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央储备粮巴彦淖尔直属库典型经验介绍 |
一、企业简介 巴彦淖尔直属库始建于1990年,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棉后旗头道桥镇,南临包兰铁路,北靠110国道。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总仓容 3.5亿斤。现有8栋普通平房仓,14栋高大平房仓,5座浅圆仓。有2.9公里铁路专用线。2005年,对巴彦淖尔市地区中央储备粮实行了统贷统还、直接管理。现有两个分库和五个直管库。
巴彦淖尔直属库于2001年上划为中储粮总公司直属库,近年来,在中储粮总公司和内蒙古分公司的领导下,以创造“四个一流”为目标,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富有成效:科学储粮技术不断提高,储备粮轮换有新的突破,财务状况明显改善,效益水平逐年增长,企业文化蓬勃发展。八年来,累计实现利润3000多万元。2003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2008年被中储粮总公司党组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档案管理通过国家二级验收。2004年、2006年,在内蒙古分公司、自治区粮食局组织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检查验收中,连续被评为“中央储备粮直属库示范库”。 2008年被评为“先进单位”。 二、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夯实管理基础,做到“精、细、严、实” 一是按照“流程细、操作精、指标细、控制精”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加强储备粮的日常管理工作,严格规范出入库流程和储粮各项日常管理制度。严格实行一周一次粮情检测,一月一次粮情普查制度,严把粮情检测关、综合防治关,使仓储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二是按照中央储备粮“一符、三专、四落实”的要求、严格实行专仓储存,并建立健全了专储帐卡,规范填写帐卡。同时,加强对储备粮的日常管理,在每年3月和9月的储备粮安全大普查中,做好每年的储粮质量检测,认真核查储备粮的数量和质量,并按要求通过中储粮总公司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填报仓储情况,保证了储备粮帐实相符,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三是充分发挥中心化验室的职能作用,加强收购环节的质量和流程控制。坚持质量数量并进原则,严格按照收购流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层层把关,形成了一环扣一环,环环有监督的管理体系,有效地提高了粮食的收购质量。 (二)加强仓储设施改造,改善储粮条件 一是储粮仓房全部达到了六大仓储条件:机械通风系统、轴流风机运转正常;所有仓房均为白色仓顶浅色墙面;仓房所有门窗隔热密闭效果良好;粮情监测系统使用正常, 2007-2009年更新了8栋仓的测温电缆为数字式测温,同时,制定计划逐年对粮情检测系统进行数字化升级,确保设施设备的有效稳定使用。 二是进一步改善仓储配套基础设施设备条件,对湿粮罩棚全封闭,铁路罩棚半封闭,铁路护坡硬化,烘干塔建设以及地磅更新改造,建设了设备维修车间等,对十四栋高大平房仓全部进行反幅射浅色材料涂抹处理,对部分旧平房仓进行吊顶、仓墙的隔热处理,经吊顶处理后,粮温同比降低3℃。达到了储粮技术规定要求
三是改造了平房仓气密窗户,将仓内电动开窗改为仓外手动开窗,更换了高大平房仓266个窗户的橡胶密封圈。将仓房气密门胶条改用为镀锌板砸边包装胶条,即美观又可防鼠咬,使用效果良好。 四是全面检查维护了所有仓房的配电设施,达到了部件完整、可靠性强、无安全隐患;平高补低,疏通管道,仓储区排水设施完善,排水畅通;所有仓房均铺设踏粮板,对个别仓检查间距大、墙边角的地方又进行了调整增加;库区内内安装有四处温湿度检测装置,使用正常。 (三)研究推广科学储粮技术,增加仓储效益 第一,实施了气垫隔热密闭、薄膜密闭、PEF材料密闭及缝制麻袋片压盖等低温隔热保水储粮技术,通过对粮面的密闭,有效降低了外界温度对粮温的影响,降低了储粮水份损耗,保持了粮食的良好品质,在延缓粮食陈化,提高仓储效益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第二,试验应用了“臭氧结合敌敌畏灭杀书虱”新技术。经多次实验结果证明:采用臭氧结合敌敌畏灭杀书虱的办法安全、经济、有效,不仅杀虫彻底,而且无污染、无残留。这一项目的论文被《内蒙古粮食经济》采用发表。
