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央储备粮泉州直属库典型经验介绍 |
一、企业基本情况 中央储备粮泉州直属库组建于2001年,是1998年国家投资新建、2001年扩建的粮库之一。地处东南沿海,属典型的高温高湿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粮库占地283亩,总仓容13.5万吨,由14座高大平房仓、2座立筒仓、1座工作塔和一条1.27公里长的铁路专用线组成;粮库现有在编员工34人,设有综合、财务、业务和仓储四个职能科室。 泉州直属库成立10年来,在中储粮总公司、福建分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中央储备粮仓储管理办法》,始终坚持“三个严格”管理、夯实巩固“两个确保”和落实“三个维护”宗旨使命,大力推进科学储粮,全面开展“包仓制”管理,不断提高管理质量,精心尽责抓管理,连续10年实现安全储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库存粮食宜存率保持100%,综合判定合格率保持100%,直属库先后荣获总公司“稻谷控温先进直属库”、“009号仓稻谷控温示范仓”、“稻谷控温储藏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 二、仓储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始终坚持“三个严格”、“两个确保”管理不动摇,全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实现仓储管理规范化、常态化 泉州库成立以来,始终把实现“两个确保”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把推进仓储精细化管理贯穿仓储管理全过程,全力推进,“打基础、抓管理”、强化“四级”保粮责任,层层签订《安全保粮责任书》,开展“红旗仓”和“示范仓”评比活动等措施,仓储初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在此基础上,2008年粮库全面实施“五定”“五包”的“包仓制”管理,与保管员签订《包仓责任状》,明确了保管员的保粮目标、责任范围和奖惩机制,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仓储管理体制,增强了保管员工作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激发仓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挖掘仓储管理潜能,降低储粮成本,促进企业增收节支,提高管理效益,实现仓储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常态化。
(二)坚持以科技促管理,以科技增效益,以科技谋发展,实现仓储管理水平、管理质量全面提升 泉州库坚持以增加科技投入,改善储粮环境为基础;以探索推广应用“四合一”储粮技术为重点;以降低储粮损失损耗,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研究科保项目等带动全面推进科学储粮、安全储粮,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实现以科技促管理,向科技要效益的目标。 一是加大科技投入,改善储粮环境。针对新建库高大平房仓仓顶隔热效果不好情况,结合国库提升功能课题要求,我库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仓顶隔热的科学施工,选用高质量、高性能隔热保温对高大平房仓进行隔热吊顶;对仓库门窗密闭槽全面改造,提高仓廒气密性;对屋面进行刷太阳热反射涂料,减少屋顶的吸热对仓温的影响。通过技术改造和功能提升后,密闭隔热性能得到全面提高,仓温同比减少2~3℃,有效地控制仓内粮温。
二是以总公司科技项目推进粮库仓储管理的不断发展。2005年,直属库承接了总公司《稻谷控温储藏技术集成与示范》科技项目, 优化控温组合:屋面刷太阳热反射涂料+仓房隔热保温+春季密闭压盖+夏季空调制冷+秋冬季智能通风、保水通风和小风量轴流风机通风相结合。通过科保小组及粮库上下的共同努力,“空调控温技术”项目试验取得成功,并在福建辖区及南方直属库得到普遍推广应用。为南方高温高湿直属库储粮安全管理、安全度夏作出积极贡献。荣获了总公司“稻谷控温先进直属库”、“009号仓稻谷控温示范仓”。 三是开展绿色环保储粮,提高免熏蒸率。粮库深入研究不同季节、不同品种、不同虫种的施药用药方法方式,能局部熏蒸不进行整仓熏蒸,能人工诱杀、物理处理不用化学药剂熏蒸,通过移动式环流熏蒸改为固定式环流熏蒸及有效的控温密闭压盖措施,提高熏蒸杀虫效果,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有效地延长储粮的无虫期,直属库年免熏蒸率常年达到20%左右,科技储粮推进后化学熏蒸用药量减少23~36%,在东南沿海高温高湿地区实属不易。
(三)坚持“质量第一”,严把入库粮食质量关,实现粮食质量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粮库始终秉承“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的管理理念,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增效益,强化措施,加强管理,严把粮源采购、品质检测、入库现场验收关。 粮源采购上,坚持市场化运作,按照“品质优先、适销对路”的原则,把握“先调研后采购、先省内后省外、先优质后普通”的“三个先后”,严把入库粮食质量的第一道关。 品质检测上,始终严格按照《中央储备粮仓储管理办法》和《福建辖区中央储备粮仓储规范管理流程》的要求,认真做好入库粮食品质检测,做到每批必检、每车必检、每船必检,检必到位,以品质检测数据为依据,实行质量品质一票否决,杜绝不合格粮食入库,确保入库粮食质量真实、质量良好。
入库现场管理上,坚持入仓粮食过筛除杂,对杂质超标的粮食,采用两道风选机结合输送机落差、工业风扇吹扬除杂,经常调整输送机的粮流方向,减少粮食的自动分级现象,并做到边进粮边清理,及时清理粮堆中的可见杂质。从2007年以来,由于收粮困难、粮源复杂,且粮食水分及杂质普遍超标,为了确保入库粮食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我库率先在福建辖区内推行以国标为依据的入库粮食水、杂超标扣量折量的管理办法,有效解决入库质量、入库数量、保管难问题、部门扯皮问题、账务统计问题,储备粮实现良性管理。 三、仓储管理成效显著,特点突出 (一)为了更好的服务国家宏观控制,发挥中央主力军调控粮食市场稳定的作用,几年来,泉州库的储粮规模成倍增长,占地方储备的46%左右,库存粮食连续10年实现安全储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宜存率保持100%,综合判定合格率保持100%。 (二)直属库历年来均顺利通过国粮局、审计署、监事会等有关部门的历次检查、考评、审计,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管理规范,得到粮食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真正成为国家的“放心粮”。
(三)通过实行“包仓制”管理及推行经济、节能、有效的机械通风和谷物冷却等保管技术,夏季高温季节全仓平均粮温保持在18.1~18.7℃之间,每年节约机械通风电耗10万元,管理成本同比下降了30%,节能降耗明显,实现以科技促管理,以科技增效益。 (四)“稻谷控温储藏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荣获总公司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科技成果,已在福建辖区乃至东南沿海直属库得到推广应用。 (五)储粮技术理论成果突出。2006-2008年先后在《粮油仓储科技通讯》中发表了《高大平房仓谷物冷却机低温储存玉米试验》、《福建东南地区稻谷控温实仓试验研究》、《局部膜下环流熏蒸试验报告》。 二〇一〇年七月
|
关闭 |