申报审批等均在网络运行,专人专户专码,每日在上午8:00和下午3:00定时收发阅览,层层确认。财务部门和总公司实现网络连接,实行电脑报帐审批制,摒弃老的记账模式。实现办公现代化,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办公开支。 (四)、节支增效,节能减排美化环境,实现环境生态化。
为解决稻壳对环境污染极其严重的问题。公司董事长带领锅炉工人经多次改造设计、试验,用稻壳烧锅炉终获成功,并于当年冬天投入使用。公司办公室及家属区供热面积为2800平方米,年需原煤2200吨,烧煤需资金35万元。10平方米的稻壳相当于1吨原煤,一年烧稻壳成本仅3.5万元,烧原煤最低需用八个锅炉工,而加工后的稻壳通过钢板仓用鼓风机吹入锅炉,只需一人,节省人工费4.5万元。烧原煤热度6000多大卡,烧稻壳比原煤快10分钟,但产生的烟生符合环保标准,即节省开支,又美化环境。基于夏季水稻加工产生大量稻壳,体积大,难以处理,易造成环境污染,每年上千吨的稻壳,无处堆放,增加了企业运输费用。经认真细致的考察、论证,在沈阳引进稻壳棒生产线,不仅解决了稻壳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变废为宝,为公司创造了每年100万的经济效益,解决下岗员工就业问题。 (五)、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实现队伍高素质化。 在收粮淡季,成功的举办了大型的篮球赛、健美操表演、规范化管理知识竞赛、歌咏联赛等活动。增强了企业活力,提高了公司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拓宽渠道 多种经营 谋求新发展 在2002年相继成立了金穗米业公司和鑫合公司。金穗米业公司采取现代化的股份制形式,建厂房1,200平方米,硬化地面3,000平方米,一次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和正常试机。按照“产权明析,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的科学管理模式,形成完整的管理机构和业务流转程序,使之在市场经营过程中能够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实现了当年创建,当年投产,当年受益的好成绩。金穗公司具有两套日本“佐竹”生产线,日加工200吨,年生产大米3万吨,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出口南非和俄罗斯等国家。实现了职工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同时安排下岗员工31人就业。并相继注册了绿色生态大米系列品牌“三江金珠”、“三江绿珠”、“三江沃绿”、“三江龙稷”四大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重信誉,求发展,讲科学,重管理,实现满负荷运转。年均利润均在百万元以上。
依托公司的优势,发展第三产业成立了以搬运运输、饲料加工、原粮购销为主体的鑫合公司,共有车辆26台,员工36人,公司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扩大经营范围,从沈阳引进稻壳棒机器六台,组建稻壳棒生产车间,设备投入25.6万元,修建场房4万元。生产线每小时生产能力1.8吨,日均生产18吨,全年可生产5,400吨,每吨稻壳棒的生产成本为140元,现市场销售价格260元/吨,每吨可获利120元,每年可为公司创造60万元的经济收入。稻壳棒的生产既达到废物利用,经济环保,效益可观。总局、分局各级领导多次到车间视察,同行兄弟企业也纷纷学习借鉴,组织建厂。鑫合公司同时发展多种经营,筹建大规模种猪繁育场,养殖种猪100头,仔猪800头,使之成为大型绿色养殖基地,即带动公司周边农场的养殖业,又为员工增加可观的收入。 二〇一〇年七月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