第三,实施“就仓干燥”,降低成本费用 2005年以来,我库与成都秦鹏绿色储粮设备公司合作,对高水分粮进行“就仓干燥”试验降水, 2009年我库运用此项技术处理高水分玉米,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将粮食水分有效地降到了所控制的水分之内。二是经过干燥的粮食保持了原有的品质。三是降低了成本费用。经测算,就仓干燥成本费用小麦为12.61元/吨(含电费、用工费),玉米为22.8元左右,仅为烘干或晾晒成本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并节约了大量的搬倒装卸费用,减少了粮食破碎率和其它损耗,同时,有效解决了晾晒场地不足的问题。 第四,积极做好膜下低温环流储粮技术的应用。 按照总公司、分公司的统一部署,要求在辖区内积极开展膜下环流低温储粮技术的应用,目的是达到低温和保水,保持储粮品质的目的,直属库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就开展膜下环流低温储粮技术成立了应用小组,在参加分公司推广现场会议的基础上,制定了直属库开展膜下环流技术的实施方案。目前,此项技术已在a13号仓安装使用,同时计划今年继续加大应用此项技术的投入,真正实现保水、保质降耗的目的,实现较高的管理效益。
(四)推行包仓管理,提高仓储管理水平 按照分公司《在分公司辖区内全面推行包仓制的通知》精神,成立了包仓储粮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开展工作。由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的工作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做了大量细致的核查和分析调研,从空仓入粮开始考核质量、数量、费用、管理、安全生产等各项指标,严格界定用工范围,制定了《巴彦淖尔直属库包仓制方案(试行)》和考评细则。目前,我库已有70%的仓房实行了包仓管理,使储粮的管理得到了提升。 (五)开展节能减排,实现集约化发展 一是采用PVC充气垫、PEF高分子保温材料、缝制麻袋片等,对粮堆进行压盖,并根据仓温、粮堆温度、粮食水分情况,适时采取引冷排热、粮堆冷却通风、自然调湿等措施,进一步强化以“三低”绿色储粮为主要内容的保粮措施,尽量减少磷化铝杀虫剂、粮食防护剂等使用,降低药剂对储粮的有害污染,以及在开窗散气时有毒气体的排放。 二是结合包仓制对各仓出入库及日常用电情况进行核算,制定考核管理办法,有效节约能源。
(六)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控制与监督 巴彦淖尔直属库质检中心,于2004年通过了自治区级计量认证,2005年被中储粮内蒙古分公司确定为内蒙古西部区中央储备粮中心化验室。在“抓质量、树品牌”活动中我库走在了全区粮食承储企业的前面。一是充实力量,增加了质检人员岗位,并做到了持证上岗。二是投入近100万元增添了部分先进检测设备,能对粮油进行物理、化学、卫生等40多项指标的检测。三是建立了辖区内粮食质量管理制度,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形成了一环扣一环,环环有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四是严格执行国家粮油质量标准,严把粮油入库质量关,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粮油进库。五是按照《中央储备粮质量管理办法》,认真开展每年春、秋两次粮油质量普查,进行品质分析,为提高粮食保管水平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三、取得成效及经验 (一)主要成效 通过开展规范化管理,取得了三个成效: 一是库存中央储备粮达到了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的管理要求。 二是各项基础工作已经规范化、程序化,稳定了仓储管理水平。 三是仓储科技应用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减少了保管损耗,增加了仓储效益。 (二)工作经验 回顾几年来规范化管理的实践,之所以进展比较顺利,认真总结,可以概括为“三个始终坚持”。
一是始终坚持“两个确保”。“两个确保”是企业的的生存之基,立命之本。多年来,巴彦淖尔直属库认真贯彻落实总公司、分公司的管理要求,清醒把握企业定位,各项管理工作始终围绕“两个确保”这个中心展开,有力地巩固了“两个确保”基础,提高了践行“三个维护”能力。 二是始终坚持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巴彦淖尔直属库注重转变发展方式,以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为抓手,使企业管理水平和储粮科技应用率进一步提升,开辟了一条以集约化发展为主要内涵的新型道路,推动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是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巴彦淖尔直属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抓住企业发展的关键点,不断加强干部和员工队伍建设,有力地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内蒙古分公司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为契机,下大力气解决了员工整体素质低、业务能力差的问题,促进了员工业务技能整体提高,特别是在保管、质检等关键岗位上,培养了一大批企业急需的人才,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员保证。 二〇一〇年七月